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趙吉?。?980.1-),男,漢族,上海市人,工程碩士,工程師,研究方向:車身質量監(jiān)控,業(yè)余愛好文學、歷史、收藏。
一
周末悠閑的下午,泡杯咖啡眺望市中心鱗次櫛比的高樓群,望望能見度極高的藍天白云,難得有好天氣,心情也變得很舒暢,想懶懶的睡個午覺,卻又覺得有點浪費時間,便想想去哪里逛上一圈。
一直覺得上海這座城市并不以具有歷史厚重感來示人,通讀國史,這個名字也出現的很晚,所以對于2006年中國十大考古發(fā)現有上海的一席之地覺得有點意外驚喜。上海市政府也花了點心思將這個考古發(fā)現的遺址打造成了現代化博物館以供民眾追古思今,了解上海地區(qū)歷史的發(fā)展脈絡。
二
延長西路亦屬于上海市區(qū),上海元代水閘遺址博物館坐落的周邊高樓密集,車水馬龍,停完車后徑直走向博物館,工作人員告知參觀免費,在規(guī)定的窗口憑身份證領取參觀紀念券即可。
隨后便進入遺址區(qū)域,呈現在面前的是一個規(guī)模較大的古代水閘,保存完好,周邊可見石閘墻及加固的外墻,更外圈的就是散布在周邊的密集木樁來確保整個水閘不被水流沖垮。博物館內設有介紹的幕布及幻燈動畫,可知該水閘由元代水利專家任仁發(fā)主持建造的。建此水閘時吳淞江為上海第一大江,但連年水患對太湖下游流域區(qū)域經濟的發(fā)展和穩(wěn)定造成了很大的沖擊,為此任仁發(fā)在吳淞江周邊建造了水閘來蓄水抵洪,放水沖於,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水患對域區(qū)內民眾生活和經濟上的不利影響。
根據歷史記載,吳淞江在唐代最寬處達20里,到了元代則為1里左右,而至今寬度不過幾十米,如今水閘周圍早已經變成了繁華街區(qū),正可謂滄海桑田。
博物館不算太大,參觀也耗時不多,回到家中時天氣依然晴好,依舊咖啡一杯,小呡慢品。
三
明代之前,吳淞江一直是太湖通往東海的出???,稱吳淞口。但是吳淞江受潮汐及東太湖泥沙含量較高等影響,越發(fā)淤塞,雖多年治理,但仍舊水患嚴重。到了明初,一旦大雨所至,整個太湖下游流域便澤國一片,已經嚴重地影響了經濟。故當時永樂大帝派戶部尚書夏元吉到江南治水,他采取了兩個措施,一是,引太湖水從劉家河入海,史稱掣淞入瀏;二是,又疏浚當時上海縣城東北的范家浜,并與拓寬后的黃浦江相連接,使黃浦從今復興島向西北流至吳淞口入海,此后吳淞口實際成了黃浦口,故有“黃浦奪淞”之說。
由此太湖下游區(qū)域的水患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太湖洪水可從淀泖湖蕩區(qū)入黃浦江,再經黃浦江下游復興島附近匯入吳淞口進入長江,而入黃浦江的太湖水經過多層蕩區(qū)的過濾,水中泥沙得到沉淀,水質相對較清。從此之后吳淞江逐漸處于次要地位,反而變成原本是他的支流的支流。
或許夏尚書沒想到的是,他的這一治水工程為上海在今后成為遠東名城打下了最核心的基礎。
四
自從明代“黃浦奪淞”后,貨客運巨輪都可以沿黃浦江水道直抵城下,這一點也是對上海今后的發(fā)展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此時,水運對經濟的重要性逐漸提高,上海的經濟得到大力發(fā)展,至清初雍正已然將蘇松太道設立在上海。很多人認為上海在中國史上默默無聞,其實至少從明初起,上海已經是經濟文化比較發(fā)達的地區(qū)了,要說不夠顯赫,只怪江南名城遍地,到處星光耀眼。
隨著歐洲地理大發(fā)現和科技發(fā)展及經濟拓展的需要,西歐各強國開始對遠東地區(qū)產生了興趣,拋開那些不平等的因素,僅從經貿角度而言,有其積極的一面,也奠定了現代經濟全球化的基本格局。
上海地處富庶的江南區(qū)域最東端,背靠整個長江三角洲,面對的是整個環(huán)太平洋地區(qū),在中國位置又南北折中,北上南下都相較適宜,同時又是長江的入???,放眼全球化考量的話,綜合地理位置是相當優(yōu)越的。1843年,上海開埠,城市建設及經濟發(fā)展隨租界地區(qū)的快速近代化,開始了超常規(guī)的發(fā)展,在很短的時間內接連超越府城松江和當時江南第一名城蘇州(蘇州此時受到太平軍的破壞),隨后并逐步成為中國甚至遠東第一大城市。并在1930年前后達到了巔峰狀態(tài),史稱“黃金十年”。
而上海文化也基于本土的江南文化糅合歐美文化,生成不同于中國其他地區(qū)的獨特文化,并因四任的海上畫派取名海派文化。
五
在一個處于閉關鎖國狀態(tài)下的中國之內,上海最多也只能發(fā)展成為比較富裕的江南小縣城,可以說和眾多聲名顯赫的歷史名城相比,無足輕重,這點在不太久遠的歷史中已經明證。但是將上海放置在當今全球范圍內考量,那么是很有可能躋身世界頂尖城市的行列,當然要實現這樣的宏愿,除了本身擁有資源條件外,政策上給予合理的自由性亦是極其重要的。要的是合理引導,而不是僅僅靠政策規(guī)劃,至今沒有可借鑒的案例來明證世界城市是靠規(guī)劃出來的,要實現不具備基礎條件的規(guī)劃是在犧牲大量資源的前提下達成的,無法長久持續(xù)。
世博會的舉行,在硬件的發(fā)展上提供了支持,然而自由貿易區(qū)等一系列改革的落實和深化,相信會對上海的發(fā)展產生更為深遠的影響,或許能再次構成“黃浦奪淞”式的發(fā)展基礎,至于未來如何,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咖啡已經品完,極目遠眺,白云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