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妮
摘 要 一堂好課必須有一個良好的導入作為前奏,課堂導入在教學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個精彩的導入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點燃學生求知的火花,更能使一堂課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初中音樂 課堂導入 注意問題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以往的音樂課教學最大的特點與弊端就是,它過度地專注于對音樂曲目本身的教授,而忽視了音樂之中豐富的文化內涵。傳統(tǒng)的中小學音樂課最常見的模式無非是直奔主題地對選定的曲目進行一句句的教師范唱、學生跟唱。這種內容與形式上的單一不僅僅沒有將音樂教學的精髓表達出來,其枯燥乏味的特點更加不符合豆蔻年華的初中生們的性格特點。長此以往地以這種方法進行教學不但教不出學生的音樂品味,反而容易把學生對音樂本身的興趣都扼殺了。
為此,挖掘音樂內涵成為了進行初中音樂教學,特別是導入教學這一過程的關鍵所在。其實,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優(yōu)秀的、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常常都很有趣,或者意境深遠,再或者獨具人精神的文化背景與創(chuàng)作過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向學生進行關于這些信息的傳達比教授他們音樂內容本身更加重要與寶貴。故而初中音樂的教學應當首先做到內涵化,在這個基礎上自然不難做到藝術化與實用化。而縱觀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教學導入是最能體現課堂內涵與藝術性以及教師創(chuàng)造力與教學激情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做好了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音樂教學也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1利用多媒體音像畫面導入
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音樂教學, 已成為當今音樂教師的標志。的確,多媒體畫面色彩艷麗,形象逼真,與音響渾然一體,能充分刺激學生的視聽感官,使學生耳目一新,獲得準確生動的藝術形象。形象化導入法的目的在于,首先培養(yǎng)學生易于感受、體驗的敏銳的心理素質,發(fā)展學生富于幻想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要在如何啟迪學生感受、開發(fā)思維的想象力上做學問。無論是傳授音樂知識,還是通過音樂進行思想教育,都要以“情”以“形”地導入。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出來,進入感知、體驗的狀態(tài)之中,陶冶情操,發(fā)展想象力,培養(yǎng)知音律、通心靈的音樂的耳朵。
“比喻”是形象化導入,啟發(fā)聯想思維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當學生對某種情感難以投入、某種知識難于理解、某項技能難于掌握的時候,運用學生有生活直接或間接經驗的形象、情感作比喻,如同一把鑰匙,可以打開聯想之門,通向體驗通向理解。
2以扣人心弦的故事,用情感導入
黑格爾說:“音樂是最情感的藝術?!蓖ㄟ^音樂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要符合藝術學科形象思維的特征,要“動之以情,感之以形,滲透于理”。也就是說要把思想性寓于音樂藝術美的情感、形象之中,用藝術手段啟發(fā)學生,培養(yǎng)學生心靈感應、投入體驗的能力。
課前精選一段與課題相關的故事題材作為開場, 使學生對藝術作品尤其是大型藝術作品有一個全面系統(tǒng)的了解,作為順利欣賞作品的過渡。如在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時,因為樂曲內容取材于古老的傳說,從梁山伯與祝英臺相愛、抗婚到雙雙化作蝴蝶的情節(jié),敘事性很強,所以一開場筆者就為學生們講述了這一古老美麗的民間傳說故事: 梁祝相識—草橋結拜—同窗三載—十八里相送—抗婚—樓臺相會—化蝶。欣賞完整個樂曲后,有的學生為梁祝美好純真的情感黯然淚下, 有的為兩位當時年輕的曲作家能創(chuàng)作如此動人的民族交響音樂而驕傲。
3律動參與法,增強學生情感體驗
律動是人類以身體的動作為介體的一種充滿節(jié)奏韻律的動作,是一種人類心理、生理特點的綜合反映,從根本上說是使聽覺、運動覺參與其間的一種審美活動。通過律動體驗音樂情感,身體根據音樂的節(jié)奏、旋律、力度等作出即興反應,鍛煉人的音樂感知能力、表現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最終使審美能力得到提高。
那么,所謂律動參與法,即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參與音樂律動的環(huán)境,讓學生置身于某種音樂情景下,通過運用自己的肢體語言,迅速縮短與作品之間的時間距離和與作者的心理距離,使學生在氣氛的渲染下和教師產生共鳴, 激發(fā)興趣, 體驗情感,然后進入新課教學。在這需要提到的是,教師創(chuàng)設的這種情境要自然適度,律動動作要切實可行,難度不能過大,如果過于渲染造作,就會讓學生產生“假”的感覺,不僅不能激發(fā)學生的欣賞情趣,反而會影響新課教學。
4其他導入方法
在教學中,還有許多可以充分利用的方法,比如:
(1)用故事導入,易于吸引學生進入情景,產生間接體驗,加強記憶。
(2)生動的背景、人物生平介紹可以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情感的理解,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3)視聽聲像導入:形象顯明,情感表現更直接的綜合性藝術更具有吸引力,易培養(yǎng)興趣和開闊視野。特別是對于民族音樂藝術,學生由于不了解,感情上有距離,難以產生共鳴。以有較高藝術水平的聲像視聽資料為導入素材, 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文化的愛心和對世界文化藝術的了解。
(4)借鑒的方法:對于與學生生活距離遠的歷史體裁的音樂所表現的思想情感,要運用“借鑒”的方法,借鑒某一種情境、情感啟迪學生心靈的感應,有層次地有步驟地借鑒,逐步啟發(fā)、引導。
5教學導入要注意的問題
(1)要有針對性。教學導入必須針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學生實際。材料要與教學內容相扣,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年齡特點、他們所需要的、所喜歡的去設計。
(2)要有趣味性。在引導中,應變平淡為熱烈,變枯燥為生動,變深奧為淺顯。教師應飽含熱情,有一個年輕的、童真的心態(tài)。
(3)要有啟發(fā)性。堅持啟發(fā)性學習,讓學生學會學習,這是新課標的指導思想。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處于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tài)度, 而使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
只要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考慮學科特點、教材內容、教學設施等實際情況,認真分析、巧妙設計、靈活運用,選擇最為合適的導入方法,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強化,學習的熱情不斷提高,就能真正使學生愉悅,真正喜歡上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