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郭兆安
1.山東中醫(yī)藥大學第一臨床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2.山東省中醫(yī)院(山東 濟南 250011)
從中西醫(yī)結合淺談肥胖相關性腎病
王婷婷1,郭兆安2
1.山東中醫(yī)藥大學第一臨床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2.山東省中醫(yī)院(山東 濟南 250011)
肥胖引起的先天之本-腎臟的損害稱之為肥胖相關性腎病(ORG),ORG發(fā)病機制復雜多樣,涉及的方面相當廣泛;臨床以蛋白尿劇烈增加為主;單獨西醫(yī)治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可有效減慢ORG的進展。本文通過復習文獻本著從ORG的中西醫(yī)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xiàn),治療作一綜述。
中醫(yī);肥胖相關性腎病;發(fā)病機制;防治
肥胖所引起的腎血流動力學改變、脂質沉積、胰島素抵抗、全身RAS系統(tǒng)激活均會導致蛋白尿和水腫等腎功能受損的臨床表現(xiàn),稱之為肥胖相關性腎病(ORG)[1]。根據(jù)癥狀中醫(yī)將其可歸為“水腫”、“肥胖”、“關格”、“溺毒”、“精微下泄”范疇。隨著我國經(jīng)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生活水平及生活方式逐漸發(fā)生改變,我國人群低體質量的優(yōu)勢消失,肥胖人群不斷增加,肥胖可導致五臟六腑的疾病[2],伴隨肥胖而來的心、腦、腎疾病發(fā)病率也逐年增加,ORG的發(fā)病率近年來增長速度更是不斷提升,對臨床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單純的西醫(yī)治療只能延緩ORG的發(fā)展,并不能從根本上阻斷該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臨床效果并不顯著,而中醫(yī)治療可以從根源上杜絕本病的進展,但是作用緩慢,西醫(yī)的結合治療可達到標本兼治,治病求本的作用,本文從ORG的中西醫(yī)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xiàn)、治療作一綜述。
1.1中醫(yī)病因病機ORG發(fā)病與脾腎密切相關,根本病機是脾腎兩虛,痰瘀交阻?!毒霸廊珪るs證謨》云:“陰臟之病,皆能生痰,均由脾腎。蓋脾主運化水濕,濕動為痰;腎主水,水泛為痰。故痰之化在脾,而痰之本在腎。飲食失節(jié),過食油膩甘甜可傷及脾胃,脾胃運化職責失司,水谷精微不能正常散布,則痰濕由內而生,導致人體肥胖。陰陽失衡也會傷及脾臟,氣為血之帥,氣能行血,人體過于安逸,脾胃呆滯,運化無力,脾氣不能散精,則化為痰濁[3]。故先哲有云:“脾為生痰之源”。所以脾胃虛損與本病相關。腎主為封藏之本,父母受之不足而腎虛,腎失于封藏則會導致脾胃失于運化,痰濕滋生,導致ORG。腎主水,腎為生痰之本,所以痰濕的產(chǎn)生不離脾腎。因此在治療上可以從脾腎論治,通過補益脾腎,祛痰排濁,從根源上杜絕痰濁的生成,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1.2西醫(yī)病機從西醫(yī)而論ORG發(fā)病機制不明確,但主要與血流動力學障礙、胰島素抵抗、脂肪代謝紊亂、炎癥因子等有關,同時有研究表明[4]足細胞損傷在ORG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關鍵的作用。
1.2.1 血流動力學改變 腎血流動力學改變主要表現(xiàn)為腎小球三高及腎血流量增加。肥胖和超重者心輸出量加大且心率加快,前負荷加重,組織供血量增加,動脈壓升高??梢姺逝謱е履I損害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動脈壓升高。腎血漿流量(RPF)增加,腎小球濾過屏障的濾過功能受損,對大分子蛋白失去敏感性,引起蛋白濾過明顯增多,使蛋白排出增加,并最終導致腎臟功能及結構的損害[5]。
1.2.2 代謝綜合征腎損害 肥胖相當于代謝綜合征的發(fā)動機,胰島素抵抗為其關鍵樞紐而引起代謝紊亂征候群,包括中心性肥胖、胰島素抵抗、高脂血癥等[6-7]。代謝綜合征的中心性肥胖患者常伴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壓可引起腎損害毋庸置疑,其損傷機制是高血壓引起的血流動力學改變,即高血壓良性小動脈性腎硬化和動脈粥樣硬化腎損害。高脂血癥導致腎損害的機制尚不明確,但在動物實驗及臨床研究中已經(jīng)得到證實[8],即腎小球脂質的沉積、腎小球硬化和上皮細胞的損傷。而且中心性肥胖患者由于體內脂肪壓力對腎臟形成機械壓力,導致腎組織局部缺氧,引起腎損傷。肥胖患者常伴代謝綜合征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抵抗在ORG發(fā)病過程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胰島素抵抗引起出球小動脈收縮,跨毛細血管壓梯度增加,最終導致ORG的發(fā)生[9]。
1.2.3 脂肪因子 抵抗素屬于脂肪因子,是非常關鍵的紐帶,連接了代謝信號、炎癥和動脈粥樣硬化。在動脈粥樣硬化形成早期起重要作用。對ORG的發(fā)生發(fā)展也起到促進作用。脂聯(lián)素也是由脂肪細胞分泌的一種激素蛋白,是蛋白尿的關鍵調節(jié)因素,脂聯(lián)素通過激活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對足細胞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激活AMPK可調節(jié)足細胞氧化應激狀態(tài)降低蛋白尿[10]。但是肥胖患者血中的脂聯(lián)素水平明顯下降,不能發(fā)揮激活AMPK的作用,從而起不到降低蛋白尿的作用。最后導致胰島素敏感性下降,形成動脈粥樣硬化等,加重腎臟損傷。
1.2.4 炎癥因子 從代謝角度講肥胖屬于代謝性疾病,但它也屬于一種炎癥性疾病,表現(xiàn)為時間長且具有持續(xù)性的低度炎癥狀態(tài)。肥胖患者體內炎癥、免疫基因上調。白介素-6(IL-6)通過可誘導腫瘤壞死因子(TGF),增強局部炎癥反應,活化局部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加重腎組織的損傷[11]。 TGF-β1可促進纖維細胞合成膠原成分,促進細胞凋亡,對肥大細胞具有強大的趨化作用[12],是極其重要的致纖維化細胞因子,在ORG引起的腎小球硬化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1.2.5 足細胞病變 腎小球濾過的最后一道屏障是足細胞及足突間裂孔隔膜(slit diaphragm,SD),所以足細胞受損,濾過膜機械屏障和電荷屏障就會被破壞,因此就會形成蛋白尿。Podocin是足細胞的生物學標記物,是一種與濾過屏障有關的跨膜蛋白,也是腎小球SD的主要成分之一。杜鵑等[13]研究發(fā)現(xiàn)Podocin蛋白表達減少會導致肥胖大鼠腎小球足細胞受損,因而形成蛋白尿。足細胞對機械壓力相當敏感,高于機體其他系統(tǒng)的血管床,腎小球的高灌注狀態(tài),腎小球內毛細血管區(qū)擴大,足細胞不能適應其改變,可直接造成足細胞的機械損傷。實驗觀察發(fā)現(xiàn)[14]足細胞數(shù)目及其密度越低則尿蛋白量就越高,兩者呈負相關,所以足細胞改變是蛋白尿形成的基礎,足細胞脫落導致蛋白尿產(chǎn)生,蛋白尿進一步加重足細胞的損傷,加重腎小球硬化,因此指出腎小球足細胞與活動性ORG的嚴重性相關。
ORG起病不明顯,多見于體質量指數(shù)大于40 kg/m2的超重肥胖者。ORG發(fā)病率與體重指數(shù)呈正相關。ORG早期可出現(xiàn)微量白蛋白,隨病情進展蛋白量逐漸增加,通常無明顯低蛋白血癥和水腫。且尿蛋白以中分子居多,部分患者可見鏡下血尿。診斷標準:①超重或肥胖(BMI≥28 kg/m2,男性腰圍≥85 cm,女性腰圍≥80 cm);②尿常規(guī)檢查有微量白蛋白尿或大量蛋白尿;③血清胱抑素(Cys C)升高也是反映早期 ORG 腎損害的較靈敏的指標[15];④患者常伴有高血紅蛋白血癥和網(wǎng)織紅細胞增高。
3.1中醫(yī)治療ORG中醫(yī)的發(fā)病機制是脾腎雙虧,痰濁瘀阻,治療上要重視補益脾腎,杜絕痰濁生成之源。同時,輔以化痰祛濁治病之標。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16]健脾安腎方配合針刺在治療ORG方面,可明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降低血脂和血液流變學指標。郭文崗等[17]研究發(fā)現(xiàn)健脾益腎、理氣活血化瘀方聯(lián)合穴位埋線治療ORG臨床療效好,能降低24 h尿蛋白,在保護腎功能,降脂、降低體重指數(shù)、腰圍方面療效顯著?!拔⒀装Y狀態(tài)”屬于中醫(yī)學的“毒損腎絡”等范疇,寧志春等[18]通過臨床觀察研究發(fā)現(xiàn)加味升降散聯(lián)合針灸治療,能夠拮抗炎性細胞因子、免疫調節(jié)來改善ORG患者微炎癥狀態(tài),降低炎癥因子的水平,從而抑制微炎癥反應,達到延緩ORG患者進展的目的。
3.2西醫(yī)治療
3.2.1 健康教育 有關研究表明[19]實施個性化健康教育能改善ORG患者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營養(yǎng)師會因人而異,幫助尋找個體肥胖的原因,并制定屬于自己體質量的控制方案,定期進行監(jiān)督、營養(yǎng)咨詢和指導,讓患者真正認識到疾病,了解疾病的可防可控性。飲食調整的目的是維持機體本身對能量需求,而且同時又不會增加腎臟負擔、并且體質量逐漸減低。[19]
3.2.2 減少尿蛋白 尿蛋白加重的同時也會損傷腎臟,所以減輕尿蛋白也是治療的重中之重。高血壓腎損害導致尿蛋白增加,應用ACEI/ARB在降低血壓的同時減少蛋白尿,還可改善胰島素抵抗,延緩腎臟病變的進展;減少蛋白質的攝入量。
3.2.3 改善代謝紊亂 高脂血癥患者采取降脂治療,食用低脂食品:如各種瘦肉、牛奶、蔬菜等,尤其是多攝入含纖維素多的蔬菜,可以減少腸內膽固醇的吸收。運動可以增強機體代謝,提高體內某些酶,尤其是脂蛋白酯酶的活性,有利于甘油三酯的運輸和分解,從而達到降血脂的目的;口服降脂藥,例如他汀類:如洛伐他汀等,這類藥物主要降低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中度降低甘油三脂,并有抗動脈硬化效應。適用于治療以膽固醇升高為主及混合型高脂血癥。貝特類:例如吉非羅齊,主要降低甘油三脂、兼降膽固醇,適于高甘油三脂血癥。
目前,對ORG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進展,在肥胖患者中,腎臟既是一個排泄器官,還是肥胖相關性疾病發(fā)生的重要靶器官,在此基礎上發(fā)生的蛋白尿,可加速腎臟病的進一步惡化,單獨的西醫(yī)治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迄今ORG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亦缺乏特異而有效的治療方法。臨床上主要針對患者的危險因素而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以期延緩腎功能惡化,但是實際效果并不理想。然而從中醫(yī)角度辯證即是“脾腎虧虛,痰濁滋生”。痰濁既是病理產(chǎn)物,又是致病因素,貫穿于ORG發(fā)生發(fā)展的始終。研究發(fā)現(xiàn)[ 14 ]中醫(yī)之痰與腎小球硬化有密切關系,痰是腎小球硬化進展過程中的必然產(chǎn)物,也是腎小球硬化重要物質基礎。因此應深入研究ORG的發(fā)病機制與中醫(yī)痰濁致病病機理論的相關性,研究中西醫(yī)結合治療ORG的作用機制,可豐富中醫(yī)藥防治ORG病機理論學說的內涵,旨在以中醫(yī)治療為主,西醫(yī)治療為輔,為中西醫(yī)結合治療ORG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徑,更好的為人類的健康服務。
[1] 王沛,陸曉青,王源春.代謝綜合征合并肥胖相關性腎病臨床病理特征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19(30):2 749.
[2] Xu H.Obesity and metabolic inflammation[J].Drug Diseov Today Dis Mech,2013,10(1/2):21.
[3] 劉成福,王小琴,范為民,等.從脾腎論治肥胖相關性腎病[J].中西醫(yī)結合研究,2012,4 (5):268.
[4] Darouich S,Goucha R,Jaafoura MH,et al.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besity-associated 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 [J].Ultrastruct Pathol,2011,35(4):176-182.
[5] Chagnac A,Weinstein T,HermanM,et al.The effectsofweight losson renal function in patientswith severe obesity[J].J Am Soc Nephrol,2003,14(6):1 480-1 486.
[6] 金雪梅,陳灝珠.代謝綜合征與心血管疾病關系概述[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6,26(1):54- 56.
[7] 于楊,劉兆平,王新華,等.代謝綜合征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6,26(16):1 262-1 265.
[8] Wang ZW,Jiang T,Li JP,et al.Relation of renal lipid metabolism,Lipid accumulation and glomer ulscle rosis in FVBdb/db mice with 2-type diabetes [J].Diabetes,2005,54(8):2 328-2 335.
[9] 尹懿,王明.肥胖相關性腎病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廣東醫(yī)學,2014,35(22):3 596.
[10] 方明珠,徐艷秋.AMPK與肥胖相關性腎病[J].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6,38(6):72.
[11] Antuna-Puente B,Feve B,Fellahi S,et al.Adipokines:The missing link between insulin resistance and obesi-ty [J].Diabetes Metab,2008,34(1):2-11.
[12] Li Mo,Wan YY,Sanjabi S,et al.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regulation of immune respo-nses[J].Annu RevImmunol,2006,24(1):99-146.
[13] 杜鵑,朱安峰,宋東明.Podocin在肥胖相關性腎病中的作用及研究進展[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2014,8(11):2 112.
[14] 譚會斌,淑霞,楊林,等.足細胞損傷在預測肥胖相關性腎病發(fā)生中的價值[J].臨床薈萃,2008,23(8):564.
[15] 周艷,張?zhí)?王春艷,等.早期肥胖相關性腎病患者的血清胱抑C水平研究[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5,22(2):39.
[16] 田力銘,王興,郝玉杰,等.健脾安腎方聯(lián)合針刺治療肥胖相關性腎病34 例臨床觀察[J].中醫(yī)雜志,2015,56(14):1 218.
[17] 郭文崗,王映林.健脾益腎理氣活血化痰方聯(lián)合穴位埋線治療肥胖相關性腎病30例療效觀察[J].北方藥學,2015,12(3):85.
[18] 寧志春,張淑紅.加味升降散聯(lián)合針灸對肥胖相關性腎病患者微炎癥狀態(tài)的影響[J].四川中醫(yī),2017,35(1):84-85.
[19] 楊燕,蔣琦,張鳳,等.系統(tǒng)化健康教育對肥胖相關性腎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3,17(4):39.
王婷婷,女,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醫(yī)防治腎系疾病。*
郭兆安,男,博士,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中醫(yī)防治腎系疾病等方面的研究。
R692
A
1008-8164(2017)03-0059-03
2017-05-31
責任編輯:牟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