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洪峰
(北京外國語大學 法語系,北京 100089)
法國極右黨派國民陣線性別話語探析
■ 李洪峰
(北京外國語大學 法語系,北京 100089)
法國極右黨派國民陣線近年在政壇上呈上升勢頭。該黨一貫推崇婦女作為生育者和家庭教育者的角色,常被視為“反女權政黨”。在社會氛圍和黨派發(fā)展需求等因素的作用下,近十年來,尤其是瑪麗娜·勒龐執(zhí)掌該黨以來,國民陣線的性別話語出現(xiàn)了緩和的趨勢,為其改善公眾形象、獲得選民支持起到了一些作用。話語的轉變并不意味著性別觀的改變。在歐洲移民危機的背景下,國民陣線極右思想中的性別話語進一步與其反移民的主張結合在一起,法國主流黨派和學術界對其均保持了警惕性。
法國極右黨派 國民陣線 性別平等 瑪麗娜·勒龐
在法國政黨政治中,左派推崇性別平等、社會公正,為推動女性賦權和發(fā)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右派雖然行動上相對落后于左派,但基本上能夠保持對主流性別平等觀點的支持,而極右派政黨國民陣線(Front national)性別觀點則比較極端。
國民陣線因其納粹污點、極端言論和近二十年來在法國政壇多次異軍突起,在整個歐洲乃至歐洲以外都具有相當?shù)闹?。該黨的前身是1972年成立的新秩序黨(Ordre nouveau)。1972-2011年,讓-瑪麗·勒龐(Jean-Marie Le Pen)擔任黨主席。2002年,他曾進入法國總統(tǒng)選舉第二輪,引發(fā)法國政壇震動。2011年,其女瑪麗娜·勒龐( Marine Le Pen)接任黨主席一職至今。國民陣線作為極右政治勢力,“經濟上奉行民族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社會文化上奉行極端民族和種族主義,政治上奉行民族—民粹主義”[1],近年在政壇的地位上升,與歐洲及法國的經濟困境和移民危機有很大關聯(lián)。實際上,除了人們熟知的“反全球化、反移民、反政治精英”路線,國民陣線還有“反女權”的傳統(tǒng),不僅遭到左派政黨的抨擊,為知識界所詬病,而且受到公眾輿論的批評,還曾受到女性選民的抵制。然而,觀察其近年的發(fā)展路線,可以清楚地看到其性別話語的轉變,這一轉變在國民陣線民意支持率的上升中發(fā)揮了較大作用。
國民陣線的傳統(tǒng)性別觀源于其家庭觀。在其政治理念中,家庭是社會的核心,這一點在其《綱領》中很明確。國民陣線家庭政策的三個核心詞分別是“意志主義的”“提高生育率的”和“有雄心的”[2],“生育”的重要性一目了然。其對于女性角色的定位正是圍繞這一理念而展開的:女性應該屬于家庭,主要職責就是扮演“母親”的角色,生育并撫養(yǎng)子女;女性的責任是通過保障家庭的穩(wěn)定保障社會的穩(wěn)定。根據(jù)這一角色設定,女性角色和職責進一步被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生育和繁衍,二是傳承家庭中的文化和價值觀。
與生育相逆的節(jié)育和墮胎成為國民陣線堅決反對的內容。國民陣線創(chuàng)立和初步發(fā)展的時期正是法國婦女運動的一個高潮期,當時婦女運動的核心觀點就是:女性的首要身份是與男性平等的“人”,而不是“妻子”或“母親”,女性應該積極努力去獲得與男性平等的權利。因此,女性的節(jié)育權是這一階段最重要的訴求之一,避孕和墮胎合法化上升為一個政治議題。1971年4月,著名女性主義者西蒙·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和卡特琳娜·德納芙(Catherine Deneuve)等343名法國女活動家高調地簽署了一項宣言,呼吁墮胎合法化。1974年,右派人物德斯坦(Valéry Giscard d’Estaing)當選總統(tǒng)后,任命了知名女法官西蒙娜·維耶(Simone Veil)為衛(wèi)生部長。后者提出的墮胎法案(又稱《維耶法》)在國會通過并于1975年1月17日開始施行。國民陣線激烈反對該法案。不僅因為賦予婦女這項權利將直接影響到其履行“母親”角色,也因為法國人生育率下降,移民人口生育率上升,會影響到法國的人口比例。直到該法案實施近四十年后的2014年,讓-瑪麗·勒龐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必須說服法國女性,她們絕對必須承擔生育的任務?!碑斎唬鈦硪泼窦词箵碛型鈬鴩?,也不被包括在他所說的“法國女性”范圍內。
此外,在國民陣線的主張中,女性既要負責人口的繁衍,也要傳遞法國的傳統(tǒng)價值觀。因此,國民陣線堅持要維護婚姻穩(wěn)定,家庭穩(wěn)定,對處于單身、離異、同居狀態(tài)的女性或同性戀都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歧視,甚至認為非婚生兒童是一個導致法國社會弱化的因素。這一觀點實際上也與對移民的防備密切相連,因為移民的價值觀對于法國的文化傳承是一種嚴重的威脅[3]。
在此認知影響下,20世紀后半葉以來,婦女運動所推崇的教育權、就業(yè)權、薪酬平等、政治參與等內容基本不為國民陣線所認可,也沒有在其綱領中得到體現(xiàn)。即使是面對著法國婦女已經進入各行各業(yè)、擁有高就業(yè)率的現(xiàn)實,國民陣線仍然沒有放棄呼吁婦女回歸家庭的主張。2015年3月,國民陣線歐洲議員多米尼克·馬丁(Dominique Martin)甚至在歐盟議會稱,“應賦予女性留在家中的自由”,認為這有利于孩子的教育,并可以部分解決失業(yè)率問題[4]。這一觀點遭到了法國婦女組織的嚴厲批評。
在政治參與方面,國民陣線認為,女性參政與捍衛(wèi)家庭價值是相悖的,所以不主張通過給予婦女特別的待遇以幫助其獲得高級別的職務。讓-瑪麗·勒龐曾經表示,政府也不需要設置保護婦女權利的部委。他本人對于其政敵甚至是本黨女黨員的態(tài)度都比較生硬甚至是敵視。在1988年的法國國民議會選舉中,國民陣線黨員亞娜·皮亞特(Yan Piat)表現(xiàn)突出,獲得了國民陣線在議會的唯一席位,但由于其個性鮮明、追求自主獨立精神,最終導致其與勒龐決裂并退黨。但她的個案卻被勒龐利用來證明女性參政“不需要特殊待遇”的觀點,并用于回擊公眾對于國民陣線不重視女性參政的質疑。他說:“1989年到1993年,國民陣線在國民議會中唯一的代表就是一名女性?!盵5]對于法國2000年以來實施的以促進女性參政、提高女性在各級議會選舉中參選比例和當選率為目標的《男女平等競選公職法》,國民陣線則稱之為“區(qū)別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認為促進婦女參政的措施其實是對白人男性的歧視,其實質還是要將婦女限制在家庭領域當中。法國作家安德烈·莫羅阿(André Maurois)的一段話似乎為國民陣線的傳統(tǒng)性別話語做出了精確的注解:“不要以為我是想減低她們的價值。我只是把她們安放在應該安放的位置上。她們和現(xiàn)實的接觸,比男人更直接,但要和頑強的素材對抗、奮斗——除了少數(shù)例外——卻并非她們的專長。女人真正的創(chuàng)造卻是孩子?!盵6]
正是由于這些公開的立場,國民陣線不僅是法國女性主義組織眼中的反面典型,長期以來也遭到相當一部分法國婦女的憎惡。
進入21世紀以來,國民陣線在性別問題上的話語有所轉變,總體趨向溫和,不再否認婦女發(fā)展的事實,并試圖打造出一個保護婦女的政黨形象。
法國各界的評論通常認為,瑪麗娜·勒龐接替其父執(zhí)掌國民陣線是轉變的節(jié)點,一方面是因為其個人風格和表達方式與其父有所區(qū)別,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由女性擔任黨的最高領導人,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公眾對于國民陣線反女權的固有印象。瑪麗娜·勒龐不僅開始引入“性別平等”的概念,甚至會在講話時引用西蒙娜·德·波伏娃等女性主義者的言論。但實際上,對于女性話題的話語在此之前就已經有所變化,讓-瑪麗·勒龐任國民陣線主席的最后一個階段已經表現(xiàn)出了態(tài)度上的緩和,開始減少使用極端話語,一些相關政策和主張也始自于讓-瑪麗·勒龐時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法國社會中女性地位的現(xiàn)狀使國民陣線意識到社會氛圍的變化,堅持反女權的激進表態(tài)顯然與大勢相悖。二戰(zhàn)后,法國婦女運動經歷了多次高潮。70年代起婦女運動的訴求廣泛涉及節(jié)育、就業(yè)、薪酬、政治參與等各個方面,80年代密特朗政府力推性別平等,90年代法國經歷了關于女性政治參與權的大討論和《男女平等競選公職法》的醞釀以及出臺,該法實施至今已經超過十五年的時間,尤其在市鎮(zhèn)地方層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2014年,法國市鎮(zhèn)議會選舉之后,人口在千人以上的市鎮(zhèn)議會中,女議員比例達48.2%[7]。半個多世紀以來,法國女權的發(fā)展不容忽視,女性對社會的貢獻也是不爭事實。所以,國民陣線必須改變從前的極端言論,顯示出更符合時代特點的姿態(tài),在相關議題的討論中占據(jù)話語權和道德制高點。
其次,國民陣線的話語轉變更是基于自身改變形象、爭取選民的迫切需求,占選民一半的女性當然不可不爭取。因其極端路線和讓-瑪麗·勒龐的種種極端言論,國民陣線被左右派政府、學術界、婦女組織以及公眾視為對法國社會和價值觀的重大威脅,甚至有被妖魔化的趨勢。2002年,讓-瑪麗·勒龐進入總統(tǒng)選舉第二輪,引發(fā)了法國政壇乃至整個歐洲的震動,法國左右派合力發(fā)動了一場大規(guī)模的選民抵制。所以,瑪麗娜·勒龐推行“去妖魔化”策略,重建國民陣線公眾形象。與“反移民”“反歐洲一體化”這兩大主張相比,在性別問題上進行切入更為容易取得效果。在2017年的總統(tǒng)大選中,瑪麗娜·勒龐甚至宣稱自己才是“最捍衛(wèi)女權的候選人”。法國共產黨學者阿芒蒂娜·菲利普(Amandine Philippe)認為,在國民陣線的“洗白策略”中,女性問題占據(jù)了核心地位[8]。在逐步改變國民陣線反女權形象、建立起女性權益保護者形象方面,瑪麗娜·勒龐的確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再次,國民陣線內部女黨員比例約占45%,其地位在不斷提高,國民陣線的反女性主義話語越來越難以自圓其說?,旣惸取だ正媯€人就是一個女性從政的典型案例。她的經歷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國民陣線反對女性進入公共領域的形象。1968年出生的瑪麗娜·勒龐很早就在政壇嶄露頭角,曾經在巴黎、加萊等地擔任大區(qū)議會議員,2004年當選歐盟議會議員。2012年,瑪麗娜·勒龐參加總統(tǒng)選舉,獲得17.9%的選票,是歷屆國民陣線領導人參加總統(tǒng)選舉得票最多的。2015年,國民陣線在大區(qū)選舉第一輪中得票第一,雖在第二輪中慘敗,卻再一次引發(fā)法國政壇震動。2011年和2015年,瑪麗娜·勒龐兩次進入美國《時代周刊》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人名單?,旣惸取だ正嬕膊⒎菄耜嚲€內部罕見的成功女性案例。這一方面有利于瑪麗娜·勒龐對其黨派形象“去妖魔化”的努力,另一方面也對國民陣線所竭力架構的以家庭、生育、教育為核心的傳統(tǒng)婦女形象形成了挑戰(zhàn),凸顯了其自我矛盾的一面。法國女性參政問題專家瑪麗耶特·西諾在分析亞娜·皮亞特個案時就指出,一個反女性主義的政黨的黨員,一邊積極從政,一邊支持反女權的種種主張,是非常自相矛盾的[9]。所以,采取一些話語的調整也能夠對此有所彌補,從而有利于國民陣線建立一個正常的政黨的形象。
最后,國民陣線女黨員的比例提高及其對政治生涯的追求,本身就體現(xiàn)了對于性別平等的追求,表現(xiàn)出該黨黨內性別觀發(fā)生了時代變化。根據(jù)2016年其官網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作為其權力核心的執(zhí)行局(Bureau exécutif)擁有7名成員,僅有黨主席瑪麗娜·勒龐一人是女性。然而,其政治局(Bureau politique)42名成員中,女性12人,占比約28.6%。2011年,國民陣線中央委員會(Comité central)由黨員投票選舉出的100名成員中,女性35名,占比35%。而1996年,該數(shù)據(jù)僅為5%[10]。曾經投票反對《男女平等競選公職法》的國民陣線在各級選舉中,之所以能夠按照規(guī)定提交男女比例符合法律要求的候選人名單,與該法使用的財政調控手段有關系,與其女黨員人數(shù)及發(fā)展也有著直接的關系。2012年國民議會選舉時,國民陣線提出的572名候選人中有289名女性,占比約為50.5%,遠遠優(yōu)于左右派兩大黨——社會黨和人民運動聯(lián)盟。2017年6月的國民議會選舉中,國民陣線提出的571名候選人中有281名女性,比例為49%,最終當選的8名議員中有兩名女性,其中包括瑪麗娜·勒龐*在現(xiàn)行的法國國民議會選舉制度下,一個政黨最終當選的國民議會議員男女比例并不取決于候選人男女比例,所以候選人名單的男女比例平衡并不意味著選舉結果中的男女比例平衡。。在這種現(xiàn)實中,國民陣線內部對于女性發(fā)展的問題的認知不可能不發(fā)生變化。近年來,國民陣線有少數(shù)黨員在一些場合表態(tài)并不反對女性主義,認為性別平等已經是社會發(fā)展的既有成果,女性應該享有平等地接受教育、就業(yè)和薪酬平等權利等,這說明國民陣線內部對于女性發(fā)展問題的認知已經表現(xiàn)出了某種進步。
國民陣線性別話語的趨溫和化表現(xiàn)在其關于生育、經濟地位、政治參與等主題方面的表態(tài)和主張上,但是局限性也十分明顯。國民陣線的家庭觀在數(shù)十年中沒有改變,其對女性角色的定位尚未有根本性變化。
首先,在生育方面,國民陣線很早就不再公開反對婦女人工墮胎,因為這導致了社會壓力和女性選民的警惕心態(tài)。該黨改而采取了較為委婉的表述方式。其現(xiàn)行綱領稱:“對于女性來說,自由的選擇應該是不墮胎,應該更好地避孕,更好地了解相關知識,應教育家長們有責任感?!蓖ㄟ^“不墮胎也是女性的自由和權利”這樣的表述,可以使部分選民對其的印象得以改觀。在2017年大選中,國民陣線領導層謹慎地表現(xiàn)出維持現(xiàn)狀的態(tài)度,未在競選中提出醫(yī)療保險取消墮胎報銷的主張。然而,這種主張一直存在,這實質上是通過經濟手段減少墮胎的實施;國民陣線一直也沒有完全放棄一旦掌權將通過全民公決來決定是否停止實施《維耶法》的意圖。包括瑪麗娜·勒龐的侄女瑪麗昂-馬雷夏爾·勒龐在內的一些國民陣線黨員甚至提出,應該取消對于一些支持女性墮胎權的女性主義民間組織的政府資助。
在近年來移民問題嚴重性日益凸顯這一背景下,國民陣線對婦女生育責任的基本觀點的堅持顯得并不令人驚訝。該黨認為,需要提高法國人的生育率來抵消移民及其生育造成的法國人口構成的變化。從2000年至今,法國人口出生率保持在12‰-13‰左右,而父母一方為外國人或父母均為外國人的新生兒比例卻有明顯增加[11],這令國民陣線感到不安。2014年法國舉行歐盟議會議員選舉時,瑪麗娜·勒龐曾表示,應對歐洲人口老化的絕佳方案,并不是歐盟所計劃的吸納移民,而是提高法國人的生育率,婦女固守家庭和生育角色正是這一主張的保障。2015年,國民陣線歐洲議員在歐盟議會投票反對比利時社會黨議員提出的關于保障婦女享有對自己的生育、健康自主權的一項提案。2015年12月31日,科隆性侵事件發(fā)生后,瑪麗娜·勒龐曾在其臉書發(fā)表言論稱:“移民在科隆制造的性侵事件傷害了女性的尊嚴和自由,我們有責任保護女性的尊嚴和自由。”她甚至引用波伏娃的語句:“不要忘記,一次政治、經濟或宗教危機就足以導致女性權利受損”,稱“擔心移民危機會引發(fā)女性權利的終結”[12]。國民陣線其他黨員也紛紛表示,移民潮影響了婦女權利發(fā)展的成果。這表明,國民陣線對性別問題立場的調整既有應對現(xiàn)實發(fā)展需求的一面,也有與其敵視移民的基本觀點保持著根深蒂固聯(lián)系的一面。
其次,國民陣線經濟政策中涉及女性的內容,基本只局限在與生育和教育相關的領域,用以保障婦女承擔生育和教育子女的責任。2007年,法國性別平等觀察所(Observatoire de la parité entre les femmes et les hommes)對總統(tǒng)候選人進行了問卷調查,了解他們對于婦女問題的態(tài)度。在問卷中,讓-瑪麗·勒龐強調要設立“父母工資”,專門發(fā)放給專職教育子女的父親或母親,并使之可以享受到與工薪階層同樣的退休保障和社會保障,因生育而中斷職業(yè)生涯的婦女也能夠享受到退休保障。“父母工資”一詞的選擇力圖淡化對婦女家庭角色的凸顯,同時覆蓋了父親和母親,但是其目標人群顯然是女性。2012年大選中,瑪麗娜·勒龐則直白地提出“堅守家庭就是婦女的進步”,強調“婦女常要承擔因撫養(yǎng)子女而中斷工作的經濟后果”,以婦女保護者的姿態(tài)自居。2016年,瑪麗娜·勒龐在3月8日國際婦女節(jié)的講話中譴責歐盟不關注女性權益,稱:“那些將子女教育置于首位,致力于向子女傳遞有益于其自我建構的傳統(tǒng)價值的女性,沒有得到任何的支持和關注?!盵13]國民陣線還主張增加對于子女眾多的家庭的補貼,并將單身母親列入特殊住房補助的受益的人群,希望以此來保障生育率的提高。
與此同時,在女性經濟權力方面,國民陣線沒有提出保護婦女就業(yè)的明確主張。對于男女同工同酬、提高就業(yè)率等社會經濟問題,國民陣線極少觸及,往往模糊帶過,強調收入差異應該建立在能力、資歷和職務的區(qū)別上等。在提及薪酬不平等時,國民陣線領導人往往滿足于指出女性在某些高收入行業(yè)中占據(jù)優(yōu)勢地位,如教育、衛(wèi)生和司法行業(yè),而男性集中在建筑等收入相對較低的行業(yè),對另一些女性占據(jù)高比例的低薪行業(yè)絕口不提。2017年總統(tǒng)大選時,瑪麗娜·勒龐提出的競選綱領在這一點上仍然是停滯的。
最后,隨著瑪麗娜·勒龐在法國政壇的崛起,國民陣線在女性參政問題上相應獲得了一種無需自我證明的優(yōu)勢。即使她的個人發(fā)展路線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其父親,但是她的能力和成績已然不容否認。法國學者諾娜·邁耶(Nonna Mayer)甚至認為,女性選民與男性選民在投票中表現(xiàn)趨同,她們并非因為瑪麗娜·勒龐的言論而投票,而是因為“國民陣線的去妖魔化的成果及其瑪麗娜·勒龐與其父相比減少了威脅感的個人特質”[14]。但是也必須看到,國民陣線依然反對法國政府在政治參與中推行性別平等的做法,在其黨內保持了不區(qū)分性別的運行原則。國民陣線黨內沒有專門設置提升女黨員領導力、保護女黨員的部門。在其內部運行的《章程》中,沒有任何關于性別平等或促進女性黨員發(fā)展的內容,“性別”“平等”“女性”等字眼均未出現(xiàn)。
總體看來,國民陣線的性別觀實際上保持了法國傳統(tǒng)的性別角色定位,如果說之前讓-瑪麗·勒龐言論更為極端,那么瑪麗娜·勒龐則根據(jù)時勢進行了調整,但仍然保持了基本內容,即不否認女性對社會的價值,但強調女性的位置在家庭中。話語的轉變并不意味著國民陣線摒棄了其傳統(tǒng)立場。法國巴黎政治學院學者雅尼娜·莫敘-拉沃(Janine Mossuz-Lavau)提醒說:“瑪麗娜·勒龐所提出的綱領中,強調的仍然是生育?!狈▏鴮W者塞西爾·阿爾度伊(Cécile Alduy)則簡稱之為“話語的裝飾”[15]。
盡管遭到批評,瑪麗娜·勒龐通過其性別話語的轉變迅速獲得了一部分女性選民的支持,尤其是35-49歲年齡段的女性。法國民意調查機構Ifop的觀察員熱羅姆·富爾蓋分析認為,這個年齡段的婦女更為關注安全問題、育兒問題和青少年犯罪問題,同時也受到工作和家庭雙重壓力的干擾,所以更容易被國民陣線所吸引,尤其是普通階層的婦女[16]。在讓-瑪麗·勒龐擔任黨魁時期,國民陣線對于女性選民來說幾乎是最沒有吸引力的政黨,其本人也遭到多數(shù)女性選民的厭惡[17]。但瑪麗娜·勒龐在2012年總統(tǒng)大選中,獲得選票的近半數(shù)來自于女性選民,女性選民比例約為18%;而2007年總統(tǒng)大選中,只有7%的法國女性選民投票給國民陣線,低于10.44%的男性選民投票率[18],其性別話語的成功可見一斑。
結語:2017年4月,法國總統(tǒng)大選中,瑪麗娜·勒龐擊退了左右大黨候選人,和馬克龍這匹黑馬一起進入總統(tǒng)選舉第二輪。雖未能獲勝,但已經顯示了國民陣線在選民中影響力的上升。其家庭政策是吸引女性選民尤其是普通階層女性選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國民陣線性別話語的轉換吸引了選民,同時也影響著選民尤其是女性選民的性別觀。其性別立場不僅會影響到法國女性的生活方式和自我價值認定,可能也會影響到整個法國社會的性別平等觀。這意味著,法國社會未來要面臨極右思想、民粹主義在性別平等領域中抬頭的挑戰(zhàn)。而在當前語境下,國民陣線將女性生育、就業(yè)、安全等問題進一步與移民問題連接,使之成為其參與博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使得這一挑戰(zhàn)具有了更為復雜的維度。
[1]彭姝祎:《法國極右政黨“國民陣線”緣何強勁崛起》,載《當代世界》,2014年第12期。
[2]Notre projet Programme politique du Front national,p.36. http://www.frontnational.com/le-projet-de-marine-le-pen/
[3]張 莉:《右翼民粹主義、選舉政治與法國國民陣線》,載《國際政治研究》,2007年第8期。
[4]費加羅報:“Un eurodéputé FN pr ne‘ledroit des femmes à rester chez elle”,http://www.lefigaro.fr/politique/le-scan/insolites/2015/03/26/25007-20150326ARTFIG00369-un-eurodepute-fn-prone-le-droit-des-femmes-a-rester-chez-elles.php
[5]《勒龐對法國性別平等署的2007年問卷的答復》,http://www.haut-conseil-egalite.gouv.fr/IMG/pdf/le_pen.pdf
[6]莫羅阿:《人生五大問題》,傅 雷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6年版,第27頁。
[7] Parité : combien de conseillèresmunicipales en 2014, http://www.vie-publique.fr/focus/parite-combien-conseilleres-municipales-2014.html
[8]Amandine Philippe,“Le FN et les femmes, un tournant féministe ?”,http://projet.pcf.fr/89398
[9]Mariette Sineau. Profession femme politique. Paris : Presses de Sciences po, 2001, pp.141-142.
[10]Véronique Helft-Malz et Paule-Henriette Lévy. Les femmes et la vie politique francaise. Paris : Puf, 2000, p. 82.
[11]法國國家統(tǒng)計局數(shù)據(jù):“Natalité - Fécondité”,https://www.insee.fr/fr/statistiques/1906667?sommaire=1906743&q=taux+de+natalite
[12]歐洲一臺官網:http://lelab.europe1.fr/avec-la-crise-migratoire-marine-le-pen-craint-le-debut-de-la-fin-du-droit-des-femmes-2649923
[13]國民陣線官網:“Communique de presse à loccasion de la journee de la femme”,http://www.frontnational.com/2016/03/communique-de-presse-a-loccasion-de-la-journee-de-la-femme/
[14]Nonna Mayer. “The Closing of the Radical Right Gender Gap in France ?”.FrenchPolitics, vol. 13, n°4, 2015, p.391-414.
[15]Cécile Alduy. “Nouveau discours, nouveaux succès”, Pouvoirs, 2016/2 (N° 157), p. 17-29.?
[16]“L’effet Marine, avocate et mère de famille moderne”,http://rue89.nouvelobs.com/2011/07/02/comment-le-fn-de-marine-le-pen-drague-les-meres-de-famille-211760
[17]Mariette Sineau. La force du nombre Femmes et démocratie présidentielle. Paris : L’édition de l’aube, 2010, pp.80-81.
[18]Marion Roucheux. “Présidentielle 2012 : une femme sur cinq vote Front National”, http://www.terrafemina.com/auteur/marion-roucheux_a312/1
2017-09-02
李洪峰,北京外國語大學法語系教授,主要研究法國政治、法國政治性別平等、法語國家與地區(qū)國情。
(責任編輯:王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