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穎
佛經(jīng)里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被猛虎追逐,爬上一棵枯藤,枯藤的上方,有一只老鼠正在啃著藤條,隨時會將他送入虎口。這時,置身于絕境的他,發(fā)現(xiàn)手邊的懸崖上有一顆紅草莓,于是他伸手摘下并將它放入口中,并由此悟到人生不過如此。是啊,在孤窄如藤的路上,后有猛虎吞掉不可留的昨日,前有老鼠擾亂要到來的明天,而崖壁上那顆小小草莓,卻是在匆促而絕望的人生中,給我們的小小幸福與安慰。它雖然不足以本質地改變什么,卻讓我們能夠換一種心態(tài),來重新面對生命中的波折與困苦。
這讓我想起童年時代的偶像曾爺爺。這位曾經(jīng)讀過很多書的老人,在那個知識就是罪過的年代,所經(jīng)歷的壓抑和痛苦,是可想而知的,而支撐他活下去并最終熬到平反那天的,是他家后院那株茶樹和幾叢茉莉。那株茶樹每年春天都會結出嫩芽,他總會小心地將它們帶露采下,用菜鍋小心炒制,或等茉莉花開時節(jié),兩相混合,制成一小包散發(fā)著馥郁香氣的救命仙草,每天出門之前,必先用瓦壺燒水,拈幾小顆,放入搪瓷盅里,再看著沸水滲進去,升騰起一股芬芳的水汽。這樣的場面,頗有儀式感,是一個失意者在艱難生活面前不折服的表態(tài):“你可以消滅我,但不能打敗我!”
這場儀式過后的曾爺爺,就一臉從容地出門了。無論是去掃廁所,還是去陪斗,抑或多年以后“解放”了,去參加高大上的會議或與友人聚飲,都是一樣的表情。
【素材點撥】草莓不是草莓,茶葉不是茶葉。它們是對生活的一種信念,一種在苦難威壓下的一星希望之火,它可能會像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寒夜中點起的最后一根火柴,是一種虛幻的安慰劑。但誰又能回答我們:她不點燃最后那根火柴,就比點亮那根火柴更好?
片刻的生命也是生命,片刻的光亮也是光亮,您說是嗎?
【適用話題】信念;希望;堅韌……
(王世全摘自《意林·原創(chuàng)版》2016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