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摘 要:信息技術與小學品德教學的有效整合應該從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的教學設計開始,素材刪繁就簡,精心選擇是優(yōu)化設計的前提;過程錯落有致,精當安排是優(yōu)化設計的關鍵;細節(jié)再三反思,精細修改是優(yōu)化設計的重要途徑。這樣,整合就一定會恰到好處,就一定會發(fā)揮信息技術畫龍點睛的作用,從而實效有效教學、高效教學。
關鍵詞:優(yōu)化設計;有效整合;例談
進入新課改后,一線的品德教師都有這樣一種強烈的感受:離開現代教育技術,品德課根本無法上好。的確,現代教育技術以其豐富的表現形式、生動直觀的圖文界面以及強大的信息處理能力,沖破傳統的品德教學語言說教的教學模式,贏得了廣大品德教師的青睞,被廣泛應用到教學中。但是,在運用的過程中也出現了許多問題需要完善。
一、素材:刪繁就簡,精心選擇——優(yōu)化設計的前提
品德課在教學設計時,我們要善于刪繁就簡,依據目標、學情篩選最為實用、最有價值的素材。
如,《不平靜的世界》一課,是歷史題材的教學內容,大部分學生都缺乏相關歷史知識的儲備,這些歷史內容的出現,讓學生覺得陌生,因此不可避免地造成學習困難。有一位老師設計時選“聯合國總部擺放的兩尊塑像”這個材料引出課題,選“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錄像、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錄像、二戰(zhàn)卷入國的地圖”這些材料引導學生走進第一二次世界大戰(zhàn);而另一位老師則選“和平年代兒童的天真笑臉”“戰(zhàn)爭的悲慘兒童”這兩個材料引出課題,選“戰(zhàn)爭中人們的生活狀況視頻”引導學生走進第一二次世界大戰(zhàn)。相比而言,第二個老師選的媒體素材就比第一個老師選的素材好。他以學生的同齡人“兒童”作為本課教學的切入點展開教學,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戰(zhàn)爭的距離。
二、過程:錯落有致,精當安排——優(yōu)化設計的關鍵
1.適時適度
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突破了文本信息的局限性,使許多知識、情節(jié)能夠直觀化、形象化。但是,在教學設計時,我們不能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用多媒體,使用過于頻繁,一節(jié)課就會變成課件的演示課。
如,一位老師在教學《炎黃子孫》一課時,導入環(huán)節(jié)為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直觀感知黃色人種與其他世界人種的不同點,他運用了“不同人種的小朋友”的圖片課件;為了讓學生了解炎黃子孫的傳說,激發(fā)他們的民族自豪感,他用了“炎黃子孫的傳說”錄音;為了加深學生的認識、體驗和感悟,激發(fā)他們作為炎黃子孫的自豪感,他運用了“我是華人我自豪”系列圖片課件,有乒乓皇后鄧亞萍,有文學家冰心奶奶,還有著名鋼琴家等。一節(jié)課上,他沒有頻繁使用課件,一共只那么三次,但是這三次,或激發(fā)興趣,直觀感知,或跨越時空,了解上下五千年先人的創(chuàng)造與智慧,或加深體驗,激發(fā)情感,媒體運用真可謂適時適度,恰到好處。
2.動靜相宜
一節(jié)課中,我們所選用的媒體素材是較為豐富的,形式也不一樣,有文本的,有圖片的,有錄音,也有視頻,在設計時,我們要充分考慮不同素材的不同特點,把素材的特點與學生情感發(fā)展的主線相結合,做到動靜相宜。
如,有位老師在教學《我們的國粹》一課時,第一次試教時,他讓學生看京劇表演猜故事內容,共安排了空城計、鍘美案、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三個小故事。每個故事就是一段京劇,在聽第一個故事的時候,學生還是挺專注的,可到第二個,第三個,就有點厭煩了。不要說學生,聽課老師也覺得拖沓。于是我們建議他進行修改,第一個故事以視頻的形式播放讓學生聽,第二個、第三個故事就以圖片形式讓學生觀察。這樣動靜搭配,學生的興趣就一直不減,學得還很起勁,課堂節(jié)奏明顯加快。
三、細節(jié):再三反思,精細修改——優(yōu)化設計的重要途徑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只有不斷地總結,不斷地反思,不斷地完善,才能使自己的教學走向真正的高效。因此,教學結束后,教師要對自己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體驗進行反思,這其中也包括對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反思:整堂課下來,課件使用的效果如何?是否達到目標了?有什么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存在哪些細節(jié)沒處理好?其次,也可以借助其他教師對自身教學的評價進行反思,客觀冷靜地分析、審視自己的教學。這種自我情感體驗的反思,能促使教師對教學設計存在的細節(jié)性的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從而改進自己的教學設計,實現再次教學最優(yōu)化。
如,教學《我們的國粹——京劇》一課,老師在教學“京劇道具”這一板塊時,選用了一個“操著京腔,凈角拿著馬鞭出場”的課件播給學生看,看了之后,老師讓學生也學著做一做。但看著容易做起來難,學生怎么做都出不來效果。課后,老師反思后對這一環(huán)節(jié)進行了修改,分幾步走:(1)播放課件感知;(2)教師示范做騎馬的動作;(3)學生跟著老師做一做;(4)再次播放課件,合著音樂一起做;(5)評一評,做得最好的,獎勵京劇小書簽。這么一改,再次執(zhí)教時,效果就出來了,學生做得有模有樣,課件的感受作用、示范作用都體現得淋漓盡致。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與小學品德教學的有效整合,從設計開始,精心選擇素材,精當安排過程,注重細節(jié)的反思與優(yōu)化,那么整合就一定會恰到好處,就一定會發(fā)揮信息技術畫龍點睛的作用,從而實現有效教學、高效教學。
參考文獻:
[1]劉黨生.教學設計是整合的靈魂[J].信息技術教育,2006(5).
[2]劉冬輝.多媒體輔助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小學電教,2005(9).
[3]任長松.新課程學習方式的變革[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
[4]鐘啟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5]孔維宏.中小學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實踐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