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衛(wèi)文
[摘要]目的探究替普瑞酮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療效。方法擇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2月66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將其按照數字表法隨機分組,分別為對照組(33例)和觀察組(33例),其中給予對照組患者枸櫞酸鉍鉀治療,觀察組患者給予替普瑞酮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癥狀評分、Hp根除率以及治療總有效率。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后Hp根除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及癥狀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對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治療中,采取替普瑞酮治療療效顯著,不僅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而且可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替普瑞酮;慢性萎縮性胃炎;枸櫞酸鉍鉀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慢性胃黏膜疾病,該疾病可由多種因素造成,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而且,隨著我國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習慣的變化以及社會壓力的增加,導致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fā)病率呈上升的趨勢。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fā)展,可能轉變成胃癌,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目前對于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臨床治療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因此,本研究在對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治療中,采取替普瑞酮進行治療,觀察其臨床療效,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擇取我院66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作為本次試驗的研究對象,擇取時間為2012年4月~2014年2月,所有患者均符合2006年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會制定的《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中的診斷標準,所有患者近期內均未服用受體拮抗劑、抗酸劑等對本次試驗有影響的藥物,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參與本次試驗,且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有嚴重重要器官病變患者,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婦女,排除對本次試驗中所使用藥物過敏患者。將所有患者按照數字法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為對照組,一組為觀察組,每組33例。對照組:男18例,女15例,年齡19~62歲,平均(40.2±3.3)歲,病程1~13年,平均(7.26±1.14)年。觀察組:男17例,女16例,年齡20~62歲,平均(40.8±3.8)歲,病程1~14年,平均(7.88±1.98)年。觀察組和對照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性別、年齡和病程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于Hp呈陽性患者,均給予其泮托拉唑40mg,口服,1次/d,阿莫西林1.0g,口服,兩次/d。對照組給予患者枸櫞酸鉍鉀(江蘇濟川制藥有限公司,H20043059)治療,每次110mg,3次/d,均在餐后服用,連續(xù)治療半年。觀察組:給予患者替普瑞酮[衛(wèi)材(中國)藥業(yè)有限公司,H20093656]治療,每次50mg,3次/d,均在餐后30min后服用,連續(xù)治療半年。
1.3觀察指標
根據2002年《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對患者治療前后的納差、噯氣、胃痛等癥狀進行評分,評分標準如下:無癥狀為0分,癥狀較輕為1分,癥狀明顯為2分,癥狀嚴重為3分。
經過治療后,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HP感染根除情況,檢驗HP是否根除可采取快速尿霉素試驗及尿素呼氣試驗,當試驗結果為陰性時,則表明Hp根除。并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
1.4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均消失,經過病理證實,胃黏膜腺體萎縮、腸上皮化生等現象消失。顯效:臨床癥狀和體征基本消失,病理證實胃黏膜腺體萎縮轉為淺表,腸上皮化生轉為輕度。有效:臨床癥狀及體征減輕,病理證實胃黏膜萎縮減輕,腸上皮減輕。無效:以上指標均未改善,甚至惡化。
治療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1.5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當P<0.05時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97%,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78.79%,兩組數據對比差異明顯(P<0.05),見表1。
2.2兩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癥狀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癥狀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數據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2。
2.3兩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Hp陽性率比較
治療前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Hp呈陽性患者分別為25例(75.76%)和24例(72.73%),x2=0.0792,P=0.7783;經過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轉陰21例(84.00%),對照組患者轉陰19例(79.17%),x2=0.2538,P=0.6144,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常見于消化內科的一種疾病,患者常伴有胃固有膜炎性細胞浸潤及固有膜水腫,病情嚴重患者甚至出現灶性出血,慢性萎縮性胃炎還會導致患者腺體萎縮及減少,黏膜腸化生等癥狀。雖然胃黏膜會受到各種因素造成的損傷,但胃黏膜本身具有其獨特的保護機制,它能夠使胃黏膜在形態(tài)和功能保持完整。但是,當胃黏膜的保護機制受損時,胃黏膜的形態(tài)和功能也會隨之出現損傷。
枸櫞酸鉍鉀是一種傳統鉍劑,在對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治療中,它可在酸性胃液下選擇性地與損傷的黏膜蛋白結合成為膠體沉淀,從而隔絕胃酸及其他各種因素對黏膜造成的侵襲,同時防止逆向擴散,形成一層保護膜,為損傷的黏膜愈合創(chuàng)造條件。替普瑞酮是一種萜烯類胃黏膜保護劑,它能夠抵抗?jié)兊那忠u,而且不會對胃的正常生理功能造成不良影響,促進胃黏液的合成及分泌,改善胃黏膜血流,穩(wěn)定胃黏膜的上皮細胞,從而增加細胞膜的流動性,替普瑞酮雖然不能對幽門螺桿菌直接取得抗菌作用,但是由于其對胃黏膜具有保護作用,因此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幽門螺桿菌對患者胃黏膜的損害。與枸櫞酸鉍鉀對比,替普瑞酮在為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逆轉病理狀態(tài)中,具有更為顯著的優(yōu)勢,它能夠促進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炎癥減輕及消失,具有較為顯著的臨床療效。
本次研究中,兩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分別采取不同的治療方法,均取得一定的治療效果,將兩組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進行對比,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分別為96.97%和78.79%,兩組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其癥狀積分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癥狀積分為(3.04±1.37)分,對照組患者癥狀積分為(5.91±2.38)分,觀察組患者數據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本研究中還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Hp根除率進行了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經過治療后,其Hp根除率分別為84.00%和79.17%,兩組數據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替普瑞酮在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治療中,不僅能夠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癥狀積分,而且可取得較高的Hp根除率。
綜上所述,替普瑞酮在對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的治療中,可明顯改善患者癥狀,提高其治療效果,適合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