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古城,不過是這里所有古遺跡的集合。而另一些,卻在此呈現(xiàn)了難以交集的更多元素,例如伊斯坦布爾
游覽這個橫跨亞歐大陸、先后作為拜占庭和奧斯曼時期首都的古老城市,白天可以用來拜訪無數(shù)的教堂、清真寺和博物館,傍晚逛逛特色小店,而到了晚上,熱鬧的酒吧足以躁動一整夜。當你行走在這里,古老的宣禮塔會透過昏黃的夕陽傳出對禱告者的召喚,來往于亞歐兩岸的輪渡鳴響號角,耳邊響起的,則是街邊小販兜售剛靠岸海產(chǎn)品的叫賣聲。
《孤獨星球》說,當你詢問一個當?shù)厝藶楹螣釔垡了固共紶?,他多半會聳聳肩膀輕輕一笑,琢磨好半天后只是一句,“因為沒有一個地方能像它這樣獨一無二。”
走進圣索菲亞大教堂時,“獨一無二”恰如其分地表達了我的感慨。這是一個清真寺,4個宣禮塔圍繞主體建筑,目光所及滿是阿拉伯特色的花卉幾何圖案,以阿拉伯文書寫的古蘭經(jīng)文無處不在。正對入口的馬賽克壁畫中,懷抱幼童基督的圣母瑪利亞已在此端坐一千五百多年,羅馬帝國兩位最重要的君王君士坦丁大帝和查士丁尼大帝侍奉兩側。仰頭而望,4個張開翅膀的天使漂浮在穹頂之上。
公元1453年,奧斯曼人征服了這座城市,信仰伊斯蘭教的蘇丹穆罕默德下令將這座已使用了916年的教堂改建為清真寺。鐘鈴、祭壇、圣幛等基督教器皿被移走,基督、瑪利亞等圣像被泥灰覆蓋,轉而繪上古蘭經(jīng)文。如今,為奧斯曼皇族專門修筑的禱告臺依然完整地保留在修復不久的瑪利亞圣像旁。
塔克西姆廣場是整個伊斯坦布爾最繁華的地方,這個區(qū)域很早以前就是伊斯坦布爾高級場所最多的地區(qū),現(xiàn)在你只要認清叫“Pera”的大街。兩旁的老房子當年是各國的使館,路旁小巷子里臨街茶攤與老照片中別無二致,奧斯曼風格的老房子門窗斑駁,還有街角處的佩拉宮酒店——這座建于1893年的酒店見證了英國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在這個城市的足跡,她曾居住的411房間,如今仍保持著當年的樣子。
伊斯坦布爾紅色的叮當電車緩慢進站,這種每隔幾分鐘就有一班的叮當電車最后停穩(wěn)。雖然有時候你根本不清楚車究竟開往哪里,選個好位置坐或站好等著車開。伊斯坦布爾的電車是世界上第一條有軌電車線路。有100多年的歷史,也是唯一允許在這條街上運行的機動車。車廂內(nèi)部還散發(fā)著古老的味道,棕黃色皮座椅有些像老式彈簧沙發(fā),木條拼接的地面,頭頂上帶玻璃罩子的燈,以及裝著茶色玻璃的窗戶——它把外面的一切都過濾得如黑白老照片般韻味十足在這條步行街上。
有關這座城市,土耳其家喻戶曉的女作家艾雪·庫林寫過一本著名小說《開往伊斯坦布爾的最后列車》,一對不被家庭祝福的年輕夫妻逃到法國,二戰(zhàn)時土耳其作為中立國開始設法營救流落在各國的僑民,女主角和家人從馬賽出發(fā),歷經(jīng)磨難,穿過大半個歐洲回到伊斯坦布爾?;疖嚳拷鞘袝r,女主角告訴女兒,“海水的味道、海魚的味道,這就是伊斯坦布爾的味道?!?/p>
《英國病人》中,女人兩邊鎖骨之間、咽喉以下那塊約一指寬的凹陷被命名為“博斯普魯斯海峽”。在天色漸漸昏黃的時刻,隨浪顛簸在這個詩意的海峽中,歐亞大橋的燈光在眼前點亮,仿佛綴起一串耀眼于鎖骨之上的珍珠。
博斯普魯斯海峽的輪船是伊斯坦布爾最普通而古老的交通工具。歐亞海峽上的船基本都是半露天。汽笛拉響后船慢慢向對岸開去。擺渡船上大部分都是當?shù)厝?,幾乎沒有人伸頭眺望,也沒有人不顧影響地和對面的船興奮地打招呼。人們在和同伴聊天、吃著自帶的食物,或者干脆發(fā)呆或者睡上一會??此坪苈拇鋵嵅⒉宦?,不久便從亞洲到了歐洲。擺渡船走的是海峽最窄的地方,亞洲一邊錯落有致,富人的別墅分布在山間;歐洲一側是密集的老房子,顯得雜亂而沒有章法。一個軍事城堡就在一旁,那是當年奧斯曼人為了控制這個咽喉要地而設立的防御工事。
當你坐到穿行在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游輪上時,這種味道撲面而來。海風挾裹著魚腥和浪花吹打在臉上,成群結隊的海鷗盤旋在云朵下,海豚隨著船舷躍動,顏色造型各異的房子如同站崗的士兵一般迎接著人來人往。
由于往昔太過輝煌,伊斯坦布爾城中景點多不勝數(shù),讓人疲于奔命。最好是沿著蒼翠掩映的古羅馬城墻慢悠悠散步,在看夠了被歲月蠶食的墻磚后,找一家城墻邊的咖啡館,要一杯土耳其傳統(tǒng)紅茶,而且一定得加塊方糖才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