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鑫鑫
(江蘇省淮安市萬集小學,江蘇 淮安 223122)
此時無聲勝有聲
——小學低段學生音樂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
裴鑫鑫
(江蘇省淮安市萬集小學,江蘇 淮安 223122)
音樂是凈化心靈,陶冶情操的藝術(shù),通過傾聽可以最為直接的欣賞音樂。本文通過了解傾聽在音樂教學中的意義,重點分析如何培養(yǎng)小學低端學生音樂傾聽習慣。
小學音樂教學;傾聽習慣;培養(yǎng)
《禮記·樂記》中曾說:“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币魳贩从沉嗣總€人最現(xiàn)實的生活情感,表達出濃厚的思想精神,為人們帶來了聽覺上的享受。而傾聽可以幫助思想,情感得到統(tǒng)一,有助于更好學習音樂,感受音樂所帶來的魅力。培養(yǎng)傾聽習慣,是現(xiàn)階段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改革完善,提出了加強學生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傳統(tǒng)的知識教學已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此基礎(chǔ)上要求學校在面對小學低段學生時,從小抓起,大力開展音樂課程,培養(yǎng)傾聽習慣。音樂作為感知情感的一門藝術(shù),在傾聽中感悟音樂,一方面可提高鑒賞能力,獲得審美體驗,另一方面則可以讓傾聽者得到心靈上的滿足,使精神得以放松。
學生只有在聆聽中感受音樂帶來的力量,才能真正做到深入音樂內(nèi)部,體會音樂的美。
在當前的小學音樂教學中,對低段學生的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正在不斷推進。但在此過程中仍存在著諸多問題。首先,老師沒有正確引導學生掌握傾聽的方法,因此學生雖然參與到了音樂課程中,但并沒有在其中得到樂趣,體會出音樂的本質(zhì)。其次,當前部分學校教學多媒體設(shè)備仍比較落后,無法在音樂教學中達到試聽結(jié)合,僅僅只用樂曲或歌曲教學太過單調(diào),枯燥。最后,小學低段學生年齡與教師之間存在很大的年齡差距,有的教師所選擇傾聽的音樂內(nèi)容,可能對于學生來說過于高深,無法體會到音樂所表達的時代背景與故事內(nèi)容,造成學生積極性喪失。
總之,當前音樂教學雖然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以上的諸多問題都不利于小學低段學生音樂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正確認識問題所在,及時完善,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小學是培養(yǎng)學生傾聽習慣的重要階段,在這一時期對低段學生開展音樂教學是不可缺少的。因此,需要教師、學校針對所存在的問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提出相應解決對策,使學生的傾聽習慣得到良好的培養(yǎng)。以下就如何培養(yǎng)小學低段學生音樂傾聽習慣提出幾點建議。
小學時期正是學生好奇心最濃烈的時候,對于音樂更是有著各種不同的理解,傳統(tǒng)嚴肅的教學模式并不適用這個階段的教學。因此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豐富課堂內(nèi)容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首先,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時可以根據(jù)小學生好玩,愛動的性格,設(shè)置音樂情景,進行表演。通過模仿音樂中所表達的故事,讓學生更好的了解音樂,養(yǎng)成傾聽習慣。
例如,在學習樂曲《快樂的小熊貓》時便可采取表演方式,《快樂的小熊貓》選自影片《熊貓百貨商店》,通過眾多樂器的交換演奏,表現(xiàn)出了兩只熊貓?zhí)?,進入商店,招待顧客等一系列場景。在教學中選取若干名同學,分配出不同的角色,根據(jù)旋律的變化表演出每段音樂所對應的場景。使學生經(jīng)過表演領(lǐng)悟音樂主體,加深音樂了解,培養(yǎng)傾聽習慣。
其次,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shè)備輔助教學。小學低段學生知識儲備,思維能力有限,僅僅只依靠教師語言教學,學生很難清楚了解音樂內(nèi)涵,養(yǎng)成傾聽習慣。在教學中通過播放視頻,借助動態(tài)畫面,將視覺與聽覺巧妙融合在一起,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程不再枯燥乏味。
例如,當前小學生十分熱愛看動畫片,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中可以動畫音樂融入其中,中國有大量優(yōu)秀國產(chǎn)動畫片歌曲,其中《西游記》中的《白龍馬》、《寶蓮燈》中的《愛就一個字》《天地在我心》、《中華小子》中的純音樂主題曲都是經(jīng)典的音樂片段,且具有濃郁的中國風格,十分適合小學低段學生的音樂學習,可以使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提升對音樂的感悟力。
傾聽需要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因此在音樂教學中對教師和學生都有著很高的要求。目前學生處于學習壓力嚴峻的社會,課業(yè)沉重,時常在一種疲憊的狀態(tài)下。音樂傾聽需要學生心情沉靜,情緒穩(wěn)定,因此教師在講課之前可以放一小段輕音樂或是舒緩的歌曲,營造出良好的傾聽環(huán)境,便于培養(yǎng)傾聽習慣。
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物品大都可以發(fā)出音樂,作為演奏樂器。在進行音樂教學中,接近生活,將真實的生活代入到音樂之中,可以塑造出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例如,生活中的杯子、碗、木頭、筷子等都可以作為音樂教學的工具,通過一些最常用的物品,將生活與音樂結(jié)合,讓同學明白生活中處處都存在音樂,處處都可以傾聽。
傳統(tǒng)教學制度并沒有真正重視音樂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在新課程標準完善后,素質(zhì)教育成為教育的主要方向,而音樂作為凈化心靈的重要因素,學校應加大在此方面的投入。在制度上,建立科學合理的教育制度,使教師能夠更好的開展教學。在硬件上,也要加大投資力度,更換落后,損壞的教學設(shè)備。
綜上所述,培養(yǎng)小學低段學生音樂傾聽習慣,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缺一不可。只有共同進步,才能長久發(fā)展。
美國著名的音樂家艾倫·科普蘭曾說“你要理解音樂,再沒有比傾聽音樂更重要了?!眱A聽是音樂學習中最重要的一種方式。此時無聲勝有聲,為更好的培養(yǎng)小學低段學生的音樂傾聽習慣,學校、教師、學生都藥在不斷的改革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以追求在傾聽中更好的感悟音樂帶來的魅力。
[1]戴曉晗.喚醒”音樂的耳朵”——多維度提高小學低段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策略研究[J].山西青年,2016(14).
[2] 曹素芬.傾聽音樂 關(guān)注音樂——小學低段音樂課堂中有效傾聽音樂的策略[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24):253.
G62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