姜巍++隋文志
摘要:黑龍江省寶泉嶺管理局位于黑龍江和松花江匯合的三角地帶。北面與俄羅斯以黑龍江為界,南面從西南向東北松花江流過,西面靠小興安嶺的東南余脈,地跨鶴崗、佳木斯和哈爾濱三市;依蘭、湯原、綏濱和蘿北四縣。適宜種植水稻作物。本文主要闡述了水稻主要害蟲的識別與防治。
關(guān)鍵詞:黑龍江;水稻;害蟲;防治
中圖分類號: S435.11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03.018
1水稻害蟲識別
1.1二化螟
成蟲體長13~16毫米,翅展21~26毫米,前翅近長方形。黃褐色或灰褐色,外緣有7個小黑點,后翅白色。雄蛾體形較小,色較深,前翅中部有4個紫黑色斑點呈斜形排列。雌蛾體形較大,色較淡。卵扁平、橢圓形,初產(chǎn)時白色,后變?yōu)辄S褐色至灰黑色。卵粒呈魚鱗狀排列,上有透明膠質(zhì)。成熟幼蟲體長20~30毫米,胴部淡褐色,背面有5條紫褐色縱線。蛹體長12~13毫米,圓筒形,初為乳白至淡黃色,后變?yōu)楹稚?,背面?條褐色縱線。
1.2稻小潛葉蠅
成蟲為青灰色,體長2~3毫米,頭部暗灰色,復(fù)眼黑褐色,觸角黑色,3節(jié),第三節(jié)背面有1根觸角芒,芒的一側(cè)有5根短剌毛。卵粒為乳白色,長橢圓形,長約1.6毫米,卵上有細縱紋,卵多散產(chǎn)在稻葉上。幼蟲體長3~4毫米,圓筒形,略扁平,乳白至乳黃色,尾端有2個黑褐色氣門突起。蛹體長約3.6毫米,黃褐或褐色,尾端也有2個褐色氣門突起。
1.3水稻負泥蟲
成蟲體長4~5毫米,頭和復(fù)眼黑色,觸角長度達體長的一半;前胸背板為黃褐色,后方有一縱凹,略呈鐘罩形;鞘翅青藍色,有金屬光澤,每個翅鞘上有10條縱列刻點;足黃褐色。卵粒為長橢圓形,長約0.7毫米,初產(chǎn)時淡黃色,后變黑褐色。幼蟲共4齡。初孵幼蟲頭紅色,體淡黃色,呈半個洋梨形,老熟幼蟲體長4~6毫米,頭小,黑褐色;體背呈球形隆起,第5、6節(jié)最膨大,全身各節(jié)具有6~22個黑色瘤狀突起,瘤突均有1根短毛;肛門向上開口,糞便排體背上,幼蟲蓋于蟲糞之下,故稱背屎蟲、負泥蟲。蛹體長約4.5毫米,鮮黃色,裸蛹,外有灰白色棉絮狀繭。
1.4稻螟蛉
成蟲呈暗黃色。雄蛾翅展16~18毫米,體長6~8毫米,深黃褐色前翅;后翅灰黑色。雌蛾較雄蛾稍大,體色略淺,雌蛾黃褐色前翅淡;后翅灰白色。卵粒呈扁圓形;卵初產(chǎn)呈淡黃色,卵孵化前逐漸變紫色。老熟幼蟲體長22毫米,呈綠色,頭部呈淡褐色或黃綠色。幼蟲僅有腹足2對和臀足1對,幼蟲似尺蠖一樣行走。蛹初期為綠色,以后漸變黃褐色。蛹腹末有鉤4對,最長的是最后1對。
1.5稻灰飛虱
稻灰飛虱有短和長翅型兩種。長翅型稻灰飛虱:雄蟲3.5毫米,雌蟲4毫米;短翅型稻灰飛虱:雄蟲2.3毫米,雌蟲2.5毫米。稻灰飛虱雌蟲黃色部分有頭頂和前胸背板,中胸背板淡黃色,胸兩側(cè)暗褐色;稻灰飛虱雄蟲黃色部分有頭頂和前胸背板,中胸背板深黑色。越冬若蟲體色為灰黑色,其他代若蟲1~2齡乳白到淡黃色,3~5齡灰白至褐色,兩側(cè)色深,中央色淺,第三、四節(jié)各鑲嵌有一個淺色“八”字形斑。落于水面的灰飛虱若蟲后足呈“八” 字形(張開角度小于白背飛虱)。
1.6二點葉蟬
二點葉蟬體長3毫米,體色淡黃綠色。前翅半透明有光澤,翅端1/3處有黑褐色斑1個。卵長腎形,無色透明,寬0.15毫米、長0.7毫米。若蟲初孵頭特別大、無翅、體色較淡;體色逐漸變深,若蟲5齡前翅芽黃色達第4腹節(jié)末端。
1.7中華稻蝗
雌成蟲體長24~30毫米,雄成蟲體長18~27毫米。體黃綠色或黃褐色,頭短,顏面略向后傾斜。復(fù)眼著生在頭的前端。由復(fù)眼后至前胸背板兩側(cè)有褐色縱條紋。前胸背板寬下。前翅長度達到或超過后足腿節(jié)端部。卵似香蕉形,深黃色,卵成堆,外有卵囊。若蟲與成蟲相似,體形略小,無翅或僅有翅芽。
1.8稻搖蚊
稻搖蚊身體呈黃綠色,復(fù)眼漆黑色,胸背有3條黑色縱絨,各復(fù)節(jié)背面有暗黑色斑紋。雌蟲身體短粗,長約2.5毫米,腹端較鈍圓,觸角絲狀,共6節(jié)。雄蟲細長,3毫米左右,腹端尖細,觸角羽毛狀。卵粒乳白色,包在透明膠囊內(nèi),呈細長的束帶狀。幼蟲老熟體長5毫米,血赤色,胸部第1節(jié)和末節(jié)有肉質(zhì)突起,用腐殖泥土做成柔軟的圓筒巢,幼蟲在潮內(nèi)棲息。
2水稻害蟲防治
2.1二化螟
春天及時翻耕漚田,灌水滅蛹以減少越冬代的有效蟲源;然后要及時夏耕,減少大田的有效蟲源;要合理搭配品種減少橋梁田,利用有益生物(如青蛙、小鴨)等進行有效防治。
藥劑防治:如枯鞘叢率達到8%或每畝有枯鞘團40個以上,或者中心凋萎蟲份株達1%時,應(yīng)立即用藥防治。防治時期應(yīng)在枯鞘(即黃邊)較好,在未出現(xiàn)枯心或白穗時用藥,用藥種類有阿維菌素等。
2.2稻小潛葉蠅
農(nóng)業(yè)防治。在冬春季清除田邊、溝邊、低濕地的禾本科雜草,減少蟲源,從而減輕危害。培育壯秧;淺水勤灌。
化學(xué)防治。主要防治早稻秧苗和早播早插本田。防治藥劑: 用60%吡蟲啉FS拌種,可預(yù)防該蟲的發(fā)生為害; 在發(fā)生初期,25%吡蟲啉30克/畝或40%乙酰甲胺磷100毫升/畝噴霧。
2.3水稻負泥蟲
農(nóng)業(yè)防治。積肥同時清除田邊及路旁和溝邊雜草;消滅越冬寄主減少越冬蟲源;培育壯秧提高抗蟲能力。
人工掃蟲。清晨用掃帚將水稻葉片上負泥蟲掃落水中;每天1次,連續(xù)3~4天。
藥劑防治。40%氧化樂果600倍液和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混合噴霧;40%氧化樂果600倍液與50%辛硫磷1000~1500倍液混合噴霧;也可與2.5%的敵殺死混合噴霧。600~750公斤/公頃藥液。
2.4稻螟蛉
冬季積肥同時鏟除田邊雜草;稻螟蛉化蛹盛期時清除掉三角蛹苞;稻螟蛉盛蛾期黑光燈誘殺。
幼蟲初齡時藥劑防治: 90%敵百蟲結(jié)晶或80%敵敵畏乳油800~1000倍液兌水40~50公斤噴霧。
水田中放鴨子取食稻螟蛉蟲。
性誘劑:二化螟性誘劑?;詮?,省工、省時、經(jīng)濟有效。
2.5稻灰飛虱
2月火燒枯葉上孵化前卵;田邊塘溝雜草徹底清除;卵越冬數(shù)量3月調(diào)查。
2~3齡越冬代若蟲盛發(fā)期;噴灑10%毗蟲琳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50%殺螟松乳油1000倍液;0.2%中性洗衣粉加入藥液中提高防效。
2.6二點葉蟬
冬季和早春田間及周圍雜草及時清除;黑光燈或普通燈火誘殺成蟲 (主要雌蟲)。
葉蟬類若蟲盛發(fā)期噴藥防治; 40%樂果乳油1000倍液1000~1500倍液噴霧; 0.5%波爾多液防治葉蟬,并且兼治病害。
2.7中華稻蝗
耕翻稻田地邊,使其不能生長雜草,寬度在2米左右。一是為了破壞蝗蟲卵塊,使蝗卵不能孵化;二是阻止草原上的蝗蝻進入稻田。
在蝗蟲進入稻田之前,在稻田與草原交界處打一條2米寬的藥帶,使蝗蟲未進入稻田就被殺死。打藥帶最好采用5%的銳勁特懸浮劑,每畝用藥量20~30毫升對水噴霧。這種藥劑持效期長,可達20天左右,而且防治蝗蟲效果好。
當(dāng)蝗蟲進入稻田后,噴灑乳油類殺蟲劑比如25%快殺靈或5%高效氯氰菊酯,每畝用藥25~30毫升,既有胃毒作用又有觸殺作用,而且藥液噴在稻葉上不易揮發(fā)。
2.8稻搖蚊
整地要平、要細、適期播種,以促進稻芽迅速成苗;清除雜草,消滅成蟲越冬場所;排水曬田,可使幼蟲干死;稻田養(yǎng)鴨,讓鴨子除蟲;藥物防治可用25%敵殺死乳劑每公頃300~450毫升對水500公斤,將水層落淺到1~2厘米時均勻噴霧。
參考文獻
[1] 何振昌.中國北方農(nóng)業(yè)害蟲原色圖鑒[M].沈陽:遼寧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1997.
[2] 張履鴻.黑龍江省重點地區(qū)作物害蟲初步調(diào)查報告[J].東北農(nóng)學(xué)院學(xué)報,1957(01):1-19.
[3] 管致和.昆蟲學(xué)通論[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90.
[4] 辛惠普,王麗艷,林志偉,等.黑龍江墾區(qū)水稻害蟲種類調(diào)查[J]. 黑龍江八一農(nóng)墾大學(xué)學(xué)報,2004,16(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