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佳 梁謹戀 穆莉萍
社會性別視角下陪讀對農村婦女的影響
——以四川省瀘州市B鎮(zhèn)為例
唐 佳 梁謹戀 穆莉萍
以四川省瀘州市B鎮(zhèn)為例,解讀從鄉(xiāng)到鎮(zhèn)的小范圍遷移下陪讀對農村婦女的影響,發(fā)現(xiàn)婦女成為陪讀家長的主力軍,對農村婦女的影響呈現(xiàn)出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但無論是積極影響還是消極影響,都強化了“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性別分工,導致農村婦女走出家庭、再次就業(yè)困難重重。在自我感受方面,農村婦女對陪讀持肯定態(tài)度,但面臨著陪讀和就業(yè)難以兼顧的矛盾。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和傳統(tǒng)的性別分工是陪讀媽媽現(xiàn)象產生的根源。因此在宏觀層面應進一步關注和加強農村教育,倡導性別平等;在微觀層面應將對陪讀媽媽的服務納入專業(yè)的社會工作之中,通過積極開展農村婦女職業(yè)技能培訓、為農村家庭提供兒童服務等方式,幫助農村婦女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
陪讀;農村婦女;婦女自我發(fā)展;社會性別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家長對子女教育的重視,陪讀成了一種新的教育投資方式。然而,無論社會大眾還是學術研究,關注的重點幾乎都集中在被陪讀的孩子身上,而忽視了陪讀媽媽成為陪讀家長的主力軍的現(xiàn)象。為了子女獲得更好的教育,從家庭利益最大化出發(fā),眾多農村婦女放棄自己原來的生活,加入陪讀大軍,成為全職陪讀媽媽。與過去較為普遍的高中階段陪讀相比,當前在部分農村,陪讀呈現(xiàn)出新的趨勢,具體表現(xiàn)為陪讀媽媽的年齡年輕化,被陪讀的孩子年級低級化,陪讀遷移的距離小型化。本研究以四川省瀘州市B鎮(zhèn)為例,從社會性別視角出發(fā),解讀從鄉(xiāng)到鎮(zhèn)的小范圍遷移下,陪讀對農村婦女意味著什么,帶給她們什么影響。
學界對陪讀主要劃分為臨陪、半陪和全陪等幾種類型。本研究主要關注全陪,即農村家庭中為了照顧在城市或集鎮(zhèn)的學校上學的子女,母親放棄原來的勞作或工作,在學校附近暫時租房安家、全職照料上學子女生活與學習的一種社會現(xiàn)象。[1]現(xiàn)有研究對陪讀現(xiàn)象的關注主要集中在陪讀原因、陪讀產生的影響等方面。
從社會層面分析,李紅丹提出,當前教育資源在城鄉(xiāng)分配方面的不公平,是讓農村家長做出陪讀遷移選擇的深層次原因。[2]根據王文龍的觀點,教育是積累人力資本、實現(xiàn)階層流動、幫助順利完成社會化的手段,因此,對個人發(fā)展而言,能否獲得平等、優(yōu)質的教育機會非常重要,讓孩子到更好的學校讀書就是農民讓子女實現(xiàn)階層流動的方式。[3]然而,當前“以城市為中心”的教育決策使城市學校在各方面均好于農村學校[4],農村家庭為了孩子能獲得更優(yōu)質的教育,不得不選擇讓子女到城鎮(zhèn)的學校上學。
從制度層面來說,陪讀現(xiàn)象的產生與我國農村教育制度的調整息息相關。2001年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改變了過去農村傳統(tǒng)的“村村辦小學”、“鄉(xiāng)鄉(xiāng)辦初中”的學校布局,農村中小學數量急劇減少。根據鄔志輝等人的計算,從2000年至2009年,農村學校的數量減少了21.5萬所,其中農村小學數量減少達20.6萬所。[5]王文龍?zhí)岢觯l(xiāng)村的并校撤點,擴大了城鄉(xiāng)之間教育機會的鴻溝,導致農村陪讀媽媽成為最大的被動陪讀群體。[6]
從個體層面來看,許多陪讀的支持者認為,陪讀體現(xiàn)了當代農民尊重知識、重視教育的意識,是一種社會進步。[7]就農村實際情況而言,以下原因導致了陪讀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丈夫外出務工,妻子在家沒有土地可種,因時間充足而選擇陪讀;獨生子女居多,父母有較強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觀念;以及升學、成績等方面的競爭和部分家長的盲目跟風等。[1]
關于陪讀的影響,學界關注最多的是孩子,比如陪讀對孩子學習成績、性格養(yǎng)成、親子關系等方面的影響。許多研究者似乎忽略了媽媽成為陪讀家長主力軍的現(xiàn)象。根據佳木斯市的一項調查,陪讀家長中,85%是媽媽。[8]在問及“是誰先提出陪讀”時,43.5%是媽媽,28.7%是爸爸,只有12.7%是孩子。[9]那么,我們要問,為什么社會對媽媽陪讀習以為常?
陪讀對媽媽們的影響是巨大的。2013年揚州市婦聯(lián)對陪讀媽媽生活和工作狀況的調查顯示,其影響主要有以下方面:首先是工作狀況的變化,60.3%的陪讀媽媽放棄原來的工作,成為全職或半全職的家庭主婦;其次是家庭經濟的變化,由于少了一個人工作,一半以上的媽媽表示經濟壓力大;此外,陪讀帶來的居住條件下降、夫妻分居、對孩子學習成績的擔憂等,都使陪讀媽媽的生活發(fā)生了較大變化。[9]根據相關報道,陪讀媽媽除了給孩子做飯洗衣以外少有事情可做,生活節(jié)奏放慢,很多空余時間需要被“填充”。[10]這意味著,對于陪讀媽媽來說,很多時間被虛度了。
筆者以相關新聞報道為參考,將社會大眾對陪讀媽媽的評價歸納為三類。
第一類是贊揚派,認為陪讀媽媽由于孩子取得良好成績而變得偉大,對陪讀行為給予充分肯定?!爱斉阕x成為媽媽的一種職業(yè)時,媽媽的人生價值就和自己孩子的學習成績捆綁在一起了”[9],孩子的成就即為媽媽的成就。如果媽媽在陪讀期間的“副業(yè)”也取得一定成績,那更是錦上添花。比如新聞報道《“中國第一陪讀母親”劉強:“陪”養(yǎng)了女兒,成就了自己》,就講述了一位陪讀媽媽將自己陪讀的經驗、教育孩子的經歷寫成書,取得巨大成功的故事。[11]
第二類是批評派,認為陪讀對孩子是弊大于利,它使家長給孩子過多的壓力,結果往往矯枉過正。比如《陪讀——一種恐怖的關愛》[12]《“中國式陪讀”如何破解》[13]等文章,主要闡述了陪讀對孩子的不良影響,對陪讀家長給予較多指責。
第三類是關愛派,在揭示陪讀現(xiàn)象的同時,表達了對陪讀媽媽的關懷。比如,提出女性在陪讀的同時不應脫離社會,而應多關注自身發(fā)展;呼吁幫助陪讀媽媽解決就業(yè)問題,實現(xiàn)家庭、就業(yè)兩不誤等,但是持這類觀點的人幾乎鳳毛麟角。
目前,對陪讀現(xiàn)象的研究關注的對象主要是孩子,對陪讀家長的關注較少,大部分將陪讀這種“自我犧牲式”的行為視為理所當然。同時,許多研究缺乏社會性別視角,自動忽略母親成為陪讀家長的主力軍這一現(xiàn)象。為什么主要是女性陪讀?陪讀對農村婦女意味著什么,作為生命歷程中的一段經歷,陪讀對婦女一生的影響是什么,這些內容在現(xiàn)有的文獻中很少涉及。
研究方法上,本研究主要采用質性研究方法,以半結構訪談方式收集第一手資料。
研究地點上,本研究選擇四川省瀘州市B鎮(zhèn)。B鎮(zhèn)之前村校較多,但由于學生數量少、師資力量分散和城鎮(zhèn)建設的需要等原因,村校逐漸被撤銷,目前僅有少數村的學校還存在,全鎮(zhèn)大部分學生集中到鎮(zhèn)中心校上學。B鎮(zhèn)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鎮(zhèn)上目前有一所中心小學和一所中學。筆者經過觀察發(fā)現(xiàn),該鎮(zhèn)居住著大量陪讀媽媽,且數量與日俱增,她們大部分處于中年或青年階段,為了陪讀而放棄自己原來的生活,從村里搬到小鎮(zhèn)上租房居住。這些陪讀婦女中,大部分人的丈夫不在身邊,有著作為留守婦女和流動婦女的雙重身份。
研究對象上,采取熟人介紹入戶訪談的方式確定研究對象,共訪談9個個案。研究對象年齡集中在35—46歲之間,文化程度大部分為初中,多數婦女有2個子女,陪讀時間從2年到10年不等。6位為留守婦女,丈夫外出在建筑工地打工;另外3位在鎮(zhèn)上和丈夫一起開店鋪做生意。
調查發(fā)現(xiàn),漫長的陪讀生涯給陪讀媽媽帶來的影響可以分為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
陪讀中最高興的事無疑是孩子的成長和改變。訪談中只要一提到孩子,媽媽們的臉上總是不自覺地帶著自豪的笑容,似乎有說不完的話。她們認為,陪讀給孩子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并且認為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相比(主要是和沒有陪讀的孩子相比)更聽話、更懂事。
“如果我大的娃兒不管的話就完了。他吃麻辣(辣條),一天到晚只要有錢就吃了,現(xiàn)在他曉得存錢了。”(個案 4)
“好像我的兩個娃兒帶著,跟那些同齡娃兒,跟那些爺爺奶奶帶的娃兒比起來,就稍微要好整點兒(好管一點兒)?!保▊€案 1)
陪讀的目的是為了孩子獲得好的教育,她們覺得,無論是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學習的輔導還是行為的約束,陪讀的孩子似乎要比同齡孩子更加優(yōu)秀,因而媽媽們非常欣慰。這種欣慰一方面是出于母愛的本能,另一方面也是媽媽們看到了自己的成就,因為孩子的成績體現(xiàn)著媽媽的成就。
在長期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媽媽們也摸索出一套自己的育兒經,講起來滔滔不絕。比如帶孩子要摸索孩子的興趣,想要孩子考出好成績,當天一定要讓孩子心情好,等等。有一位陪讀媽媽還分享了自己獲得“優(yōu)秀家長”的故事。
“上次六一兒童節(jié),他爸爸回來給我領的 (獎狀),(我)得了一個優(yōu)秀家長,笑人(搞笑)得很。(兒子)回來高興得很,他說媽,老師喊我悄悄出去,喊你去開優(yōu)秀家長會?!贿M門他(孩子爸爸)就給我說,你可以啊,還得一個優(yōu)秀家長。我自己都沒想到。 ”(個案 5)
可以看出,“優(yōu)秀家長”的榮譽對這位陪讀媽媽的意義非凡。雖然媽媽們平時也能從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努力,但相比之下,“優(yōu)秀家長”的榮譽是一種更加直接和更具有激勵效果的肯定。這個榮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一張獎狀,其他人(尤其是丈夫)也能直觀地感受到媽媽的貢獻。
陪讀帶來了親友們對婦女的贊賞,贊賞的理由主要源自孩子在陪讀之后的巨大改變。這一點在平時比較調皮的孩子的媽媽身上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
“那天我哥哥說的,雖然你沒有掙錢,但是娃兒是大事?!保▊€案 5)
“我們那邊的親戚都說,我回來帶(娃)的這幾年,雖然我沒找到錢(沒掙到錢),但是我娃兒教的乖點了。”(個案 4)
親友的贊賞反映出這樣一種思想,即對于婦女來說,孩子更重要,雖然沒掙錢,但孩子管好了,就是婦女的成就。當然,這實際上是一種傳統(tǒng)的社會性別偏見。顯然婦女對這種贊賞感到非常高興,也很贊同親友們的觀點,覺得自己陪讀非常有價值。親友的贊賞對婦女繼續(xù)陪讀也是一種強化作用,給了她們繼續(xù)照顧家庭和孩子的動力,從而強化了“男主外,女主內”的性別分工。
談到周圍人對她們陪讀的看法時,部分婦女臉上表現(xiàn)出一種得意,認為周圍人羨慕自己日子舒心,生活灑脫。
“他們都笑我,過得最瀟灑,我說憑什么我最瀟灑,他們說我又耍得好(休息得好),又吃得好,又不焦錢(不愁經濟),又有錢用?!保▊€案4)
“你就這么靜靜地耍(沒事兒干),人家說你耍得好(休息得好)?!保▊€案 7)
周圍人認為陪讀生活瀟灑的原因主要是:第一,不用干活,尤其是不用干辛苦的體力勞動,因為鎮(zhèn)上和陪讀媽媽同一年齡段的婦女,工作大多非常辛苦;第二,空余時間多,沒有事情做,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第三,在自己沒有勞動的情況下還有經濟來源,而丈夫的收入也比較可觀,因而陪讀媽媽的生活很瀟灑。周圍人對陪讀媽媽當前的生活,既有幾分羨慕,又有一些看不起。羨慕她們可以不勞而獲,同時又看不起她們沒有為家庭帶來任何經濟產出。傳統(tǒng)的社會性別觀念認為,女性的家務勞動沒有創(chuàng)造經濟價值,因而也就沒有價值。
雖然不掙錢,但陪讀媽媽擁有經濟自主權,丈夫沒有明顯表現(xiàn)出對妻子不掙錢的介意,也不過問妻子對錢的使用。但是,有的婦女仍然認為用錢并不方便。
“談個老實話,耍著你得到耍了(雖然休息好了),始終用錢沒有那么方便,雖然人家也沒有說不拿給你用,自己感覺很不好,(如果是)自己找點錢(掙錢)很方便,想用就用?!保▊€案7)
“他(丈夫)有時候也會開玩笑說我掙錢你沒掙錢這些,說肯定是要說,不過是開玩笑?!保▊€案3)
杜榮芳認為,在傳統(tǒng)社會性別規(guī)范下,家務勞動被當作家庭私事,所以女性承擔家務勞動的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沒有得到應有的社會承認和報償,甚至可能會因為難以估量其具有的交換價值進而否定其產生的價值。[14]陪讀婦女用錢不方便的感覺正是傳統(tǒng)的社會性別意識內化的表現(xiàn),她們也同樣認為自己沒有創(chuàng)造經濟價值,因而“丈夫掙的錢”需要“小心翼翼地花”。
陪讀給農村婦女帶來的直接影響是沒有了工作,只能回歸家庭。筆者訪談的幾位婦女在陪讀之前都有自己的職業(yè),她們或者是進工廠做女工,或者是跟著丈夫在工地做小工,雖然勞動強度大,收入不高,但仍然是一份具有暫時穩(wěn)定性的工作。部分婦女表示,陪讀之前自己在職業(yè)上已經有一定的成就。
“那會兒我在外邊打工的時候,我每個月的工資在我們廠里是數一數二的高。那會兒我在外邊,隨便走哪個廠都是喜歡我的不得了,(我)做事又認真,隨便你做哪樣都考不了(難不倒)我?!保▊€案4)
可以看出,如果當初一直工作,有的陪讀媽媽在個人發(fā)展上也會有很好的前途,而陪讀造成了她們職業(yè)的中斷,使她們不得不回歸家庭。對于絕大部分農村婦女而言,她們文化程度低,缺乏專業(yè)技能,年齡是其職業(yè)發(fā)展的最重要的資本。但陪讀過程漫長,當陪讀結束,這些婦女即使想要走出家庭重新就業(yè),也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就業(yè)資本(年齡)已經喪失,很難再找到合適的工作,因而很多婦女對此持悲觀態(tài)度。
“過了40歲就不是很容易找事情做了。……像我們這批人,只能搞點衛(wèi)生,幫別人煮點飯可能還得行,看門市(幫人看店)都是招那種年輕的。”(個案8)
陪讀占據了農村女性在就業(yè)上最有利的時間資本,最終可能導致其職業(yè)生涯的永久性終結。這對婦女自身發(fā)展極為不利,使她們除了留守家庭,別無其他選擇,活動范圍永久性地限制在家庭這一私領域中。
參加訪談的婦女對于陪讀生活提到最多的一個字是“混”。陪讀是“混日子”,而混的方式主要是打牌、散步和看電視,非常單一?;欤确从吵雠阕x媽媽的生活有些無聊,不知道可以干什么;又體現(xiàn)出一種得過且過的心態(tài),對生活要求不高,能混過就可以?;?,既是一種無可奈何,又是一種無能為力。她們的時間被接送孩子、洗衣做飯等家務分散,沒有完整的時間,導致其無法參加全日制的工作,又很難找到兼職工作,因而空閑時間只能在無所事事中度過。南開大學陳鐘林教授指出,全職陪讀是一種家庭形態(tài),也是一種家庭的分工形式,無可厚非。媽媽陪讀可以平衡家庭,相夫教子,促進家庭和諧。但是,從婦女發(fā)展的角度來說,婦女最好不要放棄能夠在社會上做貢獻即就業(yè)的機會。[15]
很多陪讀媽媽在陪讀后呈現(xiàn)出自我封閉的狀態(tài),不愿意主動社交,除了平常必要的禮尚往來和親戚走動,她們和周圍人的交往特別少。
“都是風風火火的,買菜很快就買回去了,都是在家,所以感覺太單調了,但是也沒有辦法。想找個說話的人都沒有,打電話又要消費電話費?!保▊€案5)
“我們也沒有出去,沒結交多少朋友,在屋里一天到晚也不打牌,哪個和你耍(沒人和你玩),你又不打牌。”(個案 8)
這些陪讀媽媽平時除了必要的事情(比如買菜)以外,基本不愿意出門。陪讀媽媽的社交“半徑”非常短,連“熟人圈”的交往都有限,其他的社交對象就更加缺乏。陪讀不僅將這些婦女們固定在與自己同一層次的人群中,大大減少了其獲得更多資源的機會,而且使她們的社交圈不斷縮小,從熟人圈縮小到家庭圈,再縮小到自己和孩子的二人圈,最終婦女的社交從“半徑”變?yōu)橐粋€“圓心點”,這個圓心點就是自己的小家庭。
對于文化程度較高的婦女而言,她們可以利用網絡獲取有效信息,因而不會和社會完全脫節(jié),但是對文化程度較低的農村婦女來說,陪讀的消極影響就更大。[15]尤其是這些租住在集鎮(zhèn)上的陪讀媽媽,沒有網絡可利用已經限制其獲取資源的機會,不愿出門、社會交往頻率的減少更容易導致其自我封閉,與社會脫節(jié)。
陪讀是媽媽們放棄自己的事業(yè)、回歸家庭的一種選擇。作為陪讀的主體,陪讀婦女對自己的選擇又是如何看待、如何評價的呢?
雖然職業(yè)生涯中斷,收入來源減少,和丈夫兩地分居,但媽媽們對自己的陪讀選擇持肯定態(tài)度。在她們心里,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發(fā)展,自己做任何犧牲都值得。
“我不后悔,我總覺得我大的那個娃兒出去打工,聽話得很,經常(給我們)打電話。但是小的時候沒管他,就在我后家媽老漢(娘家爸媽)那里,眼睛就近視了?,F(xiàn)在沒有那么多錢買房子,我都不后悔。如果我大的娃兒不管的話完都完了?!保▊€案4)
“有什么后悔的,我覺得一點都不后悔,我說那些上了班找 (掙)點錢娃兒不聽話的才有點后悔?!迌簬С蛇@個樣子我覺得挺滿意的。”(個案1)
這表現(xiàn)出女性對自己應該照顧孩子這種傳統(tǒng)性別角色分工的內化。她們覺得孩子需要陪讀的時候,媽媽應該義無反顧地回來,因為自己掙錢比丈夫少,因為自己是女性?!昂⒆庸芎昧司秃谩笔撬信阕x媽媽共同的心愿,在她們看來,她們不僅是女性,更是母親。
雖然對陪讀行為持肯定態(tài)度,但媽媽們對自身的評價卻不高。幾位陪讀媽媽都認為自己很懶,除了帶孩子以外基本別的事情都沒有做。
“(我)一直都是耍,一直都耍,帶著小的這個,小的這個還小我就走不了。其實也不是好小,我們只是自己不想干,要耍(玩)的一種借口。人家那些還有比我娃兒小的,人家都去上班或者整別的,我反正就是不懂事,都沒去?!保▊€案1)
“其實我都算懶,跟別人比起來。我就自己種點菜吃,然后帶娃兒,其他啥子都不干?!保▊€案8)
在陪讀媽媽眼中,陪讀體現(xiàn)不出經濟價值,所以不是“事情”,自己應該去找點別的事情來掙錢,但自己沒有去,因而有一種愧疚感。陪讀是一種家庭分工模式,雖然陪讀沒有帶來直接的經濟收入,但對孩子的成長和家庭的和諧具有重要作用,婦女對自己“不懂事”、“懶”的這種自我評價是傳統(tǒng)性別觀念的表現(xiàn)。
雖然對自己沒有找其他事情做很愧疚,但媽媽們也常常以“掙錢還不是為了孩子”來進行自我安慰。
“找錢還不是為了娃兒,我還自己安慰自己,當真的?!保▊€案 3)
“娃兒沒帶好,你出去找點錢(掙錢)起什么作用呢? ”(個案 4)
“找錢都是為了娃兒,當真你自己又吃多少穿多少,都是為了娃兒?!保▊€案6)
以上的談話透露出這樣的信息:陪讀導致自己沒工作,雖然很可惜,但沒工作的后果僅僅就是沒掙到錢;而掙錢也是為了孩子,如果掙了錢但孩子學壞了是得不償失;因此都是為了孩子,所以掙錢和沒掙錢都一樣。她們簡單地將工作和掙錢畫等號,認為工作就是掙錢,因此沒有工作的損失僅僅是經濟上的,這種損失和孩子比起來是微不足道的。確實,由于自身文化程度、技能等方面的限制,農村婦女從事的工作都是比較辛苦的體力勞動,工作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掙錢,所以她們并沒有意識到放棄工作對她們自身發(fā)展和生活質量帶來的影響。
基于長時間的陪讀經歷,有的婦女甚至將自己的事業(yè)直接定位為照顧好孩子。
“我覺得沒什么影響,就是沒賺錢嘛,其他有什么呢,沒賺錢但是兩個娃兒教育好了,我的事業(yè)就是這些?!保▊€案 4)
“現(xiàn)在我也不想那么多,目前的任務就是照顧好娃兒和家就行了?!保▊€案6)
從“事業(yè)”、“任務”等詞可以看出,訪談婦女把對孩子和家庭的照顧,看作是自己的第一要務。這其實是婦女沒有重視自身主體性的一種表現(xiàn),同時也是傳統(tǒng)的“男主外,女主內”的性別角色分工被婦女所內化的表現(xiàn)。
陪讀使媽媽們無法參加全日制的工作,而鎮(zhèn)上兼職機會少。想就業(yè)必須外出,但外出打工意味著孩子沒人管,因而產生就業(yè)和陪讀不能兼顧的矛盾。雖然媽媽們認為當前自己的生活重心就是陪讀,但仍然對不能就業(yè)表示惋惜。
“這是矛盾的,想著出去娃兒又丟的造孽(可憐)兮兮的,不出去這個經濟真的是有點惱火(愁人)?!保▊€案 8)
“其實講現(xiàn)實的話,我打工就要劃得來點,但是我的娃兒沒有人管,不管是我的前家后家 (婆家娘家)都覺得,我的娃兒如果放了 (沒人管)就可惜了。 ”(個案 4)
“我們之所以沒有出去打工,就是為了娃兒讀書,不是為了娃兒讀書,我們早都出去打工了?!保▊€案6)
從社會大背景來看,教育資源的分配不均和城鄉(xiāng)差異是陪讀現(xiàn)象產生的根源,教育資源配置不均由家庭來買單,而家庭中又以犧牲婦女的利益和發(fā)展來買單。
陪讀意味著什么?陪讀使農村婦女從原來辛苦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獲得了較多自由的空間。但這種“解放”意味著其職業(yè)生涯的中斷,隨著陪讀時間的增加,農村婦女再就業(yè)的資本逐漸喪失,就業(yè)機會變小。同時,陪讀使婦女們的社會交往圈子更加狹小,限制了婦女自身的發(fā)展,但是農村婦女對此并沒有太多的察覺。她們在陪讀中完成了從“打工女”到“全職媽媽”的轉型,卻很少意識到這種社會性別分工給自己帶來的不利影響,反而在孩子的成長、親友的贊賞中,將自己的活動領域逐漸限制于家庭之中。針對陪讀媽媽的境況,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重視和加強農村教育。陪讀的根源是我國當前教育資源城鄉(xiāng)分配不均,因而要從根本上解決陪讀現(xiàn)象,首先應該從社會政策上對農村教育進行傾斜,更加關注農村教育問題,提供優(yōu)質資源改善農村教育狀況,以縮小農村和城市之間的教育差距。
其次,倡導性別平等。媽媽成為陪讀家長的主力軍,是傳統(tǒng)的社會性別觀念所導致的結果。因而應當在全社會加強性別平等的宣傳教育,同時呼吁對陪讀媽媽的支持,通過影視傳播、新聞報道、集鎮(zhèn)社區(qū)宣傳等方式肯定婦女家庭勞動的貢獻和價值。
此外,大力發(fā)展當地經濟。經濟發(fā)展水平的限制是當地居民外出就業(yè)的主要原因,通過發(fā)展當地經濟,提供更多的就業(yè)機會,可以將外出打工的當地人尤其是男性召喚回家,實現(xiàn)就業(yè)、養(yǎng)育孩子的雙重兼顧,促使男性和女性共同分擔照顧子女的責任,為婦女走出家庭、走向社會提供更寬松的環(huán)境,對于促進女性自身意識的覺醒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宏觀層面的推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難以在短期內立即改善陪讀媽媽的境況,因而還需要將對陪讀媽媽的服務納入專業(yè)的社會工作之中。通過社區(qū)工作機構和社會組織的力量在微觀層面為陪讀媽媽提供具體的服務,整合資源,形成針對陪讀媽媽的社會工作服務模式。
首先,發(fā)揮社會組織的力量,為陪讀媽媽提供職業(yè)技能培訓。陪讀媽媽大部分來自農村,其自身文化程度不高,職業(yè)技能缺乏,尤其在面臨就業(yè)資本(年齡)喪失的時候無法再次就業(yè)。因而,建議當地的社會組織(比如婦聯(lián)等)發(fā)起關愛陪讀媽媽的行動,結合當地情況,有針對性地對陪讀媽媽開展職業(yè)技能培訓,比如手工縫紉技能的學習、電子網絡的使用等,并積極提供就業(yè)信息,協(xié)助其在陪讀結束之后實現(xiàn)順利就業(yè)。
其次,為農村家庭提供兒童服務。陪讀媽媽無法實現(xiàn)就業(yè)的原因之一是空余時間零散,難以做到就業(yè)和陪讀兼顧。因此,社會工作組織可以通過提供相關的兒童服務,比如“四點半課堂”志愿者服務等,實現(xiàn)孩子放學后的暫時托管和課業(yè)輔導,減輕陪讀媽媽的負擔,使她們能夠參加全日制的工作。
另外,擴大陪讀媽媽的社會交往范圍。針對陪讀媽媽自我封閉、不愿出門的問題,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qū)活動,吸引她們參與其中。同時鼓勵陪讀媽媽發(fā)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比如加入廣場舞隊、腰鼓隊等,豐富她們的日常生活。在發(fā)展愛好的同時,可以嘗試將愛好和經濟收入聯(lián)系起來,比如在其他地區(qū)針對留守婦女開展的絲網花制造與買賣活動,就有良好的雙重收效。
最后,注重陪讀媽媽主體性的發(fā)揮,實現(xiàn)陪讀媽媽之間的互助。鼓勵陪讀媽媽走出家庭,積極參與到社區(qū)治理、農村建設等工作中,增強其社區(qū)參與的能力。同時,應注意發(fā)掘陪讀媽媽中的精英分子,培育能夠立足于本地的婦女自主性組織,構建社區(qū)交流合作的平臺,幫助成立陪讀媽媽互助小組,通過定時開展小組活動等方式,增進她們彼此之間的了解,實現(xiàn)陪讀媽媽之間的相互支持。
[1]鄭燕娜.農村母親“陪讀”現(xiàn)象的社會學解讀[J].法制與社會,2007,(8).
[2]李紅丹.陪讀家長的行動選擇與社會適應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3]王文龍.農村階層分化與教育分化的循環(huán)累積因果效應分析[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2,(Z1).
[4]王盼盼,賀曉亮.農村家庭教育選擇的制約因素分析[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4).
[5]鄔志輝,史寧中.農村學校布局調整的十年走勢與政策議題[J].教育研究,2011,(7).
[6]王文龍.中國陪讀現(xiàn)象的流變及其社會學解讀[J].南京社會科學,2012,(10).
[7]秦鳳鳴,秦源.農村“陪讀熱”究竟“陪”來什么[N].人民政協(xié)報,2014-06-09.
[8]唐凱穎,于大宇.陪讀:一半是海水 一半是火焰[N].佳木斯日報,2013-10-29.
[9]劉澄,喬國銀.陪讀媽媽的困擾與訴求[N].中國婦女報,2014-01-07.
[10]樊麗萍.直擊城市“陪讀村”[N].文匯報,2010-12-24.
[11]新年.“中國第一陪讀母親”劉強:“陪”養(yǎng)了女兒,成就了自己[J].黃河.黃土.黃種人,2010,(8).
[12]慕毅飛.陪讀:一種恐怖的關愛[J].新西部,2007,(1).
[13]孫曙巒.“中國式陪讀”如何破解?[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2-12-15.
[14]杜榮芳.從社會性別視角看農村“留守妻子”現(xiàn)象[J].農村經濟,2007,(6).
[15]王春霞,徐旭.陪讀媽媽喜與憂[N].中國婦女報,2013-10-09.
責任編輯:董力婕
The Impact of Resignation for Childcare on Women in Rural Areas from a Gender Perspective——ACase Studyin Town B,Sichuan Province
TANG Jia,LIANG Jinlian,MU Liping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accompanied studying mother in town B of Sichuan Province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t meaning for the accompanied studying mothers.Research finds that the results have two sides,which are active side and inactive side.However,results strengthen the roles of“outer-man and inner-woman”and cause many difficulties for women to return to work.In addition,mothers have positive attitudes to their behavior of accompanied studying,but they are in dilemma of childcare and work.In this situation,it is supposed to help mothers realize self-development by advocating the concept of gender equality,organizing the vocational training and providing childcare service.
accompanied studying;rural woman;women’s self-development;gender
10.13277/j.cnki.jcwu.2017.05.008
2017-09-04
C913.68
A
1007-3698(2017)05-0052-07
唐 佳,女,四川外國語大學社會學系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為婦女社會工作、農村社會工作;梁謹戀,女,四川外國語大學社會學系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為兒童社會工作、醫(yī)務社會工作;穆莉萍,女,四川外國語大學社會學系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為反貧困社會工作、社會政策。400031
本文系四川省農村社區(qū)治理研究中心項目“社會工作介入精準扶貧:角色定位與實務探索”(項目編號:SQZL2017C05)及四川外國語大學校級科研項目“路徑與機制——社會工作介入精準扶貧的行動研究”(項目編號:sisu201623)的部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