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近代女性倒大袖上衣的衣身造型研究

2017-02-10 02:53:42崔榮榮江南大學紡織服裝學院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江蘇無錫2141222
絲綢 2017年1期
關鍵詞:衣身衣袖袖口

宋 雪, 崔榮榮,b(江南大學.紡織服裝學院;b.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江蘇 無錫 2141222)

歷史與文化

近代女性倒大袖上衣的衣身造型研究

宋 雪a, 崔榮榮a,b
(江南大學a.紡織服裝學院;b.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江蘇 無錫 2141222)

民國時期的女裝形制多樣且富有特色,而女性倒大袖上衣則是20世紀20年代女裝的標志性符號。倒大袖上衣以其喇叭形衣袖和窄小的衣身構成了其獨特的服裝造型,以倒大袖上衣的衣身造型為研究切入點,結合文獻資料與江南大學民間服飾傳習館中的倒大袖上衣實物,通過實物測量數(shù)據(jù)將衣身造型分類整理,分析其衣身由直到曲、由寬至窄的造型特點及變化規(guī)律,同時繪制其結構圖來研究倒大袖上衣衣身與衣袖間的造型關系,展現(xiàn)其在衣身造型較傳統(tǒng)女上衣變短窄的同時也符合于傳統(tǒng)服裝和諧有序的審美價值。

倒大袖上衣;衣身;造型;結構;藝術審美

近代是中國社會中的一個重要歷史轉型期,服飾的發(fā)展則是社會變化的反映。20世紀20年代是中國服飾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重要時期,服裝造型變化急劇且富有革新性,新舊的融合使該時期的服飾呈現(xiàn)出一番新風尚。一直以來,上衣在傳統(tǒng)衣著習慣中都占據(jù)著重要地位,也是主要造型樣式和裝飾的表現(xiàn)載體。倒大袖上衣是衣袖袖口圍度大于袖窿圍度且衣身緊小的上衣樣式,同時是20世紀20年代最為盛行的女性服裝款式之一。在《時尚百年》中對倒大袖上衣造型和其搭配是這樣描寫的:“上衣為大襟緊身短襖,衣擺呈圓弧形,后來也有較多是平擺的,擺長不蓋住臀,衣袖長至肘,袖口一般為七寸,為喇叭形,也稱倒大袖。裙為黑色,裙擺較大,為穿套式,長至足踝?!盵1]其窄小的衣身和喇叭形衣袖成為該時期女裝的標志,而獨具特色的上衣造型也有著明顯的時代特征和審美價值。

1 近代女性倒大袖上衣衣身造型的變化發(fā)展

在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的帶動下,社會思想、文化、政治等各領域都發(fā)生了改變,婦女們從傳統(tǒng)束縛中解放出來,服裝作為意識的載體,此時期的女裝也隨著思想的變化在造型上也有異于傳統(tǒng)上衣造型??v觀中國古代傳統(tǒng)服飾“寬衣博袖”的廓形特性,袖子都是寬大平直的連肩袖,其中也存在不少袖窿比袖口大的服裝形制。近代女性受到西方文化影響,倒大袖衣袖較古代傳統(tǒng)服裝寬廣的衣袖更為簡潔,展現(xiàn)出女性柔美氣質,且該時期倒大袖的流行與西式服裝袖窿大于袖口的袖子相異,故將近代女性上衣中袖口大于袖窿的衣袖樣式稱之為“倒大袖”。傳統(tǒng)女裝造型的特點是肥大且寬松,林語堂曾說:“中國服裝哲學上之不同,在于西裝意在表現(xiàn)人身體型,而中裝意在遮蓋身體?!边@無疑道出了中國服裝造型平直寬松的緣由[2]。直到清末,女裝的衣身廓形多為寬肥且直身的方形或長方形。

20世紀20年代初期,以短襖長裙為代表的文明新裝逐漸發(fā)展成為該時期女性著裝的主流,短襖就是以倒大袖上衣為代表。倒大袖上衣雖繼續(xù)采用了平面的直線裁剪方式,但衣身相對由闊變窄,由長變短,“似參以西洋女服之樣式,衣短只二尺二三,身矮者尚不需此,袖口又大,在七寸之間,過身仍以腰為度”[3]。衣身裁去了寬大多余的部分,倒大袖上衣的衣身較之前的上衣款式更加合體且窄小,在傳統(tǒng)的裁剪下衣身稍有收腰,這便形成了區(qū)別于晚清女裝寬大且直身的衣身造型特點,同時也構成了擴身弧擺、直身弧擺等各類樣式的倒大袖上衣造型。由此可見,此時的倒大袖上衣已一改晚清時寬大的女裝造型樣式,衣身由寬大向短窄,由遮蓋女性身體向凸顯女性的身體曲線美過渡。

在《中國古代服飾史》[4]中,展示了20年代中國女裝的款式變化過程(圖1)。由圖1可以看出,1920年代倒大袖上衣開始出現(xiàn),起初的倒大袖上衣衣身和底擺都較為平直,它沿襲了清末的直身衣擺樣式,隨后逐漸發(fā)展為衣身略向外擴,底擺逐漸變?yōu)榛【€的衣身樣式。其本質仍為直線裁剪,只是將側縫線由直線變?yōu)樾本€,從而形成了下擺外擴的梯形或喇叭形等廓形。到了20年代中后期,其衣身造型逐漸演變成了直身圓衣擺的廓形,衣身變得極短。正如1927年的《民國日報》中就有對該類造型的倒大袖上衣描述:“圓弧底擺的短衣,最短時現(xiàn)出小腹,被視為作風大膽,長處是能緊緊地裹著身子,將身體方面的曲線,很自然地顯露;它的壞處,就是兩邊衣角只往上縮,不是將內衣露出來,便是將裙腰以隱約看見。”[5]從視覺上看,衣身的長度在隨著時間的發(fā)展也在逐漸縮短,且衣身面積也明顯變小,上衣更貼近人體。

圖1 20世紀20年代中國服飾的款式造型變化Fig.1 The shape change of Chinese costume in the 1920s

因此,20世紀20年代的倒大袖上衣衣身變化規(guī)律呈現(xiàn)出由離體向合體、由寬衣向窄衣、由長逐漸變短的發(fā)展,上衣的逐漸合體使得女性在穿著或參與社會活動時更為方便且舒適。將傳統(tǒng)的寬大肥碩上衣變窄,減少了面料使用,節(jié)省了經(jīng)濟成本,“短衫在精神上、衛(wèi)生上,都比長衫好得多,在工作上又很便當”[6],這也是符合時代精神的表現(xiàn)。腰身的變窄小讓女性身材顯露出來,改變了原先人衣顛倒的關系,使傳統(tǒng)女裝向著現(xiàn)代女裝更為邁進了一步。

2 近代女性倒大袖上衣衣身造型分類及其特點比較

倒大袖上衣的衣身造型除了明顯區(qū)別于清末女裝的衣身造型外,其自身造型也有著不同的變化及特點。在以圖片資料為依據(jù)的基礎上,選取了江南大學民間服飾傳習館內的27件倒大袖上衣實物進行測量統(tǒng)計,上衣長度在40~66 cm,在腰臀間變化。底擺寬度為38~61 cm,底擺高度在0~23 cm,底擺弧線由平直到曲線弧度變化較大。依據(jù)衣身胸圍與底擺寬的差值、下擺與側縫連接的夾角樣式及下擺曲線的平弧程度,將倒大袖上衣的衣身造型主要分為以下五大類(表1):一是直身直擺直角類,二是直身直擺圓角類,三是擴身弧擺直角類,四是擴身弧擺圓角類,五是直身圓擺圓角類。

表1 倒大袖上衣的衣身造型分類
Tab.1 The classification of shapes of the coats with inverted big sleeves

造型分類線圖數(shù)量/件①直身直擺直角6②直身直擺圓角1③擴身弧擺直角13④擴身弧擺圓角4⑤直身圓擺圓角3

在這五種衣身造型中,每種造型都有其特點:

首先,如圖2所示為山東地區(qū)的一件直身直擺直角造型的倒大袖上衣示意圖。此類造型的倒大袖上衣數(shù)量相對較多,屬20年代早期的衣身樣式。其胸圍和下擺圍度相等或相差僅1~2 cm,衣身無收腰,衣擺夾角為90°直角,同時底擺弧線多為平直或略曲的線條。

圖3 皖南地區(qū)倒大袖上衣測量數(shù)據(jù)Fig.3 The measurement data of coats with inverted big sleeves in southern Anhui

第三種擴身弧擺直角類的倒大袖上衣是傳習館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一類造型,同時也是倒大袖上衣常見的造型樣式。如圖3所示,選取的該類造型中一件皖南地區(qū)的倒大袖上衣實物。此類衣身特點整體呈現(xiàn)出底擺寬度明顯大于胸圍,差值8~19 cm,在腰線以下形成下擺外擴的造型特點,銜接的夾角為90°直角造型,上衣底擺呈弧線狀,但底擺高度較直身圓擺圓角類小,高度在7~10 cm。

如圖4所示的第五類直身圓擺圓角類上衣,選取的是一件山西地區(qū)的倒大袖上衣實物。此類衣身造型出現(xiàn)于20年代晚期,較其他幾種衣身造型短小且窄緊,圓弧形下擺,下擺夾角為圓角,無收腰,衣身基本形態(tài)為直身型,胸圍與底擺寬圍度平均差2~3 cm。這其中又包括兩種造型形態(tài):一是底擺寬略大于胸圍,這種的底擺弧度小且產生弧度的高度相對較小,平均高度約12 cm;而另一種為底擺寬略小于胸圍,此廓形底擺弧度大且高度較高,平均高度約19 cm。

圖4 山西地區(qū)倒大袖上衣測量數(shù)據(jù)Fig.4 The measurement data of coats with inverted big sleeves in Shanxi province

第二種直身直擺圓角類衣身造型,介于直身圓擺圓角類和直身直擺直角類之間,三者的胸圍線和底擺寬度的差值都相差無幾,其底擺弧線略曲,衣擺夾角角度同樣介于兩者之間。而衣身造型為第四類的擴身弧擺圓角倒大袖上衣,介于擴身弧擺直角類和直身圓擺圓角類之間,其胸圍與底擺寬圍度平均差3~4 cm,而底擺高度在11~13.5 cm。側縫線略向內收,衣擺稍外擴為圓角,且底擺弧線稍曲,介于以上兩者之間。

因此,總結以上倒大袖上衣的衣身造型特點,其差別主要在于衣身胸圍與底擺寬的差值、下擺與側縫連接的夾角樣式及下擺曲線的平弧程度三者的變化。以時間的發(fā)展,其造型呈現(xiàn)出由①到⑤的依次變化。當衣身胸圍與底擺寬的差值較大時,衣身下擺呈現(xiàn)外擴的造型,有③④兩種廓形,而①②⑤的衣身胸圍與底擺寬的差值較小,其廓形為直身下擺,而它們下擺由擴到直的程度為③>④>②①⑤。按下擺與側縫連接的夾角樣式來分,①③的夾角樣式都為90°直角,而②④⑤則是圓角形態(tài)。按下擺曲線的平弧程度來分,③④⑤的底擺曲線都為弧度較大的曲線造型,而①②兩種底擺線則較為平直或略有弧度,其底擺弧度大小按⑤>④>③>②①的衣身造型排列,同時底擺弧度越大,底擺的高度也越大,同樣為⑤>④>③>②①。所以,從胸圍與底擺寬的差值來講,衣身造型由直線形腰身變?yōu)槁晕⑹昭蚁聰[外擴,再到直線形腰身的演變,整體呈現(xiàn)出衣身由寬闊變緊窄的造型特點。而底擺夾角樣式由直角變?yōu)閳A角,底擺弧線由平直變?yōu)榍€,且曲線弧度逐漸增大。

3 近代女性倒大袖上衣衣身、衣擺和衣袖三者的造型關系

中國的傳統(tǒng)服飾素來注重和諧與含蓄的審美觀念,在裁剪中強調面料完整性,通常采用平面的整片裁剪,相互間不裁斷,衣身前、后片與袖片連裁。這種結構形式包涵著傳統(tǒng)的哲學思想,《老子》中寫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些都表明了在中國人的傳統(tǒng)觀念中對宇宙是用一種整體的方式去看待的,強調萬事萬物皆為一個整體[7]。

20世紀20年代的倒大袖上衣仍然延續(xù)了中國傳統(tǒng)的十字形整體的結構。通過江南大學民間服飾傳習館中收藏的一件完整女性倒大袖上衣拆開后的衣片(圖5),即倒大袖上衣衣身展開效果,可以看出以衣袖中縫線和衣身前后中線呈現(xiàn)出平面的“十”字結構效果,然后沿袖子中縫線對折,產生“T”字造型的上衣形態(tài),最后依附于人體而支撐。用十字形向T字形的轉變即是從裁片到成衣造型的變化過程,而這種方法也是中國傳統(tǒng)服裝最為典型的結構形式,在封建思想和傳統(tǒng)審美下有著強大的生命力。

圖5 十字形服裝衣片F(xiàn)ig.5 Cross-shaped clothing parts

從圖5可以看到,因其寬大的袖口和短小的衣身,從視覺上看其衣身和展開的袖片在造型上極為相似。《近代漢族民間服飾全集》中這樣描述倒大袖上衣:“如果將其全部拆開平攤,可發(fā)現(xiàn)這種襖的兩袖和前后衣身四片是驚人的一致,可見,傳統(tǒng)有序和諧的審美觀始終是貫徹在文明的進程中?!盵8]

圖6是依據(jù)江南大學民間服飾傳習館中的一件江南地區(qū)倒大袖上衣實物而繪制的結構圖。通過測量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該上衣的衣袖展開和前后衣身數(shù)據(jù)并非完全一致,是在保持衣袖和衣身基本造型近似的情況下,同時存在著一些細微的差別。對比傳習館中的27件實物上衣,從中發(fā)現(xiàn)倒大袖上衣的衣袖與衣身存在著一定關系:第一,在衣袖曲度與衣身下擺弧度上兩者相互呼應,衣袖袖口弧度較大的倒大袖上衣則衣身下擺弧度也較大,而袖口弧度較小的倒大袖上衣衣身則下擺平直;第二,是兩者尺寸的變化,有以下三種情況:1)衣袖袖口展開尺寸大于衣擺弧線尺寸,2)衣袖袖口展開尺寸等于衣擺弧線尺寸,3)衣袖袖口展開尺寸小于衣擺弧線尺寸。通過對比這三種不同情況的倒大袖上衣,發(fā)現(xiàn)通常袖口尺寸大于下擺尺寸的袖口內傾弧度較大,衣袖“倒大”明顯,而袖口尺寸小于下擺尺寸的袖子造型則袖口內傾程度較小,同時衣袖也較為平直。

圖6 十字形服裝結構Fig.6 Cross-shaped clothing structure

雖然衣袖與衣身在造型關系中存在著變化,但是整體來說其兩袖和前后衣身四片相一致,給人以四四方方的對稱與和諧美感。造型上短小且簡潔,結構更貼合人體,同時又兼具傳統(tǒng)服裝的秩序感,融入了新時代的社會風貌。

4 結 語

20世紀20年代的倒大袖上衣已然脫離了傳統(tǒng)女裝的寬大造型,向現(xiàn)代女裝的窄衣化發(fā)展。其衣身廓形呈現(xiàn)出由長變短、由直到曲、由寬到窄的變化,演變得窄小且適體,女性長久以來被遮蓋的身材也逐漸得以展現(xiàn),由之前的人襯托服裝轉變成以人為主體,順應了時代的發(fā)展也符合現(xiàn)代審美。同時倒大袖上衣的衣身造型也呈現(xiàn)出多種樣式,這種造型變化加快了服飾變化的節(jié)奏,朝著女性服裝時裝化邁進。雖然倒大袖上衣衣長變短、腰身變窄,但其結構和裁剪仍采用的是平面的“十”字裁剪,使服裝

具有穩(wěn)定性和典型性,延續(xù)了中國傳統(tǒng)和諧有序的思想哲學,以舊制現(xiàn)新裝,用服飾顯現(xiàn)出中國女性的含蓄與內斂。自此,中國女裝開始逐步走向現(xiàn)代化,這也是向現(xiàn)代化窄衣發(fā)展中的重要轉折。

[1]薛雁.時尚百年[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4:64. XUE Yan. Fashion Century[M]. Hangzhou: China Academy of Fine Arts Publishing House,2004:64.

[2]李楠.現(xiàn)代女裝之源:1920年代中西方女裝比較[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2:163. LI Nan. Source of Modern Women’s Wear: A Comparison and Study of Women’s Wear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in 1920s[M]. Beijing: China Textile & Apparel Press,2012:163.

[3]周錫保.中國古代服飾史[M].北京:中央戲劇出版社,1984:538. ZHOU Xibao.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cient Costume[M]. Beijing: Central Drama Publishing House,1984:538.

[4]景庶鵬.近數(shù)十年來中國男女裝飾變遷大勢[C]//清末民初中國各大都會男女裝飾論集.臺北:中國政經(jīng)研究所,1972:33-35. JING Shupeng. Chinese men’s and women’s decorative changes in recent decades[C]// Proceedings Citation of Metropolitan Trappings in Late Qing Dynasty. Taipei: Chinese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1972:33-35.

[5]鐫冰.婦女裝飾之變化:下[N].民國日報(上海),1927-01-08(3). JUAN Bing. Changes in women decoration (Part 2)[N]. Republic Daily (Shanghai),1927-01-08(3).

[6]瀞谷.服裝問題[N].民國日報(上海),1920-04-11. JING Gu. Clothing problem[N]. Republic Daily (Shanghai),1920-04-11.

[7]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9-37. YE Lang. Outline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esthetics[M]. Shanghai: Shangha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06:19-37.

[8]崔榮榮,張競瓊.近代漢族民間服飾全集[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9:42. CUI Rongrong, ZHANG Jingqiong. Modern Han Nationality Folk Clothing Collection[M]. Beijing: China Light Industry Press,2009:42.

Research on the body shape of the modern women’s coat with inverted big sleeves

SONG Xuea, CUI Rongronga,b
(a.College of Textiles and Clothing; b.Jiangsu Research Center for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Jiangnan University,Wuxi 214122, China)

The women’s clothing shapes were diverse and full of characteristic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women’s coat with inverted big sleeves was a symbol in the 1920s, but the horn-shaped sleeves and narrow body consisted of the unique modeling of the coat with inverted big sleeves. This paper takes the modeling of the coat with inverted big sleeves as the entry point, combines literature data and the coats with inverted big sleeves collected in Jiangnan University Folk Garments Biography Museum, and classifies the modeling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ment data. Then, this paper analyzes modeling features from straight, wide to curly, narrow and the change rules, and draws the structure diagram to study mode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ody and sleeves and reveal the modeling becomes narrower than traditional modeling and conforms to harmonious and orderly aesthetic value of traditional clothes.

coat with inverted big sleeves; body; shape; structure; art aesthetics

10.3969/j.issn.1001-7003.2017.01.012

2016-05-09;

2016-12-02 基金項目: 國家社會基金藝術學重點項目(15AG004)

宋雪(1991—),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傳統(tǒng)服飾文化。通信作者:崔榮榮,教授,784517598@qq.com。

TS941.717

B

1001-7003(2017)01-0070-05引用頁碼:011302

猜你喜歡
衣身衣袖袖口
Don’t Do That Like Phillip
女裝連身型翻駁領的紙樣設計研究
毛紡科技(2021年1期)2021-02-06 00:38:54
衣袖飄飄真好看
幼兒畫刊(2020年9期)2020-11-04 01:27:50
他的詞語 如同獨臂男孩的衣袖
文苑(2020年7期)2020-08-12 09:36:26
衣袖
衣袖
現(xiàn)代蒙古族服裝袖口創(chuàng)意設計
服裝學報(2018年4期)2018-09-07 01:07:10
女西裝翻駁領造型與衣身的結構關系研究
最幸福的時刻
新文化原型衣身浮余量消除與衣身平衡
建平县| 长岛县| 民勤县| 秀山| 南涧| 应城市| 阳城县| 偏关县| 墨脱县| 依安县| 景宁| 黑龙江省| 东乡族自治县| 白银市| 扎鲁特旗| 云阳县| 牡丹江市| 松滋市| 丘北县| 车险| 澄城县| 桃园市| 惠水县| 通渭县| 板桥市| 庄浪县| 东莞市| 铜山县| 安丘市| 全椒县| 达拉特旗| 西畴县| 南安市| 阜城县| 和平县| 馆陶县| 项城市| 天等县| 峨眉山市| 五莲县| 西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