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彥宏
摘 要:民事司法不僅涉及到大眾化與專業(yè)化問題,也涉及著一系列的倫理問題,在社會的發(fā)展下,人們也開始關注民事司法中的倫理問題。本文主要針對該種問題進行分析與闡述。
關鍵詞:民事司法;倫理問題;思考
中國是一個有著源遠流長文化底蘊的國家,自古以來遵從的是儒家倫理的原則,并且以之作為新中國以前的道德和法律標準。中國的司法體系在發(fā)展中也就滲透了一種以追求公正的倫理性思想。傳統(tǒng)社會的司法法官,往往以“情”這種模糊的標準來審判案情,而現(xiàn)在的司法強調的是法律程序的正規(guī)合法,判定結果往往是依照法律條款得出的結論。但是在歷史的傳承中,法官本身以及民眾所具有的倫理性卻傳承下來了,所以現(xiàn)代法官除了自身所具備的專業(yè)知識之外,也是會體現(xiàn)一定的親民性以及能動性。
一、民事司法與民生問題的關聯(lián)
那么在民事案件的處理上,很多糾紛都是與民生問題息息相關的,當事人往往是自然人,案件處理的結果與其個人發(fā)展或者家庭利益聯(lián)系緊密。民事案件中也不乏普通群眾或者是社會弱勢群體,其法律意識薄弱訴訟能力低,容易運用自己簡單的直覺和感官來判定和評價法院對糾紛的處理,從道德標準和自身利益來看待問題,主要注意力集中在主體上,而非程序上。民事法的適用本身又是基于倫理性的,結合事實與法律來做出的判斷。現(xiàn)代輿論自由和傳播的速度也在一方面監(jiān)督法官做出權威的、公正的、體現(xiàn)社會共識的判斷,裁判結果往往是倫理性和法律性的雙全。另外由于法官本身也是一個民事主體,在民事案件的審判之中也會具有人性主觀情感。那么對于法官的裁決來說,其必須更加重視倫理性和法律條款之間的結合,使得司法裁決結果符合社會價值觀以及司法的公正與合理性。
二、民事司法涉及的倫理問題
司法是運用法律調整社會關系和公民行為的一種法律過程。司法是具有中立、平等的性質的,同時司法也需要體現(xiàn)社會民意的認同。因此司法是具有倫理基礎的。只有將司法裁決的正當性建立在合乎法律以及道德的標準上,裁證結果才是合法性和義道性雙全的,才能真正的將司法的公正性體現(xiàn)出來,司法的公信力才會得到維護。
從倫理的價值上來說,倫理往往能夠監(jiān)督法律的有效實施。因為法律具有滯后性,而社會發(fā)展帶來的新矛盾越來越多,那么在法律出現(xiàn)脫節(jié)的時候,司法中的倫理性恰好可以為法律進行修補和完善,為法律的實施提供保障。當司法程序出現(xiàn)法律與案件沖突的時候,為保證裁定結果的公正性,也會采用倫理中的情理來裁判案情,使得裁判結果合法合情。對于司法人員來說,其具有的訴訟倫理就是其職業(yè)道德的體現(xiàn),只有遵循了訴訟倫理,才能保證在司法裁決過程中保持公平公正的態(tài)度。作為一個法治社會,2001年我國明確提出了以德治國,也就是說在和諧社會中既需要法律的約束又需要倫理基礎,才能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民事司法中,更加需要人性化與公平相結合,為我國實現(xiàn)法治的和諧社會夯實基礎。
在民事司法中,首先法官要具有自治、自律的精神、保持中立,依據(jù)法律法規(guī)和案件的事實關系做出合理的判斷,排除來自外界的干擾和壓力,公正無私,才能夠在獨立、民主的司法基礎上做出公平的裁決。法官是維持和增進民眾對司法信任力的關鍵人物。其次,律師作為訴訟中的第三方,其主要倫理就是對委托方的高度忠誠,其法律服務也就是其自身的信用產(chǎn)品。律師若是與當事人之間有利益沖突,應該遵守律師的道德標準,向當事人說明情況,以及辭去委托。律師作為在司法案件中與當時人交往最密切的職業(yè)法律人員,應當為當事人高度保密,不得泄露當事人的隱私和利用其相關資料。同時在司法訴訟中,律師也不能因為隱瞞和泄露對委托人的利益造成損害。律師不得賄賂法官。檢察官作為監(jiān)督人,甚至在某些訴訟中代表國家起訴,更是需要倫理作為職業(yè)道德的支撐。檢察官首先要保持獨立性,不得受外界人為因素的干擾,影響了對案件的判斷。檢察官還需要與法院保持平衡關系,不得濫用職權,以權謀私,不得隨意推翻法院的裁決。在調查中,檢察官也需要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在涉及當事人的個人隱私的時候,更加需要依法行事,嚴格遵守各項規(guī)定。訴訟人應當遵守誠實守信的原則,不得濫用司法訴訟權,不得故意拖延導致訴訟程序滯后,不得采取前后矛盾的訴訟行為,不得弄虛作假、制造偽證。
三、結語
我國的民事訴訟中倫理問題逐漸得到社會和相關部門的重視以及有序發(fā)展。民事司法的倫理學既是法律從業(yè)人員的職業(yè)準則,也體現(xiàn)了國家法治上的公信力。
參考文獻:
[1] 公丕祥.挑戰(zhàn)與回應:有效滿足人民群眾司法新需求的時代思考[J].法律適用. 2009(01).
[2] 張繼成.可能生活的證成與接受——司法判決可接受性的規(guī)范研究[J].法學研究. 2008(05).
[3] 孫笑俠.中國傳統(tǒng)法官的實質性思維[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5(04).
[4] 王琦,安晨曦. 時代變革與制度重構:民事司法信息化的中國式圖景[J]. 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