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龍山
涼州區(qū)中壩鎮(zhèn)衛(wèi)生院中醫(yī)內科,甘肅武威 733000
在中醫(yī)內科疾病脾胃氣虛證中應用四君子湯的分析
張龍山
涼州區(qū)中壩鎮(zhèn)衛(wèi)生院中醫(yī)內科,甘肅武威 733000
四君子湯在中醫(yī)內科疾病脾胃氣虛證臨床治療中的應用較為普遍,已獲取良好的治療效果,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大大減輕患者的痛苦,且在臨床治療長時間應用中,延伸出多種加味方,提高藥物的針對性,擴大應用范圍,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恢復患者脾胃臟器的正常功能,促使患者身體健康的恢復,在臨床治療中需進一步提高藥方的應用價值,以增強臨床治療效果。
中醫(yī)內科疾??;脾胃氣虛證;四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
中醫(yī)內科疾病脾 胃氣虛 證[1]屬于我國 臨 床 治 療 中 較為普遍的一種疾病,具備誘因多、病機復雜等特征。脾胃氣虛證以年齡、心思重、過度勞累、飲食不規(guī)律等為主要誘因,患者常表現出精神狀態(tài)不好、腹脹、舌苔發(fā)白、呃逆、消瘦、面色發(fā)黃、脈搏無力等,治療不及時,會導致患者出現胃腸疾病、厭食等并發(fā)癥。 在傳統(tǒng)治療中多以中西醫(yī)結合、西醫(yī)等方式進行治療,但是未具備明顯的針對性, 因此多數患者的臨床療效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有的患者并發(fā)多種并發(fā)癥,大大增加患者的痛苦。 在中醫(yī)中,脾胃屬于五臟的根蒂,因此在治療過程中需重視患者的 脾胃。 四君子湯[2]屬于脾胃氣虛 證 臨 床 治 療 中使用較為普遍的方劑,因此得到廣泛的應用。
1.1 四君子湯組方
四君子湯在北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最早被提及,主要包括四種藥材,其組方如下:去皮茯苓:15 g、人參:15 g、白術:15 g、炙甘草:6.1 g,上述 4 種藥材需水煎12 h,口服用藥,并可在口服過程中,增加白湯或者是食鹽少許以用于調味。
1.2 四君子湯功能與作用
在臨床治療中使用四君子湯,主要是因為其具備益氣健脾功能,在脾胃氣虛證的臨床治療使用較為普遍。四君子湯在運化、納谷乏力、脈弱、食少等患者的治療中適用。 脾胃虛弱的患者普遍存在氣短乏力、氣血生化不足、語言低微等情況;脾胃失調的患者會出現食欲降低、濕濁內生等癥狀。在傳統(tǒng)中醫(yī)中普遍存在這樣的認識:中焦脾胃氣虛患者普遍存在脈虛弱、舌淡等癥狀。 而四君子湯中的人參屬于常用的一種強壯滋補的藥物,以人參多糖、人參皂苷為主要成分,具備提高免疫力、健脾養(yǎng)胃、安神益智、補脾益肺等的功能,充分發(fā)揮甘溫益氣的作用,屬于君藥,在失眠、心悸等癥狀的臨床治療中使用較為普遍,對患者的內分泌系統(tǒng)進行調節(jié),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增強神經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白術以維生素 A、蒼術酮、蒼術醇、揮發(fā)油等為主要成分,具備增加食欲、止汗、燥濕利水、健脾和胃、安胎、化痰、補脾益胃等的功能,屬于臣藥,在食欲下降、虛脹、小便不利等癥狀的臨床治療中使用普遍;炙甘草性平、味甘,主要成分為黃酮、三萜類等,具備鎮(zhèn)咳祛痰、抗炎、抗?jié)兊鹊墓δ?,屬于該組方的使藥,能夠調和諸藥,主要針對脾胃虛弱、中氣不足、咳嗽氣喘等臨床癥狀進行治療;茯苓味甘、性淡,具備健脾寧心、緩解心悸、止咳化痰、消化通便、改善失眠與肩背酸痛等的效果,能夠治療驚悸失眠、心神不安、脾虛食少等癥狀,屬于該組方中的佐藥。諸藥聯(lián)用,能夠有效緩解中醫(yī)內科疾病脾胃氣虛證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尤其是益氣健脾作用明顯,在脾胃氣虛證的臨床治療中較為適用。特別是白術和茯苓的聯(lián)用,可有效保證健脾祛濕功能發(fā)揮的充分性。
2.1 四君子湯的應用
脾胃氣虛癥患者,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正氣不足,脾胃氣虛癥屬于中醫(yī)內科臨床治療中的一種常見疾病,在其臨床治療中,四君子湯的應用較為普遍,常作為一種補氣劑適用,尤其是在食少氣短、脈虛弱、舌淡苔白、面色晄白等癥狀患者的臨床治療中較為適用。在實際臨床中使用時,還可用于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等脾胃疾病的臨床治療。醫(yī)生可以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藥物加減,以有利于患者調氣、安神。如果患者存在心悸失眠癥狀,需加入酸棗仁:5.1 g;如果患者存在嘔吐癥狀,需加入半夏:3.1 g,以用于止吐;如果患者存在痞滿腹脹的癥狀 ,需加入陳皮:10.1 g、枳殼:10.1 g 等,以用于行氣寬胸;如果患者存在腎陽虛證的癥狀,需加入附子:8.1 g,以用于溫腎助陽;如果患者存在心神不寧的癥狀,需加入棗仁:3.1 g,以用于寧心安神。 就臨床治療疾病而言, 該組方在多種疾病的臨床治療中均可使用,特別是加味方的臨床使用極為廣泛。
2.2 四君子湯加味方的應用
2.2.1 六君子湯 最初出現在《醫(yī)學正傳》中,以四君子湯為基礎,再加入生姜:3 片、大棗:2 枚、陳皮:3 g、半夏:4.5 g,以充分發(fā)揮益氣健脾、燥濕化痰等的作用,有利于患者排痰。 六君子湯在胸圍痞悶、嘔逆等的脾胃氣虛合并痰濕證患者的臨床治療中較為適用。
2.2.2 異功散 異功散最早出現在《小兒藥證直決》中,以四君子湯的組方為基礎,加入大棗、生姜、陳皮等藥材,餐前溫服,3 次/d,以充分發(fā)揮益氣健脾、行氣化滯的功能,在臨床治療中主要針對脾胃氣虛兼氣滯證進行治療,尤其是嘔吐泄瀉、胸圍痞悶不舒以及飲食減少等癥狀的臨床治療效果極為顯著。在現階段我國的臨床治療中, 異功散在小兒消化不良的臨床治療中使用普遍,且療效良好。
2.2.3 保元湯 最早出現在《博愛新鑒》中,其組方如下:炙甘草:3 g、肉桂:1.5 g、黃芪:9 g、人參:3 g、生姜:1 片,用水煎服,以發(fā)揮益氣溫陽的作用,在虛損勞怯、元氣不足、倦怠乏力等患者的臨床治療中使用較為普遍,且對小兒痘瘡的臨床療效也較為良好。
2.2.4 香砂六君子湯 在《古今名醫(yī)方論》中有對香砂六君子湯的記載,組方如下:人參:3 g、半夏:3 g、砂仁:2.5 g、木香:2 g、白術:6 g、陳皮:2.5 g、甘草:2 g、生姜:6 g。 香砂六君子湯具備行氣溫中、益氣化痰的功能,在嘔吐痞悶、痰阻氣滯、不思飲食、氣虛仲滿等癥狀患者的臨床治療中使用普遍。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日常飲食與生活等方面的變化較大,且工作壓力增加明顯,造成胃氣不調、脾氣失衡等現象的出現。中醫(yī)內科疾病脾胃氣虛證屬于臨床治療中多發(fā)的一種疾病,以中醫(yī)角度入手,常見脾胃氣虛、正氣不足的患者,以心思重、勞累過度、暴飲暴食、飲食不規(guī)律等為主要誘因,主要臨床表現是脈搏緩慢無力、面色發(fā)黃、氣短、大便較稀、消瘦、呃逆、舌苔發(fā)白、精神狀態(tài)不好、腹脹、四肢寒冷、口唇干燥等,一旦治療不及時,患者會出現胃腸疾病、厭食等多種并發(fā)癥?,F階段,常規(guī)藥物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遠期療效不理想,且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起效時間較長,藥物依從性不好,增加患者的身體痛苦與精神壓力。《黃帝內經》中將中醫(yī)內科疾病脾胃氣虛證形容為“脾氣之虛形容而枯”。 在中醫(yī)中,胃屬于受納水谷的主要器官,脾主要負責運送水谷精微物質至全身,人體中的脾胃健運,那么氣機順暢,有升有降,秩序井然,若脾胃氣虛,那么氣機升降不正常,秩序混亂,水谷不運,會導致腹瀉、嘔吐、呃逆、腹脹等疾病的出現[3]。 一般情 況下,中醫(yī)內科 疾 病 脾胃氣虛證患者 的 心理調節(jié)能力不強,無法正常休息,影響患者身體機能。患病早期,患者的臨床癥狀不顯著,無法及時發(fā)現病癥,女性患病初期,白帶量增加顯著,且暗黃,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近幾年,隨著我國醫(yī)學水平的不斷提高,中醫(yī)治療受到重視,在中醫(yī)內科疾病脾胃氣虛證臨床治療中,四君子湯得到廣泛的應用,且臨床療效較為理想。 四君子湯中的微量元素、三萜類、茯苓含多糖、氨基酸等的含量較豐富,且主要成分是茯苓三萜茯苓聚糖,具備抗腫瘤、抗炎、提高免疫力等的功能。四君子湯在脾胃氣虛證臨床治療中的應用已超過數百年,功效顯著,且在長時間的臨床應用中,逐漸延伸出六君子湯、異功散、保元湯、香砂六君子湯等加味方,其中六君子湯具備益氣和胃、燥濕化痰等的作用;異功散具備行氣化滯的作用;保元湯具備補氣的作用;香砂六君子湯具備行氣溫中的作用,在寒濕氣滯證的臨床治療中的使用較為普遍。 就四君子湯與加味方的主治疾病與功用而言,上述藥方均能夠治療脾胃氣虛證,但在具體使用時,存在較大差異,需醫(yī)生以患者的實際病情為基礎實施辨證施治,以增強患者臨床治療的 針 對性。 與佘繼先[4]的探究結果相 差不 大??梢姡木訙谥嗅t(yī)內科疾病脾胃氣虛證臨床治療中的應用,具備積極作用,能夠將患者的脾氣與胃氣控制在正常范圍中,以減輕患者的痛苦,調整患者氣血,緩解患者并發(fā)癥,提高睡眠質量,有利于患者身體健康的恢復。
綜上所述,在中醫(yī)內科疾病脾胃氣虛證中應用四君子湯,不僅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增強患者的機體免疫力,而且具備良好的經濟性與安全性,降低復發(fā)率,且對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影響較小,維持患者脾氣、胃氣升降的平衡,促使患者身體恢復健康,可在臨床治療中進行推廣。
[1]胡 銀 柱.四 君 子 湯 治 療 內 科 疾 病 脾 胃 氣 虛 證 的 療 效 分 析[J].光 明中醫(yī),2015(9):1894-1895.
[2]傅 冬 生.關 于 四 君 子 湯 在 中 醫(yī) 內 科 疾 病 脾 胃 氣 虛 證 中 的 應用 分 析[J].醫(yī) 學 信 息,2016,29(10):214-215.
[3]史 守 彤.四 君 子 湯 在 中 醫(yī) 內 科 疾 病 脾 胃 氣 虛 證 中 的 應 用 分析[J].光 明 中 醫(yī),2016,31(19):2775-2776.
[4]佘繼先.四君子湯治療中醫(yī)內科疾病脾胃氣虛證 100 例療效 觀 察[J].中 國 社 區(qū) 醫(yī) 師,2016,32(18):93,95.
R259
A
1672-5654(2017)02(a)-0197-02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04.197
2016-11-10)
張龍山(1971.3-),男,甘肅武 威 人,大 專 ,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中醫(yī)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