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凝異
『出城東北二百里,有山石突出如嘴。﹄石嘴山,因此而得名。在石嘴山人的口中,這里是一個匯集五湖四海的江湖,京劇、秦腔、豫劇……隨著當年建設石嘴山的人而來,在賀蘭山下生根發(fā)芽。歲月洗禮,過往的歷史如同流經而過的黃河,在這里緩緩地停下腳步,滋生出許多寶貴的手藝和文化,成為當地人豐富多彩的民間生活。
曲留塞上情
早上8點多,楊達吾德打開窯門,搬出一個個圓圓的匣缽,將三四十平方米的院子填得滿滿當當的。匣缽里,裝著他前天燒制的泥哇嗚。泥哇嗚是一種土制樂器,只有兩個孔,因吹出來“嗚嗚哇哇”的聲音而得名。楊達吾德小時候,身邊人都會吹泥哇嗚。但現在,只有他一家子在制作了,求人來學也無門。
20年前,他想以這門手藝為生,開始對泥哇嗚做改造,兩孔變成五孔,再到七孔、十孔,只能發(fā)出“嗚哇”聲的泥哇嗚,已能吹出完整的曲子了。在寧夏地區(qū),泥哇嗚多為扁豆形、牛頭形、牛角形和魚鳥形,上面刻著植物、花卉和傳統紋樣,而做泥哇嗚的泥料都來自離他家不遠的西大灘。楊達吾德的家在沙湖旁的一個回族聚集院落里,紅磚壘砌的房屋只有一層高,全是平平的頂。小巷盡頭,看見門口擺著成排的、半人高的大缸,就知道他的家到了。也可以高聳的煙囪為地標,那是楊達吾德燒泥哇嗚的窯。
窯內高近兩米,左右有兩個大窗口,封得嚴密厚實。因為石嘴山產煤,楊達吾德自然以煤做燃料。“每次燒窯,是在凌晨2點40點火,燒制19個小時到第二天晚上約10點,再自然冷卻一晚,第三天上午七八點開窯?!睏钸_吾德一邊在泥哇嗚上打眼,一邊和聲細語地述說著。每一窯,可以燒1 200個泥哇嗚。過去的人們,是用蒿草給自然陰干的泥哇嗚上色,或在表面涂以豆油、胡麻油,避免泥哇嗚表面起泥、回潮。而經過燒制的泥哇嗚,就能更長久地保存了。
如今走市場的泥哇嗚多用模具壓制成形,但放氣、打磨、鉆孔、打眼、燒制全都需要手工的參與。若有定制,楊達吾德便從塑形開始純手工制作傳統牛頭形泥哇嗚,一天能做兩個。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楊達吾德希望能將泥哇嗚帶入高端市場。在拓寬泥哇嗚音域的同時,并在材料上做改變?!皩幭囊渤鲎仙埃驮谔柹礁浇募t寺堡,看,多細膩,不比宜興的差?!闭f著,他吹響了16年前做的那個大型泥哇嗚,低沉而悠揚,讓人仿佛回到了古代的邊塞。
家鄉(xiāng)就是最美的畫面
在石嘴山北武當廟,有一種有著悠久歷史的佛教音樂。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徐建業(yè)76歲,是位老中醫(yī),平時在平羅縣坐診,只有北武當廟舉辦大型活動時,才從幾十千米外趕回。北武當寺廟音樂既有文樂的婉轉優(yōu)美,又有武樂的高亢激昂。文樂在當時主要以工尺譜記譜,而武樂則以一種叫渣渣子的古老方式記譜。這是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后,慈禧太后逃往西安時,隨行的僧人留在寧夏的。
如今徐建業(yè)只能利用閑暇時間整理北武當寺廟音樂。為了讓后人看懂、聽懂這門從宮廷傳出的佛教音樂,他已經將200多首曲目用簡譜整理記錄。
來石嘴山以前,以為她是一個傳統的北方小城,沒有山、沒有水,冬季光禿禿的蒼茫一片。不想這里樹木成林,紅的、黃的、綠的,五彩繽紛。湖泊碧水茫茫,鳥雀隨處可見。彩云橋、追月橋兩兩相望,靈氣活現。
這些,都被折紅旭用剪刀記錄下來。
折紅旭愛剪紙,尤其鐘愛創(chuàng)作大型剪紙作品,最長的是120米的《毛主席誕辰120周年》?!耙坏都?,就是100張,重量不能超過4斤半,這樣刻紙才會有產量?!币驗榧?zhí)。质谴笮妥髌?,折紅旭把剪紙以書畫的方式裝裱,重要的作品,還會親自送到楊柳青去裱。折紅旭的思維比較超前,她做剪紙培訓,走鄉(xiāng)下進學校;也用電腦設計圖紙,以公司與大師、農戶、協會合作的方式制作剪紙作品,還開發(fā)剪紙圖樣的馬克杯、折扇等旅游產品,讓大家?guī)Щ夭灰粯拥氖焐蕉Y物。
與折紅旭不同,朱良璿對石嘴山的愛,都藏在自己的屋子里。
朱良璿75歲,腿腳不便,身體不好,12℃的氣溫,他已經帶上了手套,但全程都樂呵呵的,偶爾還來兩句秦腔。朱良璿愛畫畫,他的作品看似油畫又不是油畫,卻十分逼真。這全賴于他使用的繪畫工具——電烙鐵。一般的烙鐵畫,是用烙筆直接在木板上烙,但朱良璿會先畫水彩,再在畫面上用烙筆游走?!爸灰庸P走過的地方,顏色就會更鮮亮?!崩予F畫的繪制工藝并不復雜,但要掌握恰到好處的火候就難了。幾十年來,石嘴山的一山一石,一景一物,都濃縮在老人的心血里。曾是文藝積極分子的朱良璿,說起烙鐵畫總涌起無以言表的滿足感。他說自己的前半生是站在舞臺上,后半生是坐在畫布前度過的。
從古至今故事多
作畫,是一種常見的記錄生活的方式,而對于大武口區(qū)的陶瑞珍來說,葫蘆就是她這種生活方式的引導者。在陶瑞珍的家可以看見一座山,前院后地,都是用來種葫蘆的。每年3月播種,6月捆扎葫蘆,8月選果雕刻,9月摘取、陰干葫蘆,10月扯藤晾曬土地,余下的時間,就是打皮和畫葫蘆了。油錘葫蘆、亞腰葫蘆、疙瘩葫蘆……陶瑞珍都種得有。葫蘆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還不能連續(xù)兩年種在同一個地方。今年種葫蘆的地,第二年得在原地種蔥殺菌,待到后年才能又種葫蘆。種葫蘆,花去了陶瑞珍太多時間,她說基地現在七八人畫葫蘆,自己畫葫蘆的時間太少了,但臉上,卻綻放著收獲滿滿的笑容。
畫山、畫水、畫葫蘆,在平羅縣王洪喜的筆下,他畫平羅古城,過去那個不復存在卻文化依然的地方。王洪喜是典型的北方男人,聲音洪亮、熱情滿滿,家里的兩間房,大的做畫室,小的是臥房。他說自己是農民,只能畫農民畫:回族趕集的市場,姑娘穿大花袍;院子里的雞長得太普通,他描上孔雀羽;收獲季節(jié)到了,高粱直入云空……王洪喜對畫畫的執(zhí)著,令人難以想象。18年前決定以《清明上河圖》為樣本畫平羅古城后,王洪喜就沒少跑路?!坝窕书w旁有間裁縫店,黃河大橋是木結構,胭脂水粉店在二樓……”四處找上了年紀的老人聊天,是他最大的樂趣。18年過去,125米的《平羅古城》還有最后15米就完工了。王洪喜想辦一次畫展,讓石嘴山的人民看看自己生活的地方,過去是什么模樣。若有興趣,你也可以到石嘴山走走,看看“塞上江南”這豐富多彩的歷史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