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軍
隨著我國貧富差距的日益增大,物價上漲,很多來自鄉(xiāng)鎮(zhèn)、農村地區(qū)的高中階段貧困學生也越來越多,就當前針對我國高中階段貧困生的管理來看,主要以物質資助為主,與高校貧困生管理工作一樣,重點完全放置于學生的生活上,而對其思想心理問題有所忽視,人本管理是實現(xiàn)育人的手段,但是當前我國針對高中階段貧困生進行人本管理的理念還未能完全實現(xiàn),造成這一現(xiàn)實問題的原因是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諸如高考升學率、部分學校應試教育仍然存在、高中階段貧困生救助與保障機制不健全等,這些問題的存在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人本管理理念的實現(xiàn)。
一、重物質資助,輕精神關懷
高中階段貧困生人本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要給予貧困生物質資助,這是幫助貧困生順利完成高中階段學業(yè)的基本保障,但是相對于高校貧困生資助而言,高中階段貧困生資助工作才剛剛開始起步,最早開始呼吁對高中階段貧困生進行資助的文章出現(xiàn)在2008年新華網(wǎng)發(fā)布的《高中階段貧困生救助制度亟待納入國家救助體系》一文,在文中作者援引青海、安徽等地中西部地區(qū)的貧困調查報告的數(shù)據(jù),指出當前在這些地區(qū),由于家庭經(jīng)濟原因,高中階段貧困生求學十分艱難,輟學率較高,雖然國家已經(jīng)對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實行“兩免一補”的優(yōu)惠政策,但是針對高中階段的救助機制還有沒有完全建立起來,高中階段貧困生則處于國家教育救助政策的盲區(qū)。該文記者呼吁要盡快建立國家高中階段貧困生資助救助體系。距這一報道刊出兩年時間,高中階段貧困生教育資助政策在2010年秋季正式出臺,教育部與財政部聯(lián)合發(fā)文決定建立普通高中階段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以2010年秋季入學新學期為起點,采取中央與地方共同出資設立國家助學金的方式,資助普通高中階段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
二、助困與育人缺乏有效結合
在針對高中階段貧困生資助體系建設逐漸建立起來的當今,高中階段貧困生群體順利完成學業(yè)已經(jīng)不再是被放置空中樓閣的虛物,但是高中階段貧困生在接受了資助之后,感恩之心缺乏的現(xiàn)象卻讓教育者與資助者感到心酸,根據(jù)實地調研與新聞報道搜索,發(fā)現(xiàn)當前高中階段學生受到資助之后與資助自己的學?;蛸Y助人很少有能夠長期保持聯(lián)系的。
受資助高中階段學生在完成學業(yè)后,很少有能夠主動向學校進行感恩回報的,雖然接受教育,順利完成學業(yè)是每一個學生的權利,但是從人性的角度來看,受資助高中階段貧困學生對學校進行感恩更是一種道德提升的體現(xiàn),感恩是對幫助過自己的那些人的回報于感激,感恩不需要多么的昂貴,哪怕是一句“謝謝”的感謝之詞,都能夠使資助方感到一絲欣慰。受資助的學生都沒有主動與資助方進行聯(lián)系,向其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這樣的事情的發(fā)生不能不說與我們的教育體制有很大關系,因為高中階段學生受到升學壓力的外部制約,更多的時問放置于學習之中,而思維也只局限于書本上,沒有過多的人際思辨能力,學校一方面為其提供物質保障,但是另外一方面貧困 學生會認為自身受到資助是理所應當?shù)氖虑?,也就不會有過多的考慮。此外,學校也在資助的同時缺乏有效指導,在大學期間,學生管理部門以及資助中心會對 大學生進行感恩教育,但是高中階段與大學相比,首先其活動范圍有限、教育資源與大學相比而言也相對匱乏,這雖然是一些客觀原因,但是客觀也是通過主觀來起作用的,關鍵還在于高中階段教育管理者沒有能夠真正做到助困與育人缺乏有效結合,一味地以升學率這樣一種一元化目標為追求,資助工作也是單純的工作需求,應付上級部門的指導,如果教育管理者一旦持有這種思想,那么學生素質也會受到其影響,自然而然也會認為自己接受他人資助是理所應當?shù)氖虑?,就會慢慢養(yǎng)成“等著拿錢、主動要錢”的依靠心理,自立、自強意識淡薄,久而久之高中階段貧困生就會缺乏感恩心和社會責任心。
三、以升學率為主的一元化校園缺少和諧的育人環(huán)境
在2009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國務院評定的優(yōu)秀教育科學研究專家孫云曉曾在全國進行了系列調查研究,調查數(shù)據(jù)表示:“91.7%的中小學生父母希望孩子獲得大專以上學歷,其中54.9%的父母希望孩子讀到博士學位。另外,83.6%的中學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試成績要在前15名。76.4%的小學生父母要求孩子考試成績要在90分以上。65%的中小學生父母給孩子布置過學校以外的作業(yè)?!?/p>
借助以上數(shù)據(jù),不難看出,伴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不斷發(fā)展的步伐,我國人口素質得到了普遍提高,但是由于教育資源的有限性、分布不均勻等弊端,以及人 口眾多的現(xiàn)實國情,出現(xiàn)以強調升學率為主的教育期望也就見怪不怪了,凡事都會引起連鎖反應,在癡迷升學率的現(xiàn)實下,許多學校和家庭在教育方法與內容上都更傾向于應試教育,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學生家庭生活中,教育出現(xiàn)了畸變,這也為高中階段學生群體的不和諧發(fā)展造成了影響,尤其對于高中階段貧困生這 一類相對特殊的群體而言,應試教育則會成為他們素質扭曲的催化劑,這是因為高中階段貧困生與非貧困生相比,他們壓力更大,尤其是單親家庭或獨生子女家 庭,這類家庭出身的貧困生要擔負起家庭責任的重擔,是改變家庭生活困境的希望,也正是如此高中階段貧困生會更加努力的看書、學習,而忽視自身的綜合發(fā)展,性格內向、冷漠,缺少知心朋友,人際交往能力差等現(xiàn)象在高中階段貧困生身上都可以找到,而這些都與教育的核心一一培養(yǎng)健康的人格相違背。此外還有一份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近10年間,青少年肥胖率增長近50%,青少年近視率從20%上升到31%。由此可見,以升學率為主的一元化校園,學生缺少健康成才的和諧育人環(huán)境。
四、相關服務制度與機構不健全
在針對貧困生管理中,高等學校的機制與機構是較為完善的,以資助體系為例,在全國各個高校都已經(jīng)建立了包括獎學金、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困難補助、學費減免等為主要內容的高等教育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而高中階段主要以教學崗位居多,以曾經(jīng)多次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tǒng)先進集體、全國德育先進學校的石家莊市二中為例,在該學校的職能部門中主要是以教學科研為主,在學校管理中并沒有設立單獨的貧困生資助部門,比如資助管理中心等,高中階段貧困生資助的主要任務則是由財務處和政教處(學生處)協(xié)同完成。有的地方則是依托資助管理中心,向高中階段貧困生發(fā)放各種生活補貼與助學金。
所以,當前高中階段貧困生資助管理工作主要依托教育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與高等院校資助工作相比,缺少獨立性、靈活性,資助體系不完善,目前國家針對高中階段貧困生的資助只有一種,即通過每年每生的1500元助學金,此外還有一些社會公益基金資助以及愛心人士捐助。而高等教育資助體系內容就多達七種。(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免費師范生資助政策、“綠色通道”以及“勤工助學”)。由此可見,高中階段貧困生資助與服務機制還有待完善。
高中階段貧困生教育要注重完善相關貧困生資助體系,更新教育理念,創(chuàng)造良好的貧困生入本管理校園環(huán)境,做到物質資助與精神資助相結合、助困與育人有機結合。同時還應該在精神上給予鼓勵,大力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做好貧困生心理咨詢與指導工作,構建“學校一家庭”合作模式拓展貧困生教育空間,從而真正實現(xiàn)助困與育人有機結合,培養(yǎng)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健康成長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