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芳,鄭亞茹
(河北省衡水市林果病蟲害防治檢疫站053000)
葡萄白腐病綜合防治技術(shù)
路芳,鄭亞茹
(河北省衡水市林果病蟲害防治檢疫站053000)
葡萄白腐病,又稱腐爛病、水爛、穗爛,是葡萄的重要病害之一,河北省老葡萄園區(qū)均有分布。
主要危害果實和穗軸,也能危害枝蔓和葉片。果實上發(fā)病,病菌主要從小果?;蛩胼S侵入,病斑初呈淡褐色、水漬狀、不規(guī)則的病斑,然后蔓延到整個果粒。果粒受害后腐爛,上面著生灰白色小粒點,最后病果皺縮、干枯成為有明顯棱角的僵果。果實上漿前發(fā)病,易失水干枯,碰撞時極易脫落。枝蔓發(fā)病,病部初為淡黃色、水漬狀、形狀規(guī)則的病斑,手觸時有黏滑感,隨后表皮變褐,縱裂、韌皮部與木質(zhì)部分離,并呈亂麻狀。有時在病斑的上端病鍵交接處由于水分輸送受阻,往往變粗或呈瘤狀。無論病果、病蔓都有一種特殊的霉爛味,這是該病最大的特點之一。葉片受害,多在葉緣或破損部位發(fā)生,病斑初是水漬狀、淺褐色圓形或不規(guī)則病斑,逐漸向葉片中部蔓延,并形成深淺不同的輪紋,病組織枯死后易破裂。
病原菌為白腐盾殼霉,屬真菌。以分生孢子器及菌絲體在病組織中越冬。散落在土壤中的病殘體是次年初侵染的主要來源。分生孢子借助風、雨、昆蟲傳播。病原菌主要由傷口侵入,也可從蜜腺、皮孔以及氣孔等自然孔侵入。河北省產(chǎn)區(qū)6月下旬開始發(fā)病,7-8月為發(fā)病盛期。不同品種發(fā)病情況不同,龍眼、牛奶葡萄發(fā)病早,受害重。
3.1 加強栽培管理第一,合理增施有機肥,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力。第二,提高樹體結(jié)果部位,保持50 cm以下不留果穗;合理負載,及時摘心、打副梢、綁蔓,使枝條在架面上均勻分布,使新梢間距大于10 cm。第三,于落花后對果穗進行套袋,以避免病菌侵入。第四,鋪地膜。有條件的可在春天(花后)澆透水后于植株兩側(cè)鋪地膜,起到隔離病菌,減少侵染和保濕、保水、保肥、滅草的作用。
3.2 減少田間菌源生長季節(jié),要及時剪除病果、病蔓;冬季修剪后,把病殘枯枝、落葉集中深埋或銷毀,減少翌年侵染源。
3.3 藥劑防治在春季發(fā)芽前,可對樹體和地面噴鏟除劑,如0.5%五氯酚鈉加3度石硫合劑,或200倍福美胂、退菌特等,要嚴密噴灑,減少侵染源。生長期噴藥,根據(jù)預(yù)測預(yù)報,可在發(fā)病前1周噴殺菌力強的藥劑,如50%多菌靈800~1 000倍液,或50%退菌特、福美雙800倍液、70%代森錳鋅和64%殺毒礬700倍液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10.19440/j.cnki.1006-9402.2017.05.039
郵箱:lufang_8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