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岳
每個人一生擁有的時間差不多,人的稟賦也差不多,一出生到這個世界,大多數(shù)人手里的牌差別不大??墒锹兀撕腿酥g的差距就很大了。牌是差不多,可有人就是一直贏。是贏的人掌握了高精尖的技術(shù)嗎?我想,并不是的。
前晚睡覺之前,運動手環(huán)上顯示,我離一萬步的目標只差一百來步了。我就在家來回溜達,好像夢游一樣,走完了一萬步,才上了床。聽起來很滑稽,可我知道,你也干過類似的事情,只要目標量化了,你不完成心里就不舒服,這是提升效率的技術(shù):量化。
量化技術(shù)妙用無窮,有諸多變化,它是實現(xiàn)宏大目標的好手段。我嘗試過的小技術(shù),有這些:
早起偷五分鐘。不間斷地讀完一本書的能力,很多人沒有得到(或喪失了),即使你知道這本書對你很重要。這不能怪罪于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在前網(wǎng)絡(luò)時代,書對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也是裝飾品?,F(xiàn)在人們早上醒來,第一個動作大都是摸床邊的手機,在朋友圈點一遍“贊”,看看新聞,在碎片信息中混半小時才起床,一直忙到晚上,確實沒時間看書。應(yīng)對的方法是,在手機里放一本你想看的電子書,強迫自己拿到手機的第一個動作是打開這本電子書,也別太辛苦,只看五分鐘就好,至少也能讀十幾頁電子書。
定一個微小的目標。一般來說,開了個頭,你至少能看十分鐘,甚至半個小時。這樣下來,一個月差不多便能讀完一本書。就這么一個小動作,就能讓你每天早上戰(zhàn)勝92%的中國人。但我不建議你的目標太大,比如每天早起先看一小時的書,難度太大,很難開始,很難持續(xù)。目標卑微,容易完成,形成習(xí)慣,倒有意外之喜。所以,永遠都“早起偷五分鐘”,絕不要多。
留半句話不寫。以寫文章為例,寫一篇文章,短則一小時,長則幾小時,其中各種主動或被動中斷是必然會發(fā)生的。在停止之前,有一種做法是:把這段寫完,把這個論述結(jié)束。你重新坐回電腦前,就得想,新的一段準備寫什么?下一個論述是什么?原來連貫的思路忽然消失了,好像掉在馬桶里被沖走了,你不得不回憶,或者索性重新想。此時宜采取另類的量化指標:必須留半句話不寫。我想好了這句怎么寫,只能寫一半,休息完回來,那下半句話是不會忘的,你患了強迫癥的大腦一般會急迫地想完成未完成的半句。
留出錯誤指標。任何一件事做完,你都覺得你能做得更好,換言之,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須犯一點兒錯。犯錯是做事的成本之一,盡量降低這種成本,但不奢求絕不犯錯。完美主義者很難開始做一件事,更難完成一件事,因為他把精力都花在譴責自己的錯誤上。只要90分,效應(yīng)是絕對的正數(shù),那就別對自己太嚴苛。
睡前再偷五分鐘。早起偷五分鐘,重點不是五分鐘,而是你偷到了方法,當你習(xí)慣“小偷小摸”時,你會發(fā)現(xiàn),睡前偷五分鐘,也是一定要做的。沒辦法,你不得不在高效率的路上越滑越遠,無法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