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前絮語
本期首發(fā)二篇文章,一是范楨撰《繼道統(tǒng)與制禮法:漢代孔子見老子圖的圖像邏輯及其傳播》,另一是萬書元撰《克魯格:圖像與凝視的對決——論鮑德里亞對克魯格的批評》。一中一西的研究,而在研究方法上是相同的,都用了圖像研究的方法,意在解釋作品情節(jié)之后的更本質的內(nèi)容和意義。作者雖然沒有強調(diào)圖像學的研究,但我們也感覺到了圖像學研究方法的影響。
不論是圖像學還是一般的圖像研究,都要揭示圖像在文化系統(tǒng)中的形成、變化及其所表現(xiàn)的思想觀念。所不同的是,圖像學是形式分析為主的一門學術派別,幾乎形成了西方的一個理論學科。其實,“圖像”一詞在中國文化中亦有淵源。“圖”指的是圖形,“像”指的是圖形中的意義,是以“圖”為媒介的形而上的文化概念。
中國古人治學的方法中也是有圖像分析的,鄭樵于《通志》中說:“置圖于左、置書于右、索像于圖、索理于書?!闭沁\用圖像分析的一種有效手法。古人的這種圖像分析方法是否也能引起研究者們的關注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