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磊
在我還小的那個年代,孩子們對于甜味的東西總是十分向往。雖然不能像城里的孩子那樣可以時常吃到糖果,但鄉(xiāng)下孩子也有一些他們特有的辦法弄到甜的東西吃。比如春天的時候,我們會用很少的那點壓歲錢買一點帶糖心的麻團;夏天,大家就把剛收割的不結果實的玉米秸當作甘蔗一樣來享用;當秋風呼呼吹過的時候,我們則守在桑樹下,等著那紫紅紫紅的桑果一個個落下來,然后吃得滿嘴烏黑。而新年快到時,我們就盼著臘八節(jié)的到來,童謠里也唱著: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是啊,那甜蜜的臘八粥可是讓我們饞了整整一年呀。
不管家境怎么樣,大人們在做臘八粥的時候是從來不吝嗇放糖的,因為人們都曉得,從古到今臘八粥有感恩和祝福的意味在里邊,誰的心里沒有一些謝意想要表達,誰不希望自己家的臘八粥比別人家的更好吃并且更體面呢。
在南京老家的時候,臘八粥一直都是母親和嬸娘她們做的,整個過程會延續(xù)好幾天。因為那個時節(jié)正是農閑的時候,人們可以用更多的時間來籌備食材,供銷社的柜臺里也提前擺出了糯米、花生、黃豆、紅棗,還有憑票才可以買的白糖紅糖。古代傳說中的皇家和大的寺院的臘八粥里還要放蓮子、白果、桂圓、百合、核桃仁、葡萄干等上等貨,這些我們自然都不容易吃到。每家做的臘八粥用料不完全一樣,但做法卻都差不多。比較講究的人家還要把一些東西先用油炸一炸,那樣做出來的粥不但更香而且更好看。
每個臘八節(jié)的日子都是那么地不同尋常,它就跟端午節(jié)煮粽子,就跟除夕守歲一樣讓我們恨不得久久地拉住這段時光。記得那會兒總是要在頭天晚上就把干貨用水浸泡,然后五更天就開始用柴火灶慢慢熬,火不大,豆子和米要最早下鍋,還需不時地翻動,免得粘鍋起煳。太陽出來了,炊煙漸漸散去,就可以吆喝左鄰右舍的孩子來喝粥了。按風俗習慣臘八粥最好是要讓別家人先品嘗的,如果只是獨享就不好表達謝意了。這時的粥濃濃的、燙燙的,面上還泛著一點油亮的光澤,吃到口里各種食材雖然綿軟卻又都能用舌頭感知到。這樣的粥端到眼前,揉一揉惺忪的睡眼,哪里還有一點點整夜守望的倦意。那時我的家境也不怎么好,可新的一年不管會怎么難,不管會遇見多少苦,至少都是從這個甜甜的早晨開始的,這甜滋滋的味道對我們是那么珍貴,是一直可以美到心里去的。
沒有人告訴過我臘八粥的來歷,其實我們關心的是自己家的臘八粥的口味如何,有多少人品嘗并贊美過,同時關心的是這個節(jié)日給這個家庭帶來了多少歡樂。誰又會在意這個節(jié)日是什么時候開始有的,以及它又有著怎樣的意義,自己生活的甘苦又關古人什么事呢。
唯一的傳說是爺爺說給我的。南京這個地方好多傳說都與明太祖朱元璋有關,這個故事也是從他說起。說的是朱元璋小時候有一次干活犯了錯,東家罰他不給飯吃,而他卻在土屋里發(fā)現(xiàn)了一個耗子洞,洞里居然挖出好些谷物以及果仁紅棗,他就毫不客氣地把這些東西混在一起煮了充饑,味道竟然很好。當了皇帝以后,他就叫人按當時的記憶熬了一鍋粥,吃的時候正是臘月初八,于是就取名叫臘八粥了。這個故事是我在夏夜里躺在涼席上聽爺爺講的,它并不勵志,甚至還稍帶著調侃,它淳樸得就像是鄉(xiāng)下人自己經歷過的事一樣。是的,臘八節(jié)本來就是屬于鄉(xiāng)下人自己的,它是我們在清苦的日子里自己給自己的一個小小的饋贈。
很巧的是,曹雪芹在《紅樓夢》里也繪聲繪色地寫了一段有小耗子參加的臘八節(jié)的故事。那是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語,意綿綿靜日玉生香”。這一回里寶玉極盡調笑之能事,把個黛玉弄得樂也不是惱也不是。寶玉在那段話里,先說揚州有座黛山,山上有個林子洞,再說洞里的一群耗子在煮臘八粥,果品里差了一些香芋,也不知怎么,一只小耗子竟搖身由香芋變成了香玉小姐,一下子就把林黛玉三個字活生生安在了小耗子身上。這段文字里寶玉借耗子精之口說出了臘八粥中的五味果品,“一紅棗,二栗子,三花生,四菱角,五香芋?!辈苎┣勰晟俚臅r候是住在南京的,過著錦衣玉食的日子,五次接待過康熙皇帝的江南織造署當然拿得出上好的果品,然而在他筆下出現(xiàn)的臘八粥倒也未見奢華。不過雖說這五種食物也非珍饈之類,尋常人家的臘八粥里有這其中的兩三個大概就可以知足了。更何況,普通的香芋在有情人的眼里也是可以變成香玉的。
后來我漸漸長大了,也知道了一些關于臘八節(jié)的來歷,有的說它起源于宋代,有的說它傳自于印度并且與佛祖有著不解之緣。而我最愿意相信的是,我們的先輩只是借此表達對于土地和幫助過自己的人的一種感激。南京話的發(fā)音里,“臘八粥”是“臘八?!保J亲8?,那其實就是把在土地上收獲的最好的東西集中起來先給他人再給自己品嘗,以表達對彼此的祝福。老家八卦洲沒有寺廟,早聽說長江對面的棲霞寺每年都有僧人在臘八節(jié)這天在寺前熬粥,既是一種施舍也是表達對香客的感激,還聽說這善事一直延續(xù)至今,這是一件多么動人的事?。?/p>
現(xiàn)而今我已不太吃甜食了,也真的沒什么食物讓我們心心念念地牽掛著。但臘八粥的香甜以及被這香甜熏染的歲月卻時時會被從心底喚起,我懷念那些個清清朗朗知冷知暖的日子。每每接到母親叫我去吃臘八粥的電話,不管多冷的天,都會心頭一熱,我想,臘八粥還是和小時候那樣,帶給我的就是簡簡單單的一點期待和實實在在的一份甜蜜和溫暖,這世上有什么比這還珍貴呢。
今年臘八節(jié)前一天的早晨,有一位鄉(xiāng)下的老人來探望我,看到他瘦小的有點殘疾的身影立在寒風之中,我趕緊加了油門過去。當我把車停在他身邊時,我真的擔心車子帶起的風會讓他有點吃不消。我趕緊把他讓上車,不知怎的,那一瞬間,我腦海里油然浮現(xiàn)出了在從前課本里讀過的張潔的《拾麥穗》里的情景。
是啊,也是在那個臘八節(jié)的頭一天的下午,村頭的柿子樹下,小女孩在寒風中站了很久,她沒等到那個賣灶糖的老漢,她不是為了一塊灶糖或一把紅棗,那是對一種純樸的疼愛的深深的依戀,女孩知道老漢為什么疼愛自己,無非就是因為自己是一個貪吃的,因為長得不好看而又沒人愛的小女孩。女孩長大以后,“總感到除了母親以外,再也沒有誰能夠像他那樣樸素地疼愛過我——” 老漢老去了,再也不會來了,那天,女孩在那棵柿子樹下哭得很傷心。文中有一個高高掛在樹梢上的紅紅的小火柿子,風吹不下來,雨打不下來,雪壓不下來。我想,那個紅得透亮的小火柿子就是留在女孩和老漢心里的一絲人世間最質樸的溫暖,它應該永遠都不會落下來,因為即使生命結束了,它和他也會一起成為永恒的。
真的不是有意把這兩個老漢扯在一起,那個賣灶糖的老漢我很久沒想起了,而在這個臘八節(jié)前的早晨,身邊的這個老漢卻讓我想起了這么多,讓我在心底涌起一種酸酸的卻又比臘八粥還要甜的東西。
與這位老人的相識是在幾年前的臘月,天上飛著一點雪花,我是因為春節(jié)走訪去了他們家,在他家十分簡陋的堂屋坐下。老人因為小時候生病,腳有點跛。他沒有上過學,五十歲以前基本上靠幾套雜耍技藝四處賣藝為生。然而就在這種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里,他在垃圾堆邊上和醫(yī)院門口先后撿到了四個女嬰。他收養(yǎng)了她們,一邊流浪討生活一邊養(yǎng)大了她們?,F(xiàn)在,老大已經出嫁,老二大學畢業(yè)后在鄉(xiāng)里工作,還有兩個在讀書,小的還在讀小學。他平靜地說著他的往事,嘴角時而上揚一下,仿佛是在微笑,仿佛剛剛說的這許多苦難他都不曾在意。他指了指廚房告訴我,馬上過年了,他的幾個女兒都很懂事,知道父親想她們了,都要回家來了,他正在燉肉等著她們呢。
后來我和這位老人成了朋友,他雖然沒有上過學,卻見識多多,我們無所不談。他家沒有什么生活來源,日子仍是很艱難,但老人卻很少在人前提起這些,他還自愿干起了義務森林防火宣傳員,他對我說,他這一家是吃百家飯活過來的,自己一直沒忘記感恩。
老人告訴我說,他這次給我?guī)砹艘稽c葛粉,是他自己到山上刨來的,比我外面買的肯定好,他還告訴我,要是你家煮臘八粥,最后起鍋時放一些,又營養(yǎng),粥也更濃。他走的時候晨霧還沒有散開,我送出很遠,看著他有些蹣跚的身影越來越模糊,我又想起明天就是臘八節(jié)了。母親的電話還會打過來,老人的女兒們也會回家,而此刻我們大家的心里應該早已盛好了一碗熱騰騰甜滋滋的臘八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