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浩
對存疑案件的有罪裁判,不僅押上被告人命運,也賭上了辦案人員的前途。故而,我們應堅守住疑罪從無的底線。
聶樹斌改判無罪了!今天我們終于能夠承認,這是一起典型的錯案。
疑難冤錯案件,四者常被并舉論述,其實頗有差異。所謂疑案,是指定案的事實和證據存在疑點。難案則是指法律解釋和適用存在難點。廣義的錯案包括所有實體處理和程序適用上存在錯誤的案件。
其中有些錯案,定罪當時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只是后來由于技術進步或出現新證據,推翻了當初的結論。這類錯案,處在司法活動的容忍范圍之內。還有一些錯案,本來就屬于疑案,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但是仍然被定罪,后來真兇落網或者被害人“復活”,才發(fā)現抓錯了或殺錯了,這是典型的冤案。這才是真正可怕的。以聶樹斌案為例,最高法院的再審判決認為,原審判決沒有達到“兩個基本”的要求。
什么是“兩個基本”?即認定有罪必須“基本事實清楚,基本證據確鑿”。顯然,與今天所說的“排除合理懷疑”的標準相比,還是較為寬松。但是,即使按照這個標準,最高法院負責人答記者時還是指出:“由于相關訊問筆錄、詢問筆錄及重要原始書證缺失,相關辨認過程的不規(guī)范,尸體檢驗報告的結論不具有確定性,導致聶樹斌認罪供述的真實性存在重大疑問,供證一致的可靠性明顯不足……”
上述答問內容充分說明,聶樹斌案從一開始就是一個疑案。而疑案之所以變成冤案,是因為法律規(guī)定的證據標準和疑罪從無的司法理念,從一開始就沒有被認真對待。
不夸張地說,存疑案件在被定罪之初,就已經埋下了冤錯案件的伏筆。疑案中的被告人,究竟是兇手還是無辜者,完全是概率高低的猜測??杀氖牵切坝赂摇钡匮簩氃谟凶镆贿叺霓k案人員,不僅將無辜者推入深淵,自己也要付出慘重的代價。佘祥林案辦案警察自殺,趙作海案主審法官被停職,張氏叔侄案中的女神探被口誅筆伐。
這一幕幕讓人慨嘆:對存疑案件做有罪裁判,真是一場豪賭。而要等到什么時候,才能看出這場賭博的輸贏?如果沒有真兇浮現或者亡者復活這些戲劇性的、偶然的事件發(fā)生,這些案件還有翻案之日嗎?答案很可能是它們會沉默無語地埋在舊檔案中,死去的無辜者繼續(xù)蒙羞,失去自由的無辜者繼續(xù)在高墻內度過余生。
這不禁令人惕然。一個公民在國家權力面前是否會陷入無妄之災,又是否有機會沉冤昭雪,難道都要靠“賭一把”的運氣嗎?司法是一個追求確定性的過程。刑事司法關系公民的生殺予奪,更是不允許帶有撞運的性質。因此,不僅不能對疑案進行賭博式的定罪,在有罪判決作出之后,也不能依賴于偶然因素來決定是否糾錯。
疑案中隱藏著冤案的種子。只要是對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疑案作出有罪判決的,都應當定性為可能的冤案,不僅要糾正更要追責。相反,如果定罪當時不是疑案,屬于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即使后來出現了足以推翻先前結論的新證據,這也不屬于冤案,而應當按照一般的錯案進行糾正。
認定冤案的標準,必須始終取決于定罪當時是否屬于疑案。疑案的裁判和糾正,都必須“去賭化”。只有樹立了這樣的司法理念,才能夠保證,那個用來為無辜的“聶樹斌”們洗刷冤屈的“王書金”們,不是另一起疑案中的倒霉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