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堅
摘要:小學生正處在成長發(fā)育期,天性好玩、貪玩,對于游戲有很強烈的興趣。我們知道,對一件事物感興趣,才會鉆研他,才會學習并且認真對待。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
新課程標準提倡課堂教學效率的進一步提高,要求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在現(xiàn)代教學理念的指導下,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積極打造高效課堂,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過程中,大膽探索與實踐,獲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效,取得了一些教學心得,現(xiàn)簡述如下,與同行共分享。
一、以“生”為“本”,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詹姆士曾用實驗證明,通過激發(fā)興趣,人的積極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有人推出了這樣一個描繪性公式:學生的學習成績等于能力×興趣。這句話恐怕為我們揭示了一個怎樣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對學習的熱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藥?!奔ぐl(fā)學生的興趣就是點燃渴望知識火藥的導火索。而激發(fā)興趣確實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秘方。要調動學生的習性積極性,就要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狀況出發(fā),尋找學生感興趣的引子。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對娛樂消息、體壇消息等“課外”的東西往往了如指掌,說來頭頭是道,即使一目十行也是過目不忘,而對上課內(nèi)容常常很難“下咽”。為此,我們教師要將課堂教學藝術化,把教學內(nèi)容設計得讓學生樂于接受,想辦法把學生的熱情調動起來,以此保證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有效性。
二、教學方法多樣化,教無定法
學生的差異性、個性化決定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借以來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講得多,啟發(fā)少、學生被動學習的現(xiàn)象,從而為學生展示一個開放的學習氛圍,誘發(fā)學生自主的閱讀、思考、討論等,最大限度地凸顯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作用,促使小學語文閱讀動態(tài)教學的生成。我在教學中,就不同的閱讀文本和學生個性差異設置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表演法、參觀法、演示法、討論法、探究法等等,讓學生自主選擇方法來開展學習活動,活化教學手段。如,在學習《曹沖稱象》一課時,筆者采取討論法、質疑法、辯論法多種方法來深入挖掘學生的潛能,激發(fā)其學習的主動性。即:大象很重,要是你的話你怎么稱大象的質量呢?有的學生說,直接把大象拉到地磅秤上過一下就可以了,省得那么麻煩,還得弄船、弄石子。另一個學生馬上接口說,在那會兒哪有地磅秤啊,在不能分割大象的條件下,在三國時期,只能用和大象平衡的、便于稱質量的東西來進行承重。那么你們說曹沖的辦法可行嗎?由討論到辯論到質疑,逐步引導學生體會曹沖的聰明,讓學生明白遇事要多動腦,多思考,開闊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范疇。
三、游戲教學帶動課堂氛圍
小學生正處在成長發(fā)育期,天性好玩、貪玩,對于游戲有很強烈的興趣。我們知道,對一件事物感興趣,才會鉆研他,才會學習并且認真對待。學與玩本來是兩種相對的理念。一般人都會說:要么好好玩,要么認真地學。其實,如果把學與玩有機地融合起來,在學習中穿插游戲教學,學生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接受知識,學起來特別快,可以說是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利用游戲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情感,快樂、有效地學習語文。當然,游戲教學并不是不管學生了,讓他們隨意玩耍,而是進行有目的的游戲設置。用恰當?shù)氖装l(fā),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其中的樂趣。如模擬生活對話讓學生進行語言加工,玩拔河游戲讓學生注意氛圍,可以有助于他們寫作的提高。猜謎語、詩詞接龍等活動,考驗他們對于知識的儲備情況,這些都是游戲教學帶來的好處,不但讓課堂氛圍變得更輕松,也讓學生學得更快樂。
四、在教學中體現(xiàn)生命教育,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態(tài)度
溫家寶說:“內(nèi)心和諧就是主觀和客觀,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家庭,個人與國家都要和諧。個人要能正確對待困難、挫折、榮譽。有什么樣的心態(tài)就有什么樣的人生。積極的心態(tài),能讓你收獲友情、快樂、成功。只有良好的心態(tài),才能淡泊名利、寵辱不驚、不卑不亢、不驕不躁、處變不驚;才能與人為善,以鄰為伴,寬容大度,公正客觀;才能對工作懷著一顆熱愛之心,對同志熱情,對命運感恩,對生活知足;才能勤奮敬業(yè),艱苦奮斗,樂于奉獻?!笨梢?,擁有良好的人生態(tài)度是多么重要。俗話說:“善待自己,寬待他人;與人快樂,與己幸福;快樂源于善良,源于良好的心態(tài)?!?/p>
語文教材中許多典型人物身上都具有這樣偉大的人格魅力?!栋滩⌒《肥俊分械亩骺莆鳎镀呗?。長征》里的紅軍戰(zhàn)士在面對困難時那種自信、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那種把自己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最壯麗的事業(yè)的崇高品質,成了青少年永恒的人生坐標?!逗??凱勒》中的海倫?凱勒從小就患有盲聾啞殘疾,可她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和人生態(tài)度,激發(fā)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愛。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深信,只有能夠激發(fā)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闭n文中眾多典型人物的崇高品質與良好的人生態(tài)度都能給學生無比的震撼,激發(fā)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讓學生明白生活屬于強者,要善待自我,善待他人,要有回報社會的感恩之心,要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習慣,養(yǎng)成珍愛生命的本性。
五、在語文課外閱讀中滲透傳統(tǒng)文化教育
人文素養(yǎng)教育不是通過說教來實現(xiàn)的,不是通過灌輸來獲得的,而是讓人置身于情境中自我體驗、相互影響而發(fā)展起來的。作為古典文化的四大名著,別說是小學生,就是一些初中生、高中生,哪怕是大學生都很少有時間或特意安排時 間靜下心來讀一讀。但每天抽出一點兒時間讀一讀,可以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F(xiàn)在不需要有過多的研究,只需博覽,為今后的精讀打下一個基礎。于是,我們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推薦適合學生閱讀的經(jīng)典書籍,如:作為古典文化的四大名著、《論語》、《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千字文》等以及像冰心一樣的兒童作家的作品。特別是語文教學中遇到相應的人物、作品,我們可以不失時機地推薦 和引用。教師要認真引導學生分析挖掘教材中的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并通過恰當?shù)姆绞絺鬟f給學生,讓學生真正認識和理解傳統(tǒng)文化,從而自覺地接受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