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琦
不久前,網(wǎng)絡上有一個與教師教學有關(guān)的比方。臺大教授黃武雄先生寫了一篇《父親的腳后跟》的短文,其內(nèi)容大體如下:黃先生小時候曾住在山里,父親帶著他入城,去城的路很長。每次父親走在前面,父親的步伐大而且快,他必須兩眼不停地盯住父親那雙破舊布鞋,一路不停地趕。有一天,天色已晚,路過一道鐵橋,一根根枕木的間隔比步子還寬,平時父親總會歇下來等他爬過去,或索性抱他過去,但這天不知父親心里牽掛些什么,等他爬過橋,抬頭一看,父親已經(jīng)“失蹤”了?!斑@條路來回已跟著父親走過二三十趟了,怎么一下子變得如此陌生?”一陣恐懼突然涌來,哭著等著在橋端的田埂上,黃先生苦苦思憶,辨不清家的方向,眼前呈現(xiàn)的總是那雙不?;蝿拥牟夹?。午夜時分,總算傳來了母親的聲音,后來才知道父親回到家竟還不知孩子早在半途就已丟失。今天,很多教師在上課,沒告訴學生“我們?nèi)ツ睦??”一上課就從定義入手,讓學生一步步陷在“推理”的泥坑里,演示例題也一樣,一步步非常嚴密、工整,每寫一行問一句“對不對?”學生看到的不是“路該怎么走”,只看到“布鞋不停地晃動”。一旦沒有“布鞋”在前面帶路,就不知家在何方?路怎么走?黃先生說,如果父親像趕牛一樣讓我走在前頭,告訴我回家的路上哪里有大榕樹,哪里有土地廟,哪里有鐵橋,我走過一趟,必定能熟悉回家的路。如果父親預先給我指明家的方向,畫一張草圖,指明哪條是近路,哪條是遠路,則我不僅不迷路,而且還可以代父親跑腿辦事。在今天的教室里,我們的學生不敢或不知問一句:“老師,我們?nèi)ツ睦??”老師總是滔滔不絕地講,一味要學生“尾隨”,甚至將學生“背著走?!秉S先生最后提出,教學不“背著走”,也不“尾隨”,至少要“趕牛教法”,最好要“明指方向,分析方法,隱藏推理”。
細細地品味之后,黃先生文中提到的一些道理,的確值得我們深刻反思。我們的日常教學有多少是將學生“背著走 ”的呢?我們在頻繁的課堂聽課、評課的實踐活動中,也實實在在發(fā)現(xiàn)了絕大部分教師上課存在的許多共性問題,我們應該怎樣去改進呢?如何去做到“明指方向 ”,實現(xiàn)有效的教學,使課堂教學高效呢?
一、做到科學有效備課,布置預習和復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我們都知道:要想上出讓孩子喜歡的課,聽得懂的課,易掌握的課,必須認真?zhèn)湔n。如何做到科學有效備課呢?首先,要了解學生不同的知識層次,然后把知識的來龍去脈搞清楚,把教材的知識點設(shè)計清楚,把相關(guān)要解決的問題理清楚。唯有如此,才能游刃有余地上好課。其次,要求學生預習的內(nèi)容也要布置得清清楚楚,絕不能上好一堂課,就拋下“把第幾頁到第幾頁的內(nèi)容預習一下,明天我們上這個內(nèi)容”等話。我們應該把下節(jié)課要上什么內(nèi)容,解決什么問題,達到什么目的,在前一節(jié)課的最后要向?qū)W生布置清楚,預習要作為作業(yè)的組成部分。為了有效地解決學生不預習的問題,必須動腦筋解決兩個問題:一是要讓學生對預習發(fā)生興趣,設(shè)計一些探究性問題,使學生有動力去預習。二是預習后要有所檢查,要動用一切評價手段,使學生主動預習。另外,要及時做好復習歸納工作。一節(jié)課、一個單元、一個階段的學習,都要及時進行歸納總結(jié)。要讓學生建立知識樹,哪些是樹根、樹干、樹枝、樹葉?有何關(guān)聯(lián)?如何應用?這樣一方面便于學生記憶,另一方面也便于知識系統(tǒng)化,有規(guī)律可循,使學生對學習充滿自信。
二、分組討論需追求實效 ,避免流于形式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老師經(jīng)常提出問題后,馬上讓學生分成兩人小組或四人小組來討論,表面上學生熱熱鬧鬧開展討論,實際上這種討論一般由這組的優(yōu)等生發(fā)表意見,信心不足者緘口不語,并惰于思考,懶于發(fā)言,最后教師找?guī)讉€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表達討論結(jié)果,就算完成任務。這樣做的結(jié)果是,個別替代小組,掩蓋了教學中存在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長此以往,教師就會摸不清實際情況。小組討論必須從教學實際和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fā),從多個角度、不同的側(cè)面,了解每個學生的真實學習狀態(tài)及學習實效,給每個學生以均等的參與機會,所以,教師應該注重分組討論的實效性,認真掌控局面,調(diào)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以獲得大面積的豐收。譬如,小組討論后,教師鼓勵成績差的學生發(fā)表討論結(jié)果,讓成績好的學生做補充。當然,每個老師都想過這個問題,甚至嘗試過很多方式,但如何使其更有實效,還需要我們努力探索和改進。
三、課堂的提問要擊中思維的燃點
課堂教學中,有些時候 “滿堂問”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這種“滿堂問”多是教師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提問學生,引導學生逐步對所提問題進行探索,得出結(jié)論,進而獲得新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培養(yǎng)獨立思考,獲得知識的能力。但是,有時我們教師會明顯存在使用不當?shù)默F(xiàn)象。我們常犯提出缺乏知識內(nèi)在聯(lián)系性、邏輯性的“問”, “問”的學生暈頭轉(zhuǎn)向,甚至還有的“問”嚴重偏離知識目標。因此,我們教師應該嚴肅要求自己認真設(shè)計,學會科學的提問,嚴格審查自己設(shè)計的問題“問”的是否具有提綱挈領(lǐng)的作用,每個提問之間是否能使知識體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有機的銜接,問的是否有重點性和層次性;能否換個角色提問?就是說由上、中、下三種不同類型的學生,就自己的知識疑點,向老師發(fā)出提問?以實行真正意義上的師生互動,從而真正發(fā)揮課堂提問的作用。當然,這對教師自身的提高也很有幫助。
四、合理使用激勵與賞識
激勵是課堂教學中的常規(guī)機制。從心理學的角度上看,每個人都有被他人欣賞的心理需要。教師中肯的表揚、賞識,可以使學生產(chǎn)生愉悅心理,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習自信力,挖掘?qū)W生學習潛能,積極進行獨立思考并形成學習能力的有效手段。然而,我們看到有些教師卻在課堂教學中存在賞識、表揚使用不當?shù)默F(xiàn)象。如,我們英語老師在一堂課中,常掛在教師嘴邊的就是 “ Very good!” “Well done!” “Super!”這些常用的贊語,用來評價學生,確實讓學生有種成就感。但是我不太贊同有些老師非得讓全班同學對某個回答表現(xiàn)不錯的同學鼓掌之外,還得齊聲贊美“Good! Good! You are very good!”等。我覺得對學生的表揚、賞識、評價,一定要符合學生的實際年齡、心理和知識認知水平,要實事求是、中肯、客觀地予以贊揚與賞識;運用的語言要有誠意和新意,使激勵機制充分發(fā)揮應有的作用。
五、統(tǒng)籌規(guī)劃時間,靈活使用教案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課堂教學中,存在一種這樣的現(xiàn)象,在教學中雖有教學設(shè)計方案,但使用不當,精講不到位,從而造成課堂教學效率低下。例如,本來設(shè)計好的一堂課的教學內(nèi)容,往往在實際教學中卻只能完成1/2或2/3。就其具體原因,是因為組織的一些教學活動,收獲低效。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教師有很大的責任。上課時對知識重難點把握不準,出現(xiàn)時間分配上的不合理現(xiàn)象,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并制約著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益的提高。教而有法,課程目標清楚,課堂教學層次清晰,師生、生生之間的活動和對話、討論的計劃性還是必需的。要科學地使用教案,對課堂講、練內(nèi)容、時間要有大致的明確劃分,教師對學生的課堂活動也要進行科學有效的引導和掌控。適時對課堂活動進行總體歸納和評價,對學生到底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問題需要解決做到心中有數(shù)。教師的教案要科學合理地使用,根據(jù)教學實際加以取舍,做到精講、點撥、疏導、總體構(gòu)思和總體控制有機結(jié)合,以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什么是“有效教學”(effective teaching)?作為教師的我們不能不認真思考這一問題。課程改革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而一個“有效教學”的課堂總是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自覺、投入、有效的學習。讓我們積極探索,不斷嘗試,為追求高效的課堂而努力。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