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秋華
小學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當前,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普遍存在著這樣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很多小學生在寫作文時總是感覺沒有材料可寫;即使絞盡腦汁寫出了一些,但所寫內容不具體,顯得蒼白,更談不上有真情實感。要想讓學生寫好習作,不但要他們有豐富的語言積累、文學積累、生活情感積累和技巧的積累,而且教師還得尋求有效教學策略。筆者注重學生言語實踐,根據(jù)長期教學實踐,總結了四條習作有效教學策略。
一、語感訓練,實踐積累,持之以恒,厚積薄發(fā)
一篇習作最能呈現(xiàn)學生書面語言的表達能力。這項能力的高低有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語感水平的高低。語感就是對語言的敏銳的直覺感受力,是正確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最重要的能力。習作中,學生都是應用自己獲得的語感來選詞造句、寫段成篇的??梢哉f,有著怎樣的語感,就有著怎樣的習作語言風貌。
培養(yǎng)語感,可從訓練聽力開始。聽,指的是教師或學生的示范朗讀,讀一段或一篇文章,學生靜心傾聽。說,學生的說,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學生復述所聽文章的內容;第二層,學生談聽了文章的感想和體會;第三層,教師根據(jù)文章提出一些問題,學生回答。問題的設計,主要是引導學生從只關注文章寫了什么,而擴大到注意文章的細節(jié)描寫、遣詞造句方面的特點。在這樣的訓練過程中,對于個別不擅長說話的學生,我會要求他們邊聽邊寫。
二、守好課堂陣地,注重寫作指導,情動辭發(fā)
1.命題指導。如《跳高冠軍xx》《堅持跑到終點》《我為班級爭榮譽》等。寫到某地參觀,不要以《記一次參觀》為題,這樣的命題太虛,而應當切實一點,如以《難忘的照片》《觀后感》等為題。所謂新而有趣,是指命題要有新意,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使學生一看題目就興趣盎然,有一吐為快的欣喜感。如寫教師,不要出《我的老師》之類的題目,可出《我和老師講悄悄話》《老師給我補課》《老師和我們一起做游戲》之類的題目。同時,教師要拓展學生的寫作思路,并不失時機地給與指點。學生有了豐富的積累為抒寫真情實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消除了心理上壓力。小而實、新而有趣的命題,有利于學生流露真情。在此基礎上,教師再抓好作文中的指導,批改和講評等環(huán)節(jié),適當進行點撥,就會促使學生寫出有真情實感的作文。
2.技巧指導。開拓學生的思路,啟發(fā)聯(lián)想,是指導學生寫出真情實感的重要一環(huán)。教師可以按兩步進行指導。第一步引導回憶,再現(xiàn)情景。教師要善于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引導學生回憶,再現(xiàn)所寫題材的當時的情景。如寫主題班會、隊日活動、文藝演出等,可先喚起記憶,再進行體味,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觀其狀。
3.講評指導。在作文批改時要注意對學生作文寫作手法作出恰當?shù)脑u價,保留與中心有關的材料,舍棄與之無關的內容并注明舍棄理由,讓學生逐步明白。對于學生恰當?shù)南胂螅瑧斀o予肯定和贊許。典范作文,可選擇學生作文中的佳作,也可以是其他類似文章或教師自己的作文。作文講評課最好先范讀典型范文,讓學生了解別人是怎樣選材,怎樣布局謀篇的。教師下水作文,可與學生一起寫好,放在評講時再讀,啟發(fā)學生去比較、思考,最后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根據(jù)原文得失再寫作。
三、捕捉生活閃光鏡頭,及時練筆,真情感悟
1.隨堂練筆,遷移仿寫,放飛想象。例如,課文《二泉映月》第五自然段,是對音樂感受的獨特描寫。這種描寫,學生以前從沒有觸碰過。獨特的寫作手法,學生值得一試。我首先選取了另一首著名的二胡曲《賽馬》,利用圖片視頻向學生介紹內蒙古的那達慕大會,有了曲子的人文背景,再讓學生凝神傾聽。有了范文,有了音樂傾聽,學生都能仿照課文中的寫法,寫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這與音樂描寫的第一次親密接觸,還算是成功的。再如,《秦兵馬俑》一課,對兵馬俑細致的神態(tài)描寫,也可以仿寫。借助課文中的“空白”點,進行合理想象,填補續(xù)寫,也是練筆的一種好方法。
2.多彩生活,心情日記全紀錄。校園生活豐富多彩,各項活動蓬勃開展,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去感悟,用心情日記去記錄,也能成功帶動學生習作水平的提高。激烈的拔河比賽,紅領巾尋訪活動,班級干部的競選,“四好少年”的評選,同學帶來的美化教室的植物盆栽……這些都充滿畫面感地出現(xiàn)在學生的日記之中。及時的記錄,生動而真實,也是今后學生寫作的素材。
四、關注真誠的評價,鼓勵為先
1.多做多批,略批為主,盡量少改。我們知道,每一位語文教師感到負擔最重的恐怕是對作文的批改了。往往要靜下心來,消磨掉二至三天的課余時間,而且多數(shù)教師認為只有“精批細改”,才是對學生負責。那么一學期這么多的小練筆、小作文、大作文如何能精耕細作過來呢?況且,把學生的作文改得面目全非,一眼望去只見“紅”,不見“黑”,這在一定程度上會讓學生覺得自己的作文一無是處,傷害他們的自尊心,使他們喪失寫好作文的信心。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寫作評價應重視對寫作的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tài)度的評價,如是否有寫作的興趣和良好的習慣等”要使學生自主作文,其中保持其寫作的積極性是前提。況且,對學生作文的評價或對作文的批改不應是整個作文教學最后一道工序,而應是學生再次作文的加油站,為學生二次作文,重新地更好地寫作服務。為此,對于多布置、快速完成的習作,可以略批為主,盡量保持學生習作的“原汁原味”,以保持在快速成文的多做多批背景下的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2.當堂點評,分層批改,盡量面批。學生當堂完成的半成品,不管是基礎較好的,還是基礎較差的,都或多或少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解決效果最好莫過于學生當堂朗讀自己的習作。當這位學生在朗讀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聽,并能對之作出評價,“要讓學生成為習作評價的主人”對于當堂快速完成的習作,我經(jīng)過大量的訓練,摒棄一些把寫作知識模式化的東西,摒棄一些老套路、老結構、老程序,讓學生評時按自己的認識,較客觀的評價其它同學,雖開始評時有些不自然,然而堅持下去,自己在評人家習作時,寫作視野必然會大大開闊,雖有時學生評的時候有失偏頗,這時教師可適時引導,那被評的同學和評的同學都肯定會受益匪淺的。
3.批語個性、講評全面、提倡自改。在快速成文的作文中,我們的批語(大作文和部分小作文、小練筆),要針對每一位學生,要鼓勵學生的每一滴的進步,并且要指出個別學生的不足,真正做到“一個鑰匙開一把鎖”。而在講評時要面向全體同學,指出共同的進步,并用商量的態(tài)度指出共同存在的缺撼,以督促學生自己去改正,而在教師少改的前提下,應盡量鼓勵學生間的互改、自改。
總之,作文教學只要讓學生有了豐厚的積累,文外功夫深,再結合其實際水平,抓住寫作教學各環(huán)節(jié)進行技巧訓練,他們就能夠“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用恰當?shù)恼Z言文字表達出來”,而且內容具體,有真情實感,此所謂“蓄得豐”和“訓得巧”是作文教學的兩大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