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良軍(湖北)
平常心化解失衡與焦慮
文 劉良軍(湖北)
在基家層常調話頗研耐時人,尋一味位:黨“員看干一部看的周圍,有些人明明水平和能力與自己旗鼓相當,甚至不如自己,但人家被提拔重用了,自己卻還在原地踏步。想一想,心里怎么都不是滋味?!泵黠@地,這并非職業(yè)的不屑、倦怠與慵懶,而是心理方面出現偏差,有了病灶。對于一些干部來說,一旦看不到提升的希望前景,種種失衡、焦慮的情緒便左右著自己的心態(tài)。每每論人前人后,話題稍一觸及,便難以自制地喋喋不休,念念不忘……
如何才能化解掉這種失衡與焦慮呢?依筆者之見,關鍵還是得持有一顆平常心,保持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定力。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誠然,每個人在內心里,都渴望與眾不同,都努力追求出類拔萃,但也得承認,“天時地利人和”,這是成事的不二法門,別人能夠提職與進步,自然不是僅僅呈現于表面上的那點與自己“差不多”,一定還有著超出自己的優(yōu)勢和亮點。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北3制匠P?,首要的是看清自己,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堅持走自己的路,開創(chuàng)真正屬于自己的人生。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樹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出生經歷、家庭背景、性格特點、處世原則等等,決定了一個人不可能總在別人后面亦步亦趨。只有將自己看清楚、弄明白、悟透徹,才能不為物欲所迷惑,不因名利而失節(jié)。
保持平常心,并不是說無動于衷,固步自封,而是要求自己與時俱進,沿著既定的目標鍥而不舍,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堅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崩潇o地分析面臨的時和勢,不忘彼時立下的初心——且前行且回頭,縱然最終并沒有別人那般的耀眼奪目,但無愧我心也就夠了。
“世事我曾抗爭,成敗不必在我?!闭f一千道一萬,保持平常心,實際上是自我身心的一種放松,以輕松恬淡、超然物外的心態(tài),登高望遠、層巒盡收的眼光,辯證地看待功利場上的得與失。
責編/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