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艷
摘要:德沃夏克的《第九(自新大陸)交響曲》是他的重要交響樂代表作品,作品無論從結構、配器及表達內容等都是極具研究價值的,本文主要對該作品的第四樂章進行賞析。
關鍵詞:安東尼·德沃夏克;e小調;主題并置;對位主題;假再現(xiàn)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6)18-0035-03
安東尼·德沃夏克(1841——1904),捷克作曲家,一生寫作了包括交響樂、歌劇、聲樂套曲和室內樂等大量的音樂作品。1892年受邀到美國出任紐約國立音樂學院院長。在到達美國不久的1893年,就寫了這部十九世紀末最重要音樂作品之一的《第九(自新大陸)交響曲》(e小調 op.95)。
和傳統(tǒng)的交響曲一樣,這部作品由四個樂章構成。本文主要對第四樂章進行賞析。第四樂章為奏鳴曲式,結構圖示如下:
注:尾聲a是第一、四樂章主題與第三樂章節(jié)奏型、第四樂章連接部片斷并置;b是第二、三樂章主題與第四樂章片斷并置;c是第一樂意主題片斷(在同名大調上)。
在開始9小節(jié)由弦樂組奏出的深沉寬廣的引子中,音程逐漸擴張,節(jié)奏不斷緊縮,以勢不可擋的漸強趨勢到達高潮,引出了凱旋般的主部主題(e小調,引申型三段式,第10--43小節(jié)):
譜例1.
這個主題先由兩支小號和第三、四圓號奏出,緊接重復一次,這時兩支小號用八度奏出。隨后是中段,由五部弦樂演奏:
譜例2.
主部主題的再現(xiàn)由復合音色(全體木管+第一小提琴)奏出,音響宏大,燦爛輝煌。
緊接連接部(44-65小節(jié)),是一個并置型三段式,開始由第一、二小提琴奏出:
譜例3.
這個以三連音音型為主要元素構成的主題煥發(fā)出火一般的熱情,且激昂歡快——新大陸的繁華景象強烈地撞擊著作曲家的心靈,使他無法平靜。
中段交給木管組:
譜例4.
再現(xiàn)段后半部分弦樂組漸漸退出,大提琴和大管的同度經(jīng)過性線條引出由單簧管獨奏的副部主題(第66--91小節(jié),主題的同名大調——E大調)優(yōu)美抒情,充滿歌唱性,下方是大提琴的一個對位寫法,它使得柔美的副部主題不至于顯得松散,同時帶有不失理性的沖擊力:
譜例5.
(此例Timp聲部略)
尾聲由第一小提琴奏出,大提琴的對位主題依然固執(zhí)地重復著,但此時加入了倍大提琴同度演奏。
結束部(第92——105小節(jié))是一個新主題,它由第一小提琴和長笛奏出:
譜例6.
緊接由第一小提琴和高、中音木管演奏。
展開部(第106——213小節(jié)),引入部分是一個三段式,主題(第106——127小節(jié)),在第一小提琴上奏出,中提琴是它的依附性寫法,第二小提琴和單簧管+大管是音型化寫法但與第二小提琴是不同的,其中還有圓號的切分長音,大提琴和倍大提琴是一個下行級進線條。以上寫法共四小節(jié),每小節(jié)重復一次,織體層次豐富:
譜例7.
中段將低音弦樂的線條交給高、中音木管,由大管+第三、四圓號奏出一個八分音符平均流動的線條。再現(xiàn)時主題還是第一小提琴,但那個低音下行級進線條換成了變奏,由大提琴和大管演奏,原型只留給了倍大提琴,別具匠心:
譜例8.
第一次展開(第128——153小節(jié)),開始在弦樂組十六分音符音型的伴奏下木管組奏出引入部分的下行級進線條,但有模進意味并形成一個新樂句:
譜例9.
緊接四支圓號奏出主部主題的變形,調性也移至be 小調,富有召喚性。第140小節(jié)再移至d小調。到第145小節(jié),寫法是第一小提琴與大提琴+倍大提琴交替奏出呈示部中連接部和主部主題的分裂。
第二次展開(第154——193小節(jié))開始是第一、第二第四樂章主題的片段,分別由第一小提琴交大提琴、長笛+單簧管、中提琴并置演奏,逐漸形成高潮。這中間,第二樂章主題片段兩次由小號+長號奏出,到第190小節(jié),大管八度+大提琴、倍大提琴八度和第三、四圓號奏出了第一樂章主題。
在第190小節(jié)樂章進入再現(xiàn)準備,第一小提琴從第191小節(jié)引入的模進動機,是該樂章的主部主題材料,是一個假再現(xiàn),再一次推向高潮,在第208小節(jié)進入再現(xiàn)部,主題由低音銅管在全樂隊的長音背景上奏出,深沉且具英雄性,隨即交給由圓號+雙簧管漸弱演奏,并由第一小提琴奏出尾聲。這里,作曲家省略了連接部——直接進入副部主題再現(xiàn)!
副部主題再現(xiàn)(主調的同名大調)由第一小提琴在低音區(qū)演奏,無比深情,呈示部中相應處所的那個對位主題,此時交給了第一長笛和第一雙簧管,四小節(jié)后由大提琴接替,這時,單簧管出現(xiàn)另一個對位主題:
譜例10.
第251小節(jié)進入樂章結束部,是呈示部結束部材料在E大調上出現(xiàn),音色交由長笛和單簧管。尾聲(第275小節(jié)開始)由四小節(jié)圓號引入,開始(第275——312小節(jié))是第一樂章主題(由大提琴+倍大提琴與大管在低音區(qū)奏出)、第四樂章主題(由長號和圓號奏出)經(jīng)過一小節(jié)后是第三樂章的那個典型的節(jié)奏型(由小號奏出)、再經(jīng)過一小節(jié),是第四樂章呈示部連接部的片段(弦樂組),這幾個主題的并置,富有極大的生機。隨后是(第313——332小節(jié))第二樂章主題由單簧管平行三、六度奏出。其間第一樂章主題片段依次由第一長笛——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下行轉接進行,再經(jīng)過弦樂組兩小節(jié)的間奏,由弦樂組加木管組齊奏出第四樂章主題。
最后,從第333小節(jié)處,大提琴+中提琴+第一、二長號+第三、四圓號奏出第一樂章主題與兩支小號齊奏第四樂章主題并置,隨即在四分音符與三連音節(jié)奏的齊奏中,推向最高潮,全曲在銅、木管樂器的E 大三和弦的fff中持續(xù)后以漸弱結束。
翻開《第九(自新大陸)交響曲》第四樂章總譜,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無論是在主題材料的橫向線條與縱向對位中,還是在樂隊樂器音色的對置與結合里,抑或是在和聲功能、色彩與調性布局的安排上,均彰顯出作曲家嫻熟的管弦樂隊寫作駕馭能力,并充滿了深刻的哲理性和高貴的抒情性——不僅體現(xiàn)出作曲家超凡脫俗的專業(yè)技術技巧和熾熱的生命狀態(tài),同時音響效果也令人蕩氣回腸!
一個多世紀以來,這一樂章經(jīng)常單獨出現(xiàn)在世界各地的音樂會節(jié)目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