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豪
閱讀的儀式
人生為什么需要儀式?當在沒有煙火爆竹的新年醒來時,大多數(shù)蘇州人都在這樣的問自己。雖然沒有了穿天動地之音亂耳,但也沒有了家人圍聚觀賞的快樂,更沒有干干脆脆奔向新一年的那一股活力和火氣。
曾以為儀式就是一推花活,可是真沒了儀式,我們又失去了節(jié)日的坐標系。沒有了節(jié)日的儀式,自然就沒有了節(jié)日的“眉目”,沒有了象征其存在的“眉目”,節(jié)日淪為抽象的概念,讓這新年里的每一天似乎和過去的每一天毫無區(qū)別。
儀式的價值,就在破除儀式感的這一天和我們久別重逢。二十四節(jié)氣,是自然給我們設計的儀式。飄雪了,是冬天的儀式,柳綠了,是春天的儀式。各類手工藝非遺,是生活給我們留下的儀式,年畫的木板上,雕刻的是豐收的儀式,修長的一把扇骨上,打磨的是風雅的儀式。甚至可以說,中國人的城市,就是由儀式組成的城市,儀式是有形的,儀式感是無形的,儀式是物質的,儀式感是意識的。然而可惜的是,這些年來,我們身邊的儀式被一一破除,最讓我無可奈何的是閱讀的儀式感被一掃而空。
當然,現(xiàn)在的我們無法學習古人的沐浴開卷,焚香而讀,那么閱讀是否需要儀式,在這個時代,答案還是肯定的。閱讀需要儀式,讓人可以從紛繁的萬物中抽回自己的心靈,閱讀需要儀式,讓我們可以從每一天堅持的平凡舉動中,積淀下對自己的一份修行磨練。
或許,做不到重建儀式,但我們至少可以保留一種儀式感。
我們可以選擇一本紙質好書,并為自己泡好一本清茶。從儀式感的角度講,電紙書缺乏讀紙質書時的臨場感。在一個安靜恬適的環(huán)境中,我們捧著一本紙質書,綠茶的清香和沙沙的翻書聲交相呼應,這就是最本質的儀式感。
我們可以選一本印刷精美,裝訂嚴謹?shù)恼鏁?。從某種意義上說,好的書就是一件藝術品。因為好的出版人一定會圍繞書的主題和內容進行裝幀設計。而精美的裝訂又是好的作家和優(yōu)秀出版社激情碰撞的結果,這能讓儀式感得到一份確認。
其三,我想我們盡可能長時間里持續(xù)閱讀,并且備好一支削好,筆尖銳利的鉛筆,在書版空白處記錄下心得感悟,和作者持續(xù)對話。這樣做,能令我們重拾閱讀長文的勇氣,從而深度體悟讀書帶給自己的精彩和愉悅提升。
中國人的內心是念舊的。有人曾經感嘆:“從前的日色變得很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其實重拾儀式感,貌似任務艱巨而龐大,但閱讀的一個小堅持,讓我們感悟到回歸儀式感的無限可能。
在物質中獲得幸福的時代結束了,我們需要儀式和儀式感。保留它們,不是作秀裝逼,而是為了讓自己能在不確定的世界中找到一種能把握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