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貴
修煉
○陳寶貴
修煉是攀登人格高峰、教學高峰必需的品質。
“青春語文”的倡導者王君說,“語文的內力,要靠記憶去記取,要靠眼睛去尋找,還要靠心靈去感受,這是一個無涯的終身修煉的過程。語文之難,很大的原因就是內力的修煉之難。拒絕修煉和修煉失敗,其必然的結果是在神異的語文面前捉襟見肘狼狽不堪。而修煉成功者,將獲得揮舞重劍的奇功,運學養(yǎng)于劍端,所到之處,劍氣淋漓,所向披靡”。豈止是語文,任何學科的老師,要想取得教學的新成果,達到教學的新境界,無他,修煉而已。
“修”是整飭,是修理,是改造,是研習,是遙遠和美好;“煉”是熔化,是提煉,是純凈。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而“修煉”是一種綜合提升的力量,一種艱難探尋、窮究的過程,一種從外到內、從內到外、真真切切脫胎換骨的過程。修煉就是約束,就是攀登,就是犧牲。一切的修煉都指向心智的強健,都要走向開闊無邊的生命之境,攀登崢嶸無限的生命高峰。
作為教師,在物欲橫流、燈紅酒綠、不可阻遏的當下,首先要修煉心靈。心靈決定一切,修煉心靈,就要修煉自己的靜氣。心靜了,就安了,就意志堅定了;心靜了,就不左顧右盼,這山望著那山高了;心靜了,就開闊了,便不汲汲于富貴及蠅頭小利了。當然,心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這聲光、在這歇斯底里的喧囂聲里找到自己,傾聽心的聲音。三尺講臺綻放異彩,平凡之中追求卓越,為我們這片土地,為知識的尊嚴和生命的高貴。
作為教師還要修煉學問?!熬訉W以聚之,問以辯之”。這既是傳統(tǒng),也是需要。什么是真學問?真學問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真學問是才學德能的融合,也是廣博,是深刻,是專學和博通,是對世間萬物人情事理的精準把握。入乎其內,得其精髓;出乎其外,融會貫通。大數據時代,我們需要做學問,需要耐得住寂寞,需要守得住心神,板凳要坐十年冷,甘于寂寞赤子心?!按竽景賹?,根積深也;滄海萬仞,眾流成也;淵智洞達,累學之功也”。要想在三尺講臺上放射出生命的光華,就要博學、慎思、明辨、篤行。當然,作為教師還要修煉我們的技能,從而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教學方式,使我們插上科學的翅膀,能夠帶領學生振翥高飛,烈烈遠揚,能夠“摶扶搖而上”,能夠在精益求精中成就生命的輝煌。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修煉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承擔,是一種蓬蓬勃勃的愛,一種激蕩燃燒的情。當下,我們教學中一切的缺失,都是因為內功的缺失。只有我們不忘初心,“貞志不休,安道苦節(jié),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無財為病”“大賢篤節(jié),與道污隆”,潛心教學,才能譜寫教書育人的華章,才能不負獨一無二的的大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