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博聞
摘要:柴可夫斯基是俄國浪漫主義時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個音樂家。他的音樂才華過人,在有關音樂的所有領域均有涉獵,并都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而《G大調鋼琴奏鳴曲》這部作品就是柴可夫斯基在鋼琴領域所交的一份成績單,這也是柴可夫斯基在鋼琴領域最成功的—個嘗試。這個時期也是柴可夫斯基音樂作品的高產(chǎn)期。在這一時期出現(xiàn)了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就如寶石一般。而這首《G大調鋼琴奏鳴曲》就好像一顆珍珠,被那些耀眼的寶石掩蓋了風華。一直默默無名。但是是珍珠總會被發(fā)現(xiàn),總會有光芒。所以在人們看膩了《葉甫蓋尼·奧涅金》等等極其出色優(yōu)秀的作品,就發(fā)現(xiàn)了隱藏在寶石堆里的珍珠。
關鍵詞:柴可夫斯基 G大調鋼琴奏鳴曲
俄羅斯浪漫主義時期最為著名的音樂家莫過于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了。他的音樂成就與音樂才華是被所有人認可的。他的音樂作品形式多樣,類型眾多,甚至可以說他的創(chuàng)作是涵蓋了所有的音樂形式。歌劇,芭蕾舞劇,奏鳴曲,協(xié)奏曲等等各個方面均有涉獵,并且在每種不同形式的音樂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這正恰恰詮釋了柴可夫斯基的能力與才華?!禛大調鋼琴奏鳴曲》創(chuàng)作于1876年的烏克蘭,是柴可夫斯基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一部重要作品。盡管這部作品十分重要,但鮮少有人知道這部作品。因為這一時期是柴可夫斯基創(chuàng)作的一個巔峰,在這一時期出現(xiàn)了如《D大調小提琴協(xié)奏曲》、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等其他十分優(yōu)秀出眾的作品。這些猶如寶石一般的作品掩蓋了《G大調鋼琴奏鳴曲》這部珍珠般的作品的光芒。但是珍珠總是無法掩蓋自己的光芒,總是有著自己的價值,也值得我們去研究。
一、作者及創(chuàng)作背景概述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是俄羅斯著名的音樂家,由于他的音樂才華和音樂能力極高,被人們譽為是俄羅斯的音樂大師。柴可夫斯基的每一部作品基本上都是非常成功被世人所熟知的,可見柴可夫斯基受歡迎的程度。并且柴可夫斯基的創(chuàng)作不僅僅限于一種,而是只要是與音樂有關的他均有涉獵,并且在每一方面都有著自己的代表作。如歌劇:《黑桃皇后》、《葉甫蓋尼·奧涅金》等。舞?。骸短禊Z湖》、《胡桃夾子》、《睡美人》等。序曲:《1812》、《羅密歐與朱麗葉》等。鋼琴作品:套曲《四季》、奏鳴曲《G大調鋼琴奏鳴曲》等等。
柴可夫斯基所生活的年代,正處于俄國極度腐敗的時候,柴可夫斯基看不到自己國家的出路,覺得生活一片黑暗,但與此同時,他又是一個保守的王朝擁護者。所以他一直自相矛盾著。于是他從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尋找出路,他喜歡選擇一些平民化的故事來作為自己作品寫作的題材和靈感,以此表現(xiàn)自己對美好時代的向往和對理想的追求。柴可夫斯基的鋼琴作品其實數(shù)量不少,但是很多都默默無名。當時奏鳴曲的創(chuàng)作題材還沒有廣泛的流傳開來,對于大眾來說還比較陌生。柴可夫斯基在上學時曾經(jīng)寫過奏鳴曲這種形式的作品,但是只作為一般的練習曲。而《G大調鋼琴奏鳴曲》是柴可夫斯基在鋼琴領域,奏鳴曲的形式上一個成功的嘗試,并且十分成功,雖然知名度不高,但是藝術價值極高,值得我們去欣賞去研究。
二、簡要分析《G大調鋼琴奏鳴曲》的演奏技巧
1.第一樂章
分析圖示:
《G大調鋼琴奏鳴曲》的第一樂章采用的是3/4拍的節(jié)奏。在奏鳴曲開始的引子部分就使用了“命運”動機這一主題。(見譜例):
“命運”動機主題是柴可夫斯基創(chuàng)作的一個重要特點,所以作為一個演奏者對于這一部分的演奏體現(xiàn)就顯得格外重要。那么我們要如何演奏這一部分的動機主題呢?首先,我們要注意演奏這一部分時的力度。譜例中出現(xiàn)ff極強的表情記號,要求我們要彈奏的沉重有力,體現(xiàn)出一種雄壯的氣勢和莊重的氣氛。另外我們要注意到我們小拇指的靈活運用,尤其是右手的小拇指在演奏旋律聲部的時候要格外的注意,踏板最好一小節(jié)換一次,以此來保持旋律的清晰,又不失強壯有力的感覺。緊接著,奏鳴曲正式進入主部(3-57小節(jié))。這一部分采用了單三部的曲式結構,同時又出現(xiàn)了兩個同主音大小調調式旋律交替的部分,二者相互交織,產(chǎn)生一種十分唯美,如入幻境的感覺。緊接著(58-95小節(jié))進入了奏鳴曲的呈示部。在這一部分演奏首先要突出樂曲的緊湊感,表現(xiàn)一種十分迫切的感覺。在呈示部的副部更是出現(xiàn)了一些很優(yōu)美的旋律句子,不僅有豐富的和聲,強弱對比也是十分明顯,我們在演奏時要渲染一種強烈的感染力。然后進入了展開部(113-184小節(jié))。在這一部分,“命運”動機主題不斷的模進,在不同調式上進行了四次之多,并且強弱由pp到fff,一層比一層強,層層推進。我們演奏也是如此,力量也要一次比一次強。隨后,音樂進入了再現(xiàn)部(184-268小節(jié)),最后進入尾聲。整個第一樂章雄壯有力,讓人有一種交響曲式的聽覺享受。
2.第二樂章
分析譜例:
《G大調鋼琴奏鳴曲》的第二樂章是一個十分優(yōu)美的行板,采用的是復三部的曲式結構。首部的主題給人一種很廣闊的景象,好像天地之間就我一個人的感覺,并且在這一部分頻繁出現(xiàn)了一些附點音符。左手負責的和聲部分也非常的出彩,充滿了新鮮感。中部(51-88小節(jié)),演奏時左手要輕一些,襯托出旋律聲部,讓整個旋律聲部顯得空曠又不乏詩意。再現(xiàn)部(89-141小節(jié)),柴可夫斯基在旋律部分下了很大功夫,他讓旋律在高聲部與低聲部之間來回轉換,這是極少有作曲家敢去嘗試的。在演奏這一部分時,我們的左手與右手不停切換演奏旋律部分,而且還要以一種極弱的音量來演奏,這不僅考考研作曲家的膽量和創(chuàng)意,更是考驗演奏者的技巧與才能。
3.第三樂章
分析譜例:
第三樂章是一個諧虐的快板,同樣采用了復三部的曲式結構。在音樂的首部中,柴可夫斯基十分有創(chuàng)意的創(chuàng)造了一個顛覆我們強弱觀念的節(jié)奏型。通常我們所認知的強拍都在樂曲的第一拍,而這一部分卻不同,柴可夫斯基將每小節(jié)的第二拍設置為重音,讓整個樂曲都顯得更加富有活力,不死板。我們在演奏這部分時要注意到這一點,不要讓習慣影響我們對重音的演奏。我們要以這種新型的節(jié)奏型為典型,輕快的進行。第三樂章的中部幾乎與首部一樣,沒有什么太大的變化。再現(xiàn)部要遵循首部的原則進行彈奏。
4.第四樂章
分析圖示:
第四樂章是一個活潑的快板,采用了回旋曲式。這一部分是融入了俄羅斯民族音樂色彩的樂章。在該部分也采用了一些切分節(jié)奏,我們在演奏時要注意節(jié)奏音值的準確。在情緒上,我們要盡量將這一部分的音樂彈奏的活潑輕快,讓這一部分充滿活力,因為這一部分表現(xiàn)是對美好生活的想象。
三、《G大調鋼琴奏鳴曲》的藝術風格
1.悲劇性色彩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不計其數(shù),涉及的類型更是千姿百態(tài)。但是他的作品大多數(shù)都是悲劇,充滿了悲劇性色彩。不論是器樂作品,舞劇作品還是歌劇作品,都出現(xiàn)過悲劇。有人說,之所以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會充滿悲劇性的色彩是因為他內心的矛盾。他內心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自己在生活中保守的王朝派的形象產(chǎn)生矛盾,讓他很糾結,以及他失敗的婚姻,還有不被看好的同性戀戀情等等這些都是造成他作品這一特點的原因?!禛大調鋼琴奏鳴曲》也不例外。柴可夫斯基在音樂的第二樂段中表現(xiàn)的尤其明顯,音樂的廣闊,空曠,將他內心的孤獨與悲傷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這一部分不僅將這首奏鳴曲蓋上了悲劇性色彩的幕布,也體現(xiàn)了柴可夫斯基的創(chuàng)作特點與藝術風格。
2.“命運”動機主題的運用
關于“命運”動機主題,它是由貝多芬首創(chuàng)的,在貝多芬許多的音樂作品中都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而柴可夫斯基受到貝多芬音樂的影響也嘗試在自己的作品中運用這一形式的動機主題。早在《G大調鋼琴奏鳴曲》問世之前,在柴可夫斯基在音樂學院上學時,柴可夫斯基就已經(jīng)創(chuàng)作過帶有這一動機主題的音樂《f小調交響樂》。相比之下,我們明顯可以感受到《G大調鋼琴奏鳴曲》要比《f小調交響樂》來的成熟的多。在《G大調鋼琴奏鳴曲》中“命運”動機主題的運用要更加貼近柴可夫斯基內心的想法與感受。表現(xiàn)了柴可夫斯基不滿現(xiàn)實生活,想要與命運與現(xiàn)實斗爭的強烈決心。
3.嚴謹?shù)墓诺淝?/p>
柴可夫斯基其實是一個很保守的人。他這樣的性格導致了他在音樂的創(chuàng)作上也是非常的守舊。他十分看重前人留下來的對音樂形式的創(chuàng)作手段,與方式。比如說,前人在創(chuàng)作奏鳴曲式給奏鳴曲式作出了明確的界定。規(guī)定了在奏鳴曲的哪一部分運用哪種曲式結構。柴可夫斯基在《G大調鋼琴奏鳴曲》中嚴謹?shù)淖裱饲叭说倪@一規(guī)定。在第一樂章采用了奏鳴曲式,第二樂章采用了復三部曲式,第三樂章同樣采用復三部曲式,第四樂章采用了回旋曲式。對于對奏鳴曲曲式的界定完全的遵守。從而可以看出柴可夫斯基是一個嚴謹古典音樂的追求者。也可以看出柴可夫斯基在音樂創(chuàng)作上已經(jīng)形成了一種非常完善的邏輯思維,這樣的能力讓他的作品也趨于完美。
4.民族主義色彩
柴可夫斯基是一個愛國主義者,深愛著自己的祖國家鄉(xiāng)。雖然當時的俄羅斯的社會一塌糊涂,腐敗的很徹底。但是柴可夫斯基還是對未來充滿了美好希望。在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中,每一部作品多多少少都會加入一些俄羅斯民族色彩的元素。在《G 大調鋼琴奏鳴曲》中也是融入了這樣的元素。在這部作品的第四樂章中,充滿了俄羅斯民族色彩。在音樂的旋律中可以聽到一些泛音來模仿俄羅斯民間樂器,旋律類似于俄羅斯民謠風格。柴可夫斯基以自己高度專業(yè)的音樂技巧與民族音樂傳統(tǒng)完美的結合起來,更加體現(xiàn)了柴可夫斯基的民族主義意識,和強烈的愛國意識。這真的不得不夸獎柴可夫斯基過人的才能與天賦。
5.現(xiàn)實主義寫作風格
柴可夫斯基是俄羅斯典型的現(xiàn)實主義風格音樂寫作的代表音樂家之一。在歌劇上喜歡以小人物的故事,平民化的細節(jié)來作為自己創(chuàng)作的題材,在其他的器樂曲方面也是將生活的現(xiàn)實融入到作品當中作為寫作的靈感。用作品說話,讓作品替自己發(fā)聲,令作品影響他人。柴可夫斯基沒有辦法直面現(xiàn)實,只好通過作品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從而去影響他人,發(fā)動廣大群眾的力量去改變現(xiàn)實?!禛大調鋼琴奏鳴曲》也是這樣的一部作品。他表達的是柴可夫斯基對眼前所生活的社會的不滿,以及對未來美好時代的憧憬。
結語
柴可夫斯基真可謂是俄羅斯,甚至是世界音樂史上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他的音樂才華與天賦是極高的,不論是在哪一個音樂領域,哪一種音樂形式他都有成功的作品,在每一個方面都做得很成功?!禛大調鋼琴奏鳴曲》這部作品正是柴可夫斯基最重要的鋼琴作品。這部作品的每一樂章都有著不同的曲式風格與音樂特點,所以我們在演奏時不僅要做到譜例中所要求的,還要學會去理解柴可夫斯基創(chuàng)作設計的意圖,從而更好的表達作者想法,更好的表達作品的內涵。經(jīng)典的柴可夫斯基式的悲劇性色彩,現(xiàn)實主義的寫作風格,民族主義音樂要素,還有“命運”動機主題的巧妙運用,再加上作品嚴謹?shù)膭?chuàng)作結構,形成了獨一無二的如掩藏在寶石中的珍珠一般的這部《G大調鋼琴奏鳴曲》。這部歌劇不僅是柴可夫斯基在鋼琴方面的代表作,更是柴可夫斯基音樂才能的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