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磊
浙江警察學院,浙江 杭州 310000
未成年人犯罪量刑原則與適用探究
李京磊
浙江警察學院,浙江 杭州 310000
已滿14周歲而不滿18周歲的人,所實施的危害社會、觸犯刑律并應當受到刑法處罰的行為,叫做未成年人犯罪。由于未成年犯罪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犯罪的特性,在刑事責任的認定和刑罰上,也應該有別于成年人犯罪。從寬處罰、不實施死刑、相稱、雙向保護四個基本原則是未成年人犯罪懲罰原則,適度從寬,從輕或減輕處罰也應該在具體案例中加以施行。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責任;刑罰
所謂未成年人犯罪,即是14周歲以上,18周歲以下的人,因為危害社會或是觸犯刑律而應當受到刑法處罰的行為。對未成年人刑事責任的認定和刑罰與成年人犯罪不同,其不同之處如下:
根據(jù)我國法律的相關規(guī)定,我國法院在對未成年犯罪人追究刑事責任,應當依據(jù)相關規(guī)則。這是法律判定的基本原則在實際案例中的體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指導了未成年人刑事判決??傮w來說,未成年人犯罪量刑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如下:
(一)從寬處罰
根據(jù)我國刑法相關規(guī)定:未成年人的犯罪量刑應當遵循從輕或減輕處罰原則。從這條原則的基本意義上來看,就是說當未成年人的犯罪性質和其他犯罪情節(jié)與成年人相同時,對照著成年人的判決處罰,對于未成年人的處罰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能否正確理解和掌握該條款,意味著法院能否在該條款的指導下對未成年人進行量刑。
1.法律具有其無上的尊嚴,犯罪就是犯罪,該條款中所說的“應當”,指的是在量刑中不允許有任何自由權。所謂的規(guī)定從輕、減輕處罰也必須嚴格按照法律的要求執(zhí)行。也就是說,雖然對14周歲以上,18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罪犯,應當遵循從寬處罰的原則,但是究竟是從輕還是減輕,以及從輕減輕的程度,則由司法機關依循有關法律,再結合具體的案例進行判決。
2.該條款規(guī)定的從輕處罰也有相關的規(guī)定,只有判處比成年人相對較輕的刑種或較短的刑期時,才能依據(jù)此條款進行判決,而減輕處罰則只有判處低于法定刑案件時才適用。
3.具體量刑時,要結合多方面的因素,例如客觀性的因素,比如犯罪事實、犯罪性質和危害社會的輕重等。當然,未成年人犯罪的動機,犯罪時的年齡,是否初犯、偶犯或者累犯等方面也應該納入考慮范圍。為了判決的公正性,必須結合實際,依據(jù)相關法律規(guī)定,把握未成年人量刑的輕重,規(guī)勸未成年人悔過自新。
(二)不執(zhí)行死刑的原則
依據(jù)相關法律,當犯罪人是未滿18周歲的人或是懷孕的人時,犯罪量刑時遵循“不適用死刑”原則,即是說“不執(zhí)行死刑”。未成年人不執(zhí)行死刑,當犯罪人已滿18周歲以后,依然遵循原判。
刑法相關規(guī)定,未成年人犯罪,量刑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未成年人保護法也有規(guī)定,教育感化與挽救的方針應當作為未成年人量刑的依據(jù),此量刑走向是由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決定的。接下來,本文將會依據(jù)刑法的規(guī)定與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性進行分析。
(一)慣犯
慣犯,也可以說是累犯,是指因犯罪受到刑罰,在刑滿釋放或者赦免之后,卻又在法定期限內犯罪的人。在我國刑法規(guī)定中,累犯也適用于未成年人,當未成年人成為累犯之時,不僅不再受減輕處罰的原則,還會加重處罰的力度。這樣的規(guī)定,不僅不符合未成年人犯罪處罰的原則,也違背了未成年人保護的意志。累犯制度為的是約束主觀惡性深、人身危險性大的再犯人,而未成年人之所以成為累犯,還是由于其心智不成熟造成的。因此,對于犯罪的未成年人更應該加大教育力度,而不是加大懲罰力度。所以,將未成年人排除出累犯的身份中,而加大教育感化力度是可行的。
(二)緩刑
判處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是緩刑執(zhí)行的主體,而這類人必須是犯罪情節(jié)較輕且悔罪表現(xiàn)良好的人。針對這一類人,在確定其不再危害社會的情況下,可以判處緩刑。在判處緩刑后,還會有一定的觀察期限,如果在期限內,并無其他的犯罪行為,那么司法機關可以依照相關規(guī)定不再對犯罪人實行原罪懲罰。對未成年人施行緩刑,不僅可以體現(xiàn)從輕判決的原則,還可以促進未成年人的積極改造。
(三)減刑
由于犯罪人刑罰執(zhí)行期間的悔改或者立功表現(xiàn)良好,對于這一類執(zhí)行管制、有期徒刑還是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司法機關可以依據(jù)相關規(guī)定實施減刑。此條款仍舊適用于未成年罪犯,并且由于未成年人罪犯的年齡特征,在減刑時還應該酌情多減。當未成年人能夠認識到自己所犯的罪,有悔過心理或是積極勞動改造等行為時,就可以對其施行減刑政策了。且其減刑對照成年人的要求,應該加以放松。
(四)假釋
在執(zhí)行一定刑期之后,對于那些認真遵守監(jiān)規(guī),誠心教育改造,改造結果明顯,對社會不再有危害性的有期徒刑或是無期徒刑犯罪分子,可以依法施行假釋。對未成年人罪犯施行假釋,依照我國刑法的相關條款,未成年人在勞動改造期間,可以依照法律準其假釋。
[1]李春.淺議社區(qū)矯正中的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J].中國集體經(jīng)濟,2015(03).
[2]趙秉志,袁彬.我國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的發(fā)展與完善[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5(03).
[3]陽家東.人的年齡在我國法律規(guī)范調整中的適用[J].科學咨詢(決策管理),2014(01).
D924.1
A
2095-4379-(2017)35-0195-01
李京磊(1996-),男,漢族,浙江寧波人,浙江警察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