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靜怡
他是理科出身的德語老師,卻機緣巧合地愛上了折紙。憑著了不得的“紙”上功夫,他不僅登上了折紙殿堂級雜志——西班牙折紙協(xié)會雜志的封面,作品《青花瓶》《鼎》《守護天使》更是成為了國禮。他花了十個月時間,完成了《龍之魂》,折服了日本頂級折紙大師小林一夫。
他是中國現(xiàn)代折紙藝術家,中國唯一一位國禮折紙設計師——劉通。
劉通愛上折紙純屬機緣巧合。2006年,劉通被父母送到德國留學。對一個學習機械的理科男來說,身在異國,除了上課、學習之外,最大的愛好就是乘坐公交車看街景。
有一天,劉通坐在公交車上,車廂里人不多,他看到一對鬧別扭的情侶。劉通饒有興趣地看著有些尷尬的男孩,想看看他如何哄女孩。這時,男孩從口袋里掏出了一張皺巴巴的紙,折了一朵玫瑰花,女孩接過玫瑰花笑了。
看著男孩三下兩下把破紙折成了玫瑰花,劉通羨慕極了,“嘿,這簡直是神技能啊,必須學!”回到宿舍,他立即著手查資料,開始學折飛機或者小動物。劉通仿佛啟動了折紙功能,就這樣癡迷上了折紙。
慢慢地,劉通不再滿足折一些小玩意兒,他開始創(chuàng)作自己的作品,并把嚴謹?shù)臄?shù)學知識和自己的機械制造專業(yè)融入折紙。他在一張正方形紙上,進行縝密的計算,然后畫出復雜的折痕圖,再通過一系列科學數(shù)據(jù),確定紙張是否可以折起來。他一遍又一遍地演練,不斷地總結自己的體會。從小蝸牛到大猩猩,從酷酷的杰克遜到冰河世紀中可愛的家伙們,他的作品一個比一個生動形象。
憑著天賦、努力和栩栩如生的作品,劉通沒多久就在國內和國際折紙界嶄露頭角,進入了世界折紙藝術圈。但是,劉通的心里始終有一個心結,那就是:折紙源自中國,一定要讓中國的折紙藝術登上世界的舞臺。機會終于來了,2011年,日本大使館向他發(fā)出了文化交流邀請,劉通想都沒想就決定折一條中國龍,他鉚足了勁兒投入到《龍之魂》的創(chuàng)作中。
劉通絞盡腦汁地對龍身上的鱗片、龍爪、龍須等每一個部分都進行了精心設計和演算,在一張5.2米×5.2米的正方形瑞士水洗牛皮紙上打了九千多個格子,單是龍的鱗片就有1444片,完成了7000個步驟,耗時10個月后,終于完美地呈現(xiàn)了《龍之魂》??粗洱堉辍返?444片龍鱗,日本頂級折紙大師小林一夫由衷地折服了:“這簡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2014年國際和平節(jié)上,劉通受組委會邀請設計國禮《青花瓶》。劉通知道國禮代表著國家,絕對不能有絲毫差錯,然而,折紙畢竟是一門需要大量用到數(shù)學運算的藝術,在每一次計算和折疊中,失敗和成功都是家常便飯。接到制作任務后,劉通反復計算、折疊,卻發(fā)現(xiàn)每次瓶子的底座總是差兩毫米,整個設計和制作失敗了上百次,他陷入了瓶頸和苦惱。最后,他決定全部推倒重來,經(jīng)過反復研究終于發(fā)現(xiàn)了問題的癥結,并圓滿地解決了。
成績有了,榮譽有了,而作為折紙藝術家的劉通卻想得更多、更遠了。2016年,他將一張10米×10米的完整正方形紙折疊七百多次,折出了世界上最大的白犀牛,并將作品命名為《最后一只北部白犀?!?,他想用自己獨有的藝術形式呼吁全世界保護和關注野生動物。
進入折紙世界十年,憑著過硬的“紙”上功夫,劉通成為了國際頂尖的折紙藝術師和第一位在海外書刊上發(fā)表作品的中國折紙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