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文章的賞析,關鍵在于讀懂、讀通,而讀懂、讀通的關鍵則是把握細節(jié)。在鄒韜奮《我的母親》一文教學中,教師可從心理描寫、側(cè)面烘托、語言描寫和場面描寫等角度,以圈點批注、小組討論、引導質(zhì)疑、課堂練習為抓手,指導學生賞析細節(jié),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我的母親》;細節(jié)賞析;語文素養(yǎng);策略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在賞析課文時“對于文章的內(nèi)容和表達方式要有自己的理解和認知,能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對于作者的感情表達,能根據(jù)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產(chǎn)生自己的看法和評價。”對于文章的賞析,關鍵在于讀懂、讀通,而讀懂、讀通的關鍵則是把握細節(jié)。筆者結(jié)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心得,以八年級上冊鄒韜奮《我的母親》一文為例,分享指導細節(jié)賞析,升華語文素養(yǎng)的幾點做法。
一、圈點批注,體會情感
圈點批注,是我國傳統(tǒng)的一種賞析文章時所使用的閱讀方法。即在讀書時,每每遇到文章中的重點詞句、生詞難字,或者是對于文章中感情表達引發(fā)同感時,使用自己認知的一套符號進行勾畫和標記,或者在文字旁簡單評價等等。這對于體會作者心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執(zhí)教《我的母親》開篇陳詞時,我便跟學生說:“人們常說:‘父愛如山,母愛似水,今天我們即將學習的就是鄒韜奮記敘和歌頌母愛的《我的母親》。但是這篇課文我們采用的學習方法不同于以往,大家在閱讀時,要把自己不理解的詞句,或者是你覺得重要的詞句標注出來,一會兒大家一起討論。還有就是,閱讀到情動處,你們要把自己的感想和簡評寫在書頁空白處,一會兒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生們聽罷,認真閱讀文章,讀書過程中勾勾畫畫,不亦樂乎。大約20分鐘之后,我提問道:“文中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母親死的時候才二十九歲,留下了三男三女,在這里“才”表達了我什么樣的感情,有什么作用?剛才閱讀時,有同學勾畫到這個字嗎?”一個學生舉手答道:“老師,我有特別分析這句話。‘才表達地是對母親過早去世的惋惜和思念,與開頭的‘就是相互呼應的?!?/p>
徐特立老先生說過:“不動筆墨不看書”。圈點批注作為常用的讀書方法,這種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獨立閱讀、體會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二、小組討論,探究烘托
小組討論,就是把全班學生按一定比例劃分成人數(shù)基本一致的幾個小組,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出問題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和討論,共同完成教師布置下來的任務。小組討論是國內(nèi)外中小學最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對于文章賞析中探究側(cè)面烘托,增強課堂教學效果頗有成效。
例如,分析文章《我的母親》所使用的描寫方法,我先問學生:“文章一共為我們介紹了幾個故事呢?”一個學生搶答道:“是四個。”“分別是哪四個故事?”學生又說道:“是元宵夜的‘巡閱、涌流的眼淚、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勞碌的身影。”我緊接著問學生:“還記得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嗎,朱自清先生以獨特的視角生動地描繪了父親的背影,贊頌了父愛如山。那么反觀《我的母親》一文,有誰知道作者采用的是什么描述方法呢?”一個學生思考片刻后,答道:“這篇文章,作者從四個故事入手,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來記敘和歌頌母親的偉大無私,采用的應該是側(cè)面烘托的描述方法?!蔽矣謫柕溃骸皞?cè)面烘托有哪些特點呢?”學生們陷入深深地思考中。
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教師作為指導者參與、引導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教師應該充分了解每一個小組討論的步驟和進展情況,控制討論節(jié)奏和氛圍,并及時點評指導,把握好大的方向。這樣,才能讓小組討論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才能達到探究烘托的預期效果。
三、引導質(zhì)疑,解決問題
巴爾扎克曾說過:“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疑義的是問號?!庇纱丝梢?,質(zhì)疑能力是多么難能可貴的一筆財富。我們依靠知識技能的運用和施展,來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而只有依靠大膽質(zhì)疑和創(chuàng)新的思維,我們才能提出新的問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導質(zhì)疑,教會學生分析語言描寫。
例如,分析《我的母親》一文中的語言描寫,我這樣提問:“文中有一段是這樣描述的:作者挨母親打,母親邊打邊嗚咽,表情的抽搐可以看出母親的內(nèi)心也是十分痛苦的,即使這樣母親依舊未停止手下的動作,還斷斷續(xù)續(xù)說著‘打得好。為什么母親在打兒子的時候,明明那么痛苦,卻還要說‘打得好呢?”一個學生說道:“老師,剛剛在閱讀時,我還特意分析了這句話,覺得十分不理解。”我又繼續(xù)問道:“那么有沒有同學知道這樣的語言描寫是為了什么呢?”一個學生答道:“我認為文中的母親特別疼愛孩子,但又希望兒子上進,看到兒子被打內(nèi)心是十分痛苦的,但是出于對孩子的期待,沒有辦法。我認為作者真正想表達的是母親對于兒子的愛?!?/p>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說:“發(fā)明千千萬萬,起點是一疑?!笨梢?,任何一個新事物的誕生,都是需要創(chuàng)新精神的。教師應時刻引導學生表達質(zhì)疑,提出問題,深刻理解文章語言描寫,把握細節(jié)賞析。
四、課堂練習,概括畫面
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將細節(jié)賞析融入課堂練習,在練習中概括畫面描寫,可以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文章,及時鞏固知識。教師在課程教學安排中,要注意加強練習,并倡導以“課堂練習”為主線的課程教學設計。
例如,執(zhí)教《我的母親》一文中場面描寫,我先是提問學生:“文章中有這樣一個場景描述了作者陪著母親做布鞋,看著母親一直不停的做著針線活,汗如雨下。這里有動作描寫,也有場面描寫?,F(xiàn)在大家根據(jù)文章的內(nèi)容,一起來想象和概括一下當時作者所經(jīng)歷的場景,然后寫下來,一起交流?!睂W生們對著這幾句話反復琢磨,然后提筆寫了起來。我看到一個學生這樣描繪到:“深夜,我陪著母親一起做布鞋,看著母親額頭上滿是汗珠,聽著母親輕微的呼吸聲,十分心疼,卻又不敢說話,生怕母親不允許我再繼續(xù)陪著她?!?/p>
細節(jié)賞析是一種慢的藝術,它需要不斷地摸索,不斷地練習。畢竟任何一種語文能力的掌握,都是需要時間、需要經(jīng)驗的,沒有什么是可以一蹴而就的。適宜的課堂練習是掌握文章細節(jié)的重要途徑。
總之,從心理描寫、側(cè)面烘托、語言描寫和場面描寫等細節(jié)進行賞析,以圈點批注、小組討論、引導質(zhì)疑、課堂練習的方式進行學習,是提升語文素養(yǎng)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氨鶅鋈叻且蝗罩保瑢W習也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工作,只要我們堅持閱讀,正確賞析,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便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陳幫喜.讓語文課堂充滿“語文味”[J]. 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管理),2015,(9).
[2]周建梅.對學生速讀能力的培養(yǎng)[J].陜西教育(教學),2009,(10).
[3]劉夏蓮.語文課堂的教學“金鑰匙”[J].中學語文,2014,(18).
作者簡介:范慧慧(1981— ),女,江蘇省南通市第一初級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初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