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
(鄭州旅游職業(yè)學院,河南鄭州 450007)
《武夷·茶問》中“茶”舞蹈元素淺談
董明珠
(鄭州旅游職業(yè)學院,河南鄭州 450007)
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還具有豐富的地域性特征和內容。在我國武夷山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其自然景觀與茶文化內容相互映襯,具有深邃而豐富的地域茶文化特征。武夷山的“大紅袍”抒發(fā)了武夷山自然地域下的獨特茶文化內容和情感,變幻靈動的武夷山茶舞蹈成為了武夷山自然仙境中深刻的心語表達方式和元素,我們通過對武夷山茶文化的深入挖掘,分析茶舞蹈創(chuàng)作的不同元素,更好地體驗和感悟武夷山茶文化的精髓。
武夷山;茶文化;茶舞蹈;元素
中國是茶葉的發(fā)源地,擁有幽遠流長、深邃豐富的茶文化內容,福建省是我國茶葉重要的生產區(qū)域,擁有不同的茶葉類型,如:福建中部的綠茶、烏龍茶、紅茶、白茶等,其中尤以武夷山的“大紅袍”最為出名。在武夷山茶文化的獨特意境和氛圍之中,我們將武夷山茶文化與舞蹈藝術充分融合,采用舞蹈編創(chuàng)的理論和技法,將武夷山茶文化的內在精髓加以藝術化的表達,并在不同茶舞蹈元素的編創(chuàng)之下,創(chuàng)編而成《武夷·茶問》的獨特舞蹈藝術形式,更好地理解茶與人的精神之間的鏈接蛻變過程,感受到武夷山茶文化的豐富而勃發(fā)的文化藝術風格。下面筆者就結合武夷山茶文化的特點,就《武夷·茶問》中“茶”舞蹈元素展開詳盡闡述。
武夷山茶早在我國的南北朝時期就極負盛名,到了唐宋元朝代盛極一時,成為上層貴族饋贈的佳品。到了明代,君主推行“以茶養(yǎng)廉”之風,取消了地方上貢龍團茶的規(guī)定,而將其改為炒青散茶,后又更改為烏龍茶,也即現在的武夷巖茶。武夷山的茶葉最初是福建的小種紅茶,在外銷的貿易過程中,成為了英國紅茶的發(fā)源地。
武夷山茶具有自身獨特的特點,它的色澤烏潤,富于濃郁的香氣,在初嘗時感覺微苦、隨后口中回甘,茶性溫和,因而也獲得了“君子人也”的稱號。在武夷山的茶文化風俗特點之中,也顯現出良好的茶風茶禮,講究“慎勿賤用之”的品茗方式和習慣,與其“君子人也”的文化品性極為相襯。到了唐宋年間,“分茶”成為武夷山著名的古茶藝風俗,也稱茶百戲、水丹青等,它與“點注”相配合,極為講究?!胺植琛钡牟栾L茶俗在宋代尤其盛行,皇帝宋徽宗以及不少宋代的文人雅士都精通于“分茶”,并流下了諸多描述“分茶”習俗的詩文。
武夷山茶文化的獨特文化特征,與其地理環(huán)境有一定的關聯(lián),武夷山位于古代儒家、道家、佛家三教的同山之處,而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與儒家、道家、佛家的哲理思想有不解之緣,這也為武夷山茶文化積淀了深厚的思想和文化基礎,武夷山的茶風茶俗也是在三教鼎立的文化背景之中而生成的,并以儒家思想為內核和主導。
在《武夷·茶問》的茶舞蹈創(chuàng)編過程中,創(chuàng)作人員需要深入到武夷山自然環(huán)境之中,感悟和了解武夷山的茶文化背景,才能創(chuàng)作出獨特意境的武夷山茶文化舞蹈。在《武夷·茶問》茶舞蹈之中,總共分為五個茶舞蹈元素,并以不同的武夷山茶文化為背景,形成了相互關聯(lián)、連為一體的武夷山茶文化舞蹈。
在武夷山的區(qū)域之中,在民間流傳有一個悠久的傳說,即:彭祖開山的傳說。據相關文獻介紹和描述,這個民間古老的傳說將武夷山的名稱源流本為“荊南山”,后經過改名,成為了現在的武夷山。相傳這個改名與彭祖有極其密切的關系。在中國古代殷朝末年,彭祖為了躲避亂世的紛擾和爭端,帶領自己的兒子彭武和彭夷遠赴他鄉(xiāng),最后來到“因慕閩地不死國”的武夷山,在這里,彭祖帶領百姓開荒種植,茹汁引瀑,并繁衍后代,后世的百姓為了紀念彭祖,將其兒子的名字中的“武”和“夷”字命名,由荊南山改名為武夷山,而彭祖也被后世尊稱為“武夷君”,成為百姓景仰和崇敬的仙家。
在《風聲·喊山》的茶舞蹈元素之中,源于對武夷山御茶園的采風,在武夷山的御茶園之中,是中國古代宋朝年間制作貢茶的場所。每當到了農歷驚蟄時節(jié),各地的茶農們都會齊聚在御茶園之中,舉辦一種特殊的“喊山”儀式,這也是武夷山茶文化的特殊習俗,其寓意為祈求茶事順利、武夷山的巖茶豐收。當舉行了隆重而盛大的“喊山”儀式之后,茶農們才能開始上山采茶,并開始制作貢茶。在武夷山的寺廟之中還保留了“喊山臺”,并供奉了茶神。
在武夷山茶文化之中,創(chuàng)作而成的《水聲·茶靈》的茶舞蹈元素取自于武夷山的自然山水環(huán)境,所謂“茶靈”也即武夷山巖茶的靈魂,并有“巖骨花香”之稱。這與武夷山的自然山水環(huán)境密不可分,正所謂“名山秀水,必產靈芽”,在秀甲一方的武夷山之中,形成了奇特的丹霞地貌,武夷山中的九曲溪蜿蜒曲折,流轉于群峰之間,沁人心脾。武夷山的氣候也十分宜人,顯現出獨特的冬暖夏涼的氣候條件和優(yōu)勢特征,為武夷山巖茶的種植、生長和采摘提供了極其優(yōu)勢的氣候條件。同時,在武夷山的巖石之中,還富含大量的礦物質,這些特質的土壤環(huán)境也為武夷山巖茶的生長提供了特殊的茶性和品質,由此也獲得了“巖巖有茶,非巖不茶”的美譽,具有奇特不可言傳的“巖韻”。
在武夷山茶舞蹈元素之中,還源于武夷山特殊的巖茶制茶工藝,具體表現為:(1)“茶青”工藝。在這個工藝流程中,要根據不同的天氣,采摘新鮮的嫩鮮味,并且對于采摘的時間也有嚴格的要求。采摘茶青之后,可以將茶葉進行日曬、加溫等方式,使新鮮的嫩茶葉喪失水分,形成萎縮凋零的形狀。(2)“做青”工藝。這是將采摘的嫩鮮味搖晃、碰撞之后,再將茶青靜置,也即“搖青”流程和“晾青”流程,在反復的交替操作之下,生成武夷山巖茶的獨特茶性和品質。(3)“殺青”工藝。這是將“做青”之后的茶葉置于滾筒之中,提升茶葉的溫度,降低酶的活性,終止發(fā)酵工序。(4)揉捻工藝。將“殺青”的茶葉揉搓成條索狀,便于沖泡。(5)烘干工藝。使武夷山巖茶干燥并加以保存。
武夷山是中國古代儒家、道家、佛家三教的合一之所,顯現出和諧、共生的奇特景象,這也折射出武夷山的靈秀之氣,形成了天人合一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并以“和”、“靜”為特征,達到了極為理想的思想境界。
在這一部《雷聲·開山》的茶舞蹈形象創(chuàng)作之中,源自于武夷山和園的大型雕塑———武夷魂,舞蹈由這個雕塑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通過男子群舞和個人獨舞的特征化表達形式,傳遞出茶人們不畏艱難、堅韌不屈的精神和氣概,在這個唯一的男子群舞的舞蹈元素設計之中,突顯出力與美的藝術張力。在這一部的舞蹈動作設計中,取自于傳說中的故事,表現出腳步的發(fā)展變化,并用腳步的凝滯傳遞出開山的辛勞。它也是《武夷·茶問》的序篇,并用雷聲這種自然的聲音預示開天辟地的英雄豪情,也間接表達出武夷山巖茶生長的不易。
在這部茶舞蹈元素表達章節(jié)之中,再現了武夷山茶祭祀的“喊山”儀式,并由獨特閩北風格的儺舞改編而成,用原生態(tài)的民間舞蹈表達出茶人們的希冀和盼望,流露出茶人們運用傳統(tǒng)的“喊山”儀式,實現驅鬼辟邪的愿望。在這個部分的舞蹈動作和人物形象設計之中,主要采用了儺面具,并采用音樂復調表達手法和技巧,使茶舞蹈主題得到極為完美的表達。
在《武夷·茶問》的茶舞蹈創(chuàng)作之中,在這一部分的舞蹈設計將茶葉擬人化,賦予巖茶一個茶的精靈的形象,在虛實結合的舞蹈動作設計之中,給人以內剛而外柔的感覺和體驗。在這一章節(jié)之中,傳遞出武夷山巖茶的靈魂——巖骨花香的意境和主旨,再現了武夷山巖茶生長的自然過程,使人們感受到武夷山巖茶內蘊的生命律動和自然的律動。
在這一部之中,再現了武夷山巖茶采摘、制作、茶葉蛻變的復雜生產過程,在舞蹈動作節(jié)奏變化的表達方式下,可以使人們感受到茶人們的喜悅和自豪的內心情感,使武夷山巖茶具有了人的氣味。
在這一部之中,通過白衣少女的舞蹈動態(tài)表達,呈現出奉茶、品茶時的氛圍和心境,給人以飄逸、莊重的寧靜感覺,并在佛教音樂和燈光的映襯之下,人們沉浸于意境之中,將茶推向了一個更高的層次和境界,引發(fā)人們對人生的思考,頓悟出人生的玄機。
總而言之,舞蹈藝術與茶文化的融合具有極其迷人的魅力和風采,在武夷山茶文化與舞蹈藝術相結合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可以使觀眾在欣賞到武夷山茶文化的獨特之處的同時,還能感受到武夷山茶文化的民風民俗內容,產生內心的親切感和認同感,從而使人們更為深刻而全面地認識和理解武夷山茶文化,了解武夷山巖茶的獨特生長特征和習性。此外,在茶舞蹈元素的創(chuàng)編之下,可以使生活得到藝術化的再現,形成極富于美感的藝術和文化風格,從而更好地實現茶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在武夷山的巖茶之中品嘗到武夷山人民的生活甘甜和艱辛。
[1]張崢.從茶文化看采茶舞蹈藝術的形成[J].福建茶葉,2016(10):394-395.
[2]賴丹.從茶文化看贛南采茶舞蹈的形成[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3(6):98-101.
[3]來玉英.武夷禮俗文化的多元特征及其文化生態(tài)價值[J].新余學院學報,2013(6):59-61.
[4]吳莉蘭.論武夷文化中的“茶”舞蹈元素[D].福建師范大學,2013.
[5]來玉英.武夷禮俗社會事象多元性探析[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14):34-38.
[6]趙紅莉.武夷山茶文化旅游開發(fā)探索[J].中國民營科技與經濟,2008(9):34-36.
[7]包敏真.第四屆武夷音樂舞蹈節(jié)音樂作品漫評[J].人民音樂,1986(2):23.
董明珠(1987-),女,河南駐馬店人,本科,助講,研究方向:舞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