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啟碗蓋,一股白氣撲面涌出,濃郁的米香彌漫開來。奶奶用木勺盛起一碗粥,送入我口中,濃稠的米粥滑過唇齒,無味勝有味,清淡濃郁。那是我嘗過最清淡的滋味,亦品出最有味道的人生,此乃粥之真味矣。
夕陽漸落,日近黃昏,黃昏的光灑在奶奶如雪的發(fā)絲上,如嵌金邊。我蹲坐在奶奶身邊,看她為我挑米熬粥。她干枯龜裂的手捧起一堆堆米,細(xì)小如流沙從她指縫中滑出,幼白滑嫩的米摩挲過她如土地般深黃的寬大手掌,更顯白皙。
奶奶埋著頭,花白的頭發(fā)在風(fēng)中顫抖。她粗大的手指挑出一顆顆晶瑩剔透,飽滿圓潤的米,放入潔白如瓷的碗中,如珠璣滾盤,落底有聲??此齼?yōu)哉游哉,不緊不慢地挑米,我有些急了:“是米就行,干嗎這么費勁?”
奶奶緩緩抬起了頭,深邃的瞳眸閃過一絲睿智:“米是粥的底料,底料不扎實,哪怕經(jīng)過再繁雜的工藝,也掩蓋不了其劣質(zhì)的根本?!闭Z氣淡淡的,似說粥又非說粥,滑過心間,留下厚重的香。
清水滑洗過米粒,使其更加通透明亮。奶奶淘洗著米,水時不時濺起,如珠屑,如碎玉,濕了奶奶的衣襟,她卻一臉享受。用手背抹去額頭的水珠,眼角的皺紋笑得瞇了起來,如兩朵綻開的花,燦爛耀眼。
細(xì)碎的陽光灑下來,奶奶滄桑的眸底閃爍著光芒,一臉清澄透徹。她把淘洗好的米放入陶泥罐中,蓋上罐蓋。湯用瓷器,粥用陶泥。奶奶煮粥素來用陶泥罐,她說:“米本從泥生,自從泥中熟,忘根不忘本,才是佳上品?!睋u著蒲扇扇旺爐火,溢出的米香與蒲香交織在一起,如夢如幻。
粥熬好了,熄了文火,舀上一碗,晶瑩飽滿的米粒簇?fù)碓谝黄?,散發(fā)著濃郁的米香。喝一口,味極清淡純粹,似無味,又似包容百味,夾著奶奶意味深長的話語,留香唇齒,久久不散。
奶奶去世后,我也曾如法炮制,卻總覺得缺些什么?,F(xiàn)在想來,怕是只得工藝三分,卻差歲月七分,情一帖,酸甜苦辣、悲歡離合各一味,熬得一生清清淡淡,此為粥之真味,亦為人生之真味!
【評點】
作者通過深刻細(xì)膩的細(xì)節(jié)描寫,勾勒出一位睿智慈祥的奶奶的形象。開篇“無味勝有味,是最有味道的人生”統(tǒng)領(lǐng)全文?!暗琢喜辉鷮?,哪怕經(jīng)過再繁雜的工藝,也掩蓋不了其劣質(zhì)的根本”“忘根不忘本”,這些蘊含在熬粥的過程中的悠悠話語道出了文章的主旨:清淡的是粥,濃郁的卻是人生中酸甜苦辣、悲歡離合背后的歲月靜好、質(zhì)樸純粹。人生亦是如此,經(jīng)歷風(fēng)霜后,依舊不忘初心,方能得始終。文章以自己熬粥卻不得真味收束,既表現(xiàn)了作者對奶奶的思念,又表明了作者理解了奶奶的用心,可謂匠心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