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干能
全員德育視域下的中學育人模式探究
林干能
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關乎國家命運的大事。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革,中學生的思想越來越活躍,對德育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近年來,學校雖不斷加強德育工作的開展力度,但往往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在當前部分中學德育工作中,德育理念、德育模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德育標簽化、功利化、邊緣化等傾向明顯,偏離了育人的根本。要想改變這種局面,學校需要樹立全員德育思想、構建全員德育體系。
當下中學德育存在的問題,對全員德育提出了現實需要。一方面,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基礎教育課程理念正逐漸發(fā)生著變化,以人為本,德育為先,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注重學生全面發(fā)展等思想已成為新課改的核心。然而,在現實的學校教學中,為追求升學率,多數學校置學生素質、個性的全面發(fā)展于不顧,只重視智育,忽視德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等方面的發(fā)展。在考試科目的教學中,制定了“考什么,教什么;考多少,教多少;考多難,教多難;怎么考,怎么練”的應試措施,將非選拔性的科目打入“冷宮”,致使學校德育呈現邊緣化、教條化的局面。在德育的實施中,成績的好壞成為遴選三好學生和學生標兵的主要指標。學校和教師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身上,而那些所謂的“差生”常常被教師所歧視、忽略,成為教育的“盲點”。教師對待差生的德育方式,也容易出現簡單、粗暴等形式,使關愛教育、全民教育成為空話,德育被異化和標簽化。這種忽視思想品格教育、不注重人格素質、精神素質等因素的培養(yǎng)模式,與人人參與德育、人人受益德育的課程理念背道而馳。要想實現課程改革的成功,必須要建構中學全員德育的教育模式。另一方面,道德教育是全民參與的活動,但在大多數人眼里,育人是學校的事,與家庭、社會沒有關系。部分家長對學校教育工作充耳不聞、袖手旁觀,把學生成長的事完全推給學校,使現行學校道德教育呈現出“單邊行動”的局面。只有實施“全員德育”,發(fā)揮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作用,才能營造和諧的德育氛圍,塑造學生良好的品格,實現德育工作的有序推進。
以人為本是一種價值取向,它強調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為了人和塑造人。中學全員德育體制的建立,首先體現了尊重人,尊重學校每一個體在德育領域中的價值,積極地將每一份可發(fā)揮的力量都引入到德育系統(tǒng)中來。其次,強調了解放人,不把人的能力全部限制在以往的德育評價模式內,不對人的思想進行強硬的灌輸,而是以新的模式來創(chuàng)造有利于每一個體發(fā)展的機會。同時,全員德育也是積極實施塑造人的合理途徑,培養(yǎng)人在其所屬環(huán)境中的主人翁意識,不管是學校領導還是普通員工,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要讓其知道自己的責任,并用具體行動去踐行責任??梢姡珕T德育觀與馬克思主義的人本主義教育觀是一致的。
德育作為培養(yǎng)人的社會實踐活動,是社會分工的產物,承載著社會再生產的重要使命。作為社會分工的德育,自然要消耗一定的社會資源,德育資源配置本身以“稀缺性”為基礎,也要服從社會資源配置的規(guī)律——效率優(yōu)先。否則,一個缺乏效率的制度安排終究會被淘汰的。為此,必須建立一個體制健全、目標明確、科學規(guī)范且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需要的運行模式。全員德育模式正是以社會對效率的追求為其理論基礎,讓每一種資源都充分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從而達到效率最大化,促成中學德育合力。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發(fā)展德育先行”。學校是育人的地方,建立健全制度和構建育人管理隊伍是開展育人工作,實現育人目標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撐。
教師是學校教育的主力軍,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職業(yè)道德是開展全員德育的有力支撐。在學校中可以開展一些活動(“最美教師”學習活動,觀看“先進教師事跡”專題片等),不僅提高教師的思想認識,樹立崇高的教師形象,還為營造“人人愿做德育、會做德育、能做德育、做成德育”校園氛圍提供有利條件。
德育骨干隊伍是開展德育工作的核心力量,是全員德育的引領者。在學校中,德育處、團干、班主任是德育骨干隊伍的主力軍。要想促進學校德育有效發(fā)展,首先要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明確育人責任,樹立育人觀念,培養(yǎng)他們吃苦耐勞和甘于奉獻的精神。其次,要有大局意識和高度責任感,以“育人先育德”的教育理念發(fā)展學校和培育學生。最后,應加強學習培訓,更新育人理念。德育骨干隊伍不但要具有管理人的實踐能力,更要具備理論指導的育人才能。德育骨干隊伍應不斷學習專業(yè)知識,積極參加培訓,樹立育人的榜樣,這樣才能輻射校園,感染教師群體。
學科教學是育人的主渠道,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素質具有重要作用。在課堂上進行道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價值和健全人格,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職責。
當今時代,受社會經濟發(fā)展變革的影響,價值觀多元化和社會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對教師和學生的影響日益深刻復雜。在課堂上,教學中涉及到的現實生活問題中價值澄清與引領等內容至關重要,不僅提高學生辨別是非能力和思想認識,還對學生價值觀及道德品質的形成產生深刻的影響。每個學科根據整體的德育目標、德育內容確定本學科的德育重點,呈現學科育人的特點。如體育學科,展現團隊精神,愛運動,愛健康的習慣,強調珍惜生命的生命教育;美術學科增強審美觀,讓人學會欣賞,促進“和美”氛圍的形成。只有在學科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實施德育,才能發(fā)揮整體育人的功能。
服務育人是學校德育工作重要組成部分。在傳統(tǒng)意義上,“服務育人系統(tǒng)”是指學校的后勤機構,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服務育人”不單是在后勤服務工作中發(fā)揮其育人功效,而是在更多方面發(fā)揮其作用,呈現其與時俱進的內涵。
后勤服務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得以順利進行的有力保障,是“服務育人”的有力支撐。以“育人”為核心、“服務”為宗旨,開展“育人為本,服務至上”的后勤工作,不僅優(yōu)化校園環(huán)境,強化校園環(huán)境的隱性教育功能,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更能通過良好的物質、精神環(huán)境的塑造,在培育學生優(yōu)良品德的過程中發(fā)揮其潛移默化的引導和塑造作用。教師隊伍是開展服務主要執(zhí)行者,確立其良好的德育觀念、建立健全“以生為本”的學校服務體系是開展“服務育人”的關鍵。教師要將“愛生如子”的大愛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學中,真正做到“想學生之所想,憂學生之所憂,樂學生之所樂”,以嚴父慈母般的親情關愛學生,感化學生。如學校建立心理服務隊,及時化解學生的心理危機,促進他們健康成長;建立護校隊,確保師生的生命和學校財產安全;建立志愿者服務隊,幫助有困難的師生,讓“愛”充滿校園。
中學生思想“單純”,辨別是非能力較弱,為此,在德育中開展案例專題教育(法制專題教育、防火安全專題教育等),利用現實中發(fā)生的大事,進行適時的專題教育和主題討論,使學生在活動的參與中提升道德澄清和明辨能力,培養(yǎng)其良好思想品德。
榜樣是無聲的號召,它比有聲的語言更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通過榜樣教育,“同化”學生思想,使學生受到榜樣教育熏陶,以便能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在學校德育中,首先應以師為榜樣。教師對學生起到“無言之教”的作用,對學生的內在品質和智能結構的形成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的師德修養(yǎng),時時嚴格要求自己,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其次,以生為榜樣,以學生影響其身邊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校園是學生共同學習和生活的地方,容易產生“有樣學樣”言行舉止模仿,以學生榜樣的人格魅力吸引學生,達到“以人教人”的育人效果。
校園是學生學習與生活的地方,與學生的成長息息相關,對學生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校園環(huán)境包括顯性環(huán)境和隱性環(huán)境,顯形環(huán)境側重于學校的校園文化,通過顯形物,彰顯育人內涵。例如,在校園小道、運動場、教學樓等場地,布置富有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載體,通過無聲的傳話,給予學生思想道德滲透,促進他們健康成長。而隱性環(huán)境是指校園人際環(huán)境,通過隱性思想引領,收到“以人育人”之效。校園人際環(huán)境一般包括師生關系、師師關系和生生關系。師生關系作為學校生活中的一個最基本的人際關系,不僅影響著學生德育表現,更是貫穿著整個教育過程。在學校生活中,師生應建立親密沒有代溝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沐浴著師愛的人文之光,茁壯成長。教師之間的關系也會影響著德育,因此教師應加強師德修養(yǎng),在學校里要團結協(xié)作,互幫互助,為學生樹立良好人際關系的榜樣。學生之間交往和諧與否,對學生品性發(fā)展的影響力也是巨大的。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在班集體這個大環(huán)境中互敬互愛、互幫互助,讓學生之間建立良好和諧的同學關系、朋友關系。
除了校園環(huán)境外,社會、家庭等外在環(huán)境也會影響學生的德育發(fā)展。疏通學校與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渠道,需要學校營造一種“請進來、走出去”的文化育人環(huán)境。在“請進來”方面,將家長、社會知名人士、專家學者等請進校園,通過開座談會、組織開放日等活動,使他們與師生進行零距離接觸交流,以促進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在“走出去”方面,需要學校打通學生與社會各種組織、機構接觸的通道,在社會公益活動、社會實踐活動中獲得來自社會各界的資源和信息,以項目促溝通。總之,通過疏通“三位一體”德育渠道,營造大德育的文化育人環(huán)境,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同時,加快學生的社會化和成人化。
廣東中山市神灣鎮(zhèn)神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