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鴻宇
看到街邊擺賣的糖葫蘆,我總會為那一串串流光溢彩的精彩所動。它讓我想起學生時代成長的故事,更想起了孩子的一次次成功。
一、評價要發(fā)揚民主
教師要在課堂上著力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用自己的愛心和熱情去感染學生、激勵學生,使學生在課堂上能無拘無束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表露自己的情緒、表現自己的才干。新評價標準要求教師發(fā)揚民主,時時處處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與學生平等對話,使學生能在一種相對寬松、自由的狀態(tài)下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
在教學“霜”一詞時,教師問:“你見過霜嗎?什么是霜?”有的學生馬上說:“我在北方的河面上見過霜。霜就是冰!”不少學生贊同地點點頭。對于這個不正確的答案,教師沒有否定他的回答,也沒有馬上說出答案,而是讓學生分小組討論這個問題,說說自己的見解。然后讓小組代表說說討論結果,結果大部分學生都認為霜就是冰。這時,教師拿出一個剛從電冰箱冷凍層拿出來的蘋果讓大家觀察什么是霜。學生很快就有了正確答案。
“靠近清泉,心靈就會滋潤;靠近評價,生命就會舞蹈”, 在教學之中,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愛撫的動作,一個及時的肯定,都可以很好的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坦誠、關愛、相互尊重的評價氛圍中,樂于接受評價,樂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由此獲得了快樂、自信、成功的情感體驗,并在這種自信、成功、快樂中茁壯成長。
二、評價要注重引導
當發(fā)現學生理解上有偏差時,教師要通過明確、有針對性的評價來引導學生的學習和情感走上正道。我曾聽一位教師執(zhí)教口語交際課,當一位學生說他看到媽媽冬天做家務手都凍腫了,于是想克隆出許多保姆。教師親切地問:“那你想過沒有,保姆也是人呀,難道她的手就不會被凍腫嗎?你關心媽媽也要關心保姆呀,你接受我的意見嗎?”學生愉快地點了點頭。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應該及時抓住學生認識上的誤區(qū),因勢利導,使他們在啟發(fā)引導下獲得正確的價值取向。
三、評價要引導質疑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讀書過程中自己發(fā)現問題、自己提出問題,并嘗試自己解決問題。
如在教學《找不到快樂的波斯貓》一課時,課堂上出現了這樣的情景:
師:孩子們,波斯貓問了燕子、蜜蜂、青蛙,可是仍沒找到快樂。學到這里,你有什么話要說呢?請大家談談自己對快樂的理解,說出自己的真實體會。
生:燕子、蜜蜂、青蛙都從勞動中找到了快樂。所以,我認為,只有辛勤勞動,為他人服務,才會感到真正的快樂。
師:你能看出燕子的勤勞、蜜蜂和青蛙的奉獻,可真不簡單。
生:波斯貓依賴別人生活,靠別人為自己服務,是找不到快樂的。
師:你能從波斯貓的角度來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快樂,這個方法真不錯,我們幫波斯貓想想辦法,看看他怎樣才能找到快樂呢?
生:波斯貓要是能改掉好吃懶做的毛病,幫主人做老鼠,就會找到快樂了。
師:讓波斯貓通過勞動創(chuàng)造快樂,真是好主意,誰還有其他高見?
生:我認為波斯貓本來在勞動。因為波斯貓是寵物,主人抱著他非??鞓罚吹街魅艘驗樗鞓?,也會感到特別快樂。這也是服務他人嘛。
師:真是與眾不同的見解。波斯貓之所以“身在福中不知?!?,就是因為他沒有付出辛勤的勞動,是依賴別人而生存,所以快樂就在身邊,他也感覺不到。
從以上幾個學生的發(fā)言中可以看到,教師注重賞識與引導,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不要急于用自己的理解代替學生,而是在交流和評價中有效地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在閱讀過程中提高閱讀能力。
四、評價要鼓勵創(chuàng)新
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大膽發(fā)表帶有個人認識和個人情感的理解、體會和意見,也要鼓勵學生把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用規(guī)范、清晰的語言表達出來。在教學《春天》一課時,我微笑地問學生:“桃花在春天為什么盛開?”其本意是想讓學生明白“因為天氣暖和了,春天到了,所以桃花開了。”這一季節(jié)轉換規(guī)律。而學生的答案卻五花八門:因為小草長出嫩葉,綠油油的一片,十分美麗,桃花想和它們比美,所以桃花開了;因為桃花夢見我們小朋友換上新裝了,它也要換上新裝和我們比美,所以桃花開了;因為它聽到蜜蜂的聲音,知道蜜蜂來采蜜了,桃花要讓蜜蜂來自己身上采蜜,所以桃花開了……我沒有武斷地否定這些有創(chuàng)意的五花八門的見解,而是分別給予了積極的評價,允許多種觀點并存。
只有在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肯定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并加于發(fā)展,才能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鼓勵他們大膽思考,創(chuàng)造性地閱讀,最終才能形成個性化的閱讀平臺,讓學生的個性化得到張揚。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