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高中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上教師對于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直接影響著學生的閱讀習慣、閱讀質(zhì)量與閱讀速度。在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學生如果在閱讀過程中的效率較低,將會浪費很多的時間。如何提高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整體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已經(jīng)成為語文教學中一個重要的課題。
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是提高教學效率最有效的方法。教師在課堂上,應注重對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fā)。這就需要教師在講課之前對課文有充分的理解,并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將文章中可能會吸引學生的地方作為導入點,制作相關的教學方案,以便在課堂上能夠指引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激發(fā)學生對文章的閱讀興趣,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想要去閱讀課文,了解文章的內(nèi)容,學生就會以比較專注的狀態(tài)來進行閱讀,使得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以《裝在套子里的人》為例,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先給學生播放相關圖片,圖片中有一位先生走在街上,他的衣服裹得嚴嚴實實,耳朵里塞著棉花,臉上的墨鏡差不多把整張臉都蓋住了,而此時,天上艷陽高照,街上的其他人都以奇怪的眼神看著他,還有人在他身后指指點點。教師可先讓學生認真觀察這幅圖,再對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這位先生在這么熱的天氣里,要把自己包得跟粽子一樣?難道他是明星,怕被粉絲認出來?還是在逃嫌疑犯,害怕被警察抓住?還是他患上比較特殊的病,醫(yī)生讓他多穿衣服?當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之后,教師讓同學們翻開課本,閱讀文章《裝在套子里的人》,然后告訴他問題的答案。此時,學生就會懷著極大的好奇心進行閱讀,從而達到很好的閱讀效果。
二、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
有些文章閱讀難度比較大,閱讀過程也比較枯燥,例如一些科技說明文,或者是一些古文等,學生對文章理解不夠透徹,在閱讀過程中會產(chǎn)生排斥的心理,以至于閱讀時注意力難以集中,導致閱讀速度較慢。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可以為學生制定一個閱讀的目標,或者教會學生一些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梢宰寣W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一定的閱讀量;在學生進行閱讀之前,對學生提出一些跟文章相關的問題,或者讓學生參看課文后面所提的問題,并帶著問題在文中找答案。學生看到問題,對于閱讀過程中需要掌握的要點就會有一定的了解,在進行閱讀時,會對相關的信息給予重視,從而降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注意力分散的概率,將閱讀的速度提升上來。
以《宇宙的未來》一文為例,這是一篇閱讀難度較大的文章,文章內(nèi)容難以理解,同時文章的篇幅較長,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需要將注意力集中,才能將文章理解透徹,才有利于后續(xù)的閱讀。當學生產(chǎn)生煩躁的心理,就會“讀不下去”,即便反復閱讀也很難將文章的內(nèi)容吸收。因此,在學生進行閱讀之前,教師應該先對學生提出相關問題,也可以讓學生看課文后的練習題,并讓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閱讀,找出問題的答案。學生有了一定的閱讀目標之后,就不會漫無目的地閱讀,加快閱讀的速度,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獲取最大的信息量,從而提高了閱讀的效率。
三、提升學生的閱讀質(zhì)量
很多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沒有注重閱讀的質(zhì)量,閱讀過程中抓不住重點,讀完之后猶如水過鴨背,閱讀的效率與質(zhì)量較為低下。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進行高質(zhì)量的閱讀。不同類型的文章,應當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不但要欣賞故事的情節(jié),也要注重文章的一些較為精彩的段落描述的手法,文章中一些較為優(yōu)美的句子,以及文中詞語、成語的運用等,并讓學生根據(jù)文章對作者的意圖進行揣摩,了解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情感等,能夠真正從鑒賞的角度來進行閱讀。
以情景劇《雷雨》為例。教師應在學生進行《雷雨》閱讀前,為學生講解當時的社會背景,并對作者進行簡單地介紹,讓學生對寫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學生在閱讀時,便可以將文章與當時的寫作背景聯(lián)系起來,就很容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時,教師還應對文章的結構進行剖析,讓學生在閱讀的同時也能學習到一些寫作的技巧,以及文章鑒賞的技巧。
語文是高中階段重要的學科,閱讀又是語文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高中語文課堂閱讀的實效性對于學生的閱讀水平以及日后的閱讀習慣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教師應當注重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改變學生閱讀過程中的不良習慣,克服學生在閱讀過程的弱點,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張雪姣,教師,現(xiàn)居江蘇泗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