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興君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她一生顛沛流離,歷盡艱辛,可這位高唱“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奇女子,非但沒有紅顏薄命,反而活到了73歲,這在“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古代,實在難得。她的身世如此不幸,卻又得養(yǎng)天年,是什么讓她如此長壽呢?
李清照生于書香門第,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紀便文采出眾,尤以詞的成就最高。18歲時,他與志趣相投的趙明誠結(jié)為夫婦,婚姻生活相當美滿?;楹?,在山東青州老家隱居的十多年中,每當飯后,他們就坐于藏書滿屋的“歸來堂”里,煮上茶,然后隨便講一些史事,誰先說出這件事在某書的某卷某頁,誰就可以先飲茶。李清照博聞強記,才思敏捷,常常占得上風。有一次太過高興,興頭上的李清照還被茶水潑濕了衣裳,這便是李清照夫婦閨中“賭書細分茶”的典故。
只可惜好景不長,隨著金兵入侵,家鄉(xiāng)淪陷,他們舉家南遷,而趙明誠又突然病亡(趙明誠死時她46歲),一個接一個的遭遇使得李清照的身心備受打擊。但她并未倒下,而是與命運努力抗爭。由于他自幼養(yǎng)成了豁達的心胸與品質(zhì),使得她以一個弱女子之軀承受了風霜雨雪、天災(zāi)人禍的打擊,意志反而越發(fā)堅強,并最終得到古稀之壽。
李清照的長壽,得助于她喜愛郊游并為多種技藝的愛好者。由于喜歡戶外活動,常常接觸大自然,除了筋骨得到鍛煉以外,也養(yǎng)成了一種豪放的性格。她博學(xué)多才,涉獵廣泛,除精于詩詞之外,她一生中最主要的精力都投身于金石書畫之中。她與丈夫趙明誠雖然家境并不富裕,有時還要到當鋪中質(zhì)押衣物維持生計,但生活的艱難并未改變他們搜求碑文拓片、青銅器皿、書畫金石的志趣。據(jù)說,李清照和丈夫一生收羅的石刻、青銅器、金石拓本足可堆滿10間屋子。
丈夫趙明誠病逝后,李清照獨身漂泊江南,目睹了國破家亡的慘狀,她“雖處憂患窮困而志不屈”,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殫精竭慮,潛心整理編撰《金石錄》,完成了丈夫未竟之功,并成為中國金石學(xué)的重要奠基文獻。時至今日,《金石錄》仍是文物鑒定、文史考察領(lǐng)域最重要的參考書之一,在金石學(xué)領(lǐng)域享有尊崇地位。
李清照的長壽,得益于她不為外界所累,始終保持著專注探求的心態(tài),在金石書畫的豐饒世界里,浸潤其中,頤養(yǎng)性情?!兜赖陆?jīng)》中“專氣致柔”“致虛極守靜篤”等保守元氣、守雌致壽的養(yǎng)生方法,在李清照的金石生涯中,都得到了最忠實的實踐。正因為心無旁騖、全神貫注,讓寄情金石的李清照,能化解坎坷命運的悲凄和內(nèi)心的愁苦。最終,她的精神世界從現(xiàn)實生活的悲苦中走出來。
俗話說,心安是養(yǎng)生長壽的一劑良方。李清照一生,可謂遍歷“亡國之怒、身世之憂、懷夫之思、流離之恐”,其身心早已是傷痕累累,在一次次打擊面前,她盼望局勢平穩(wěn)、生活安定。因仰慕陶淵明,她取其《歸去來兮辭》一文中“審容膝之易安”之意,自號為“易安居士”,并將自己的住處命名為“易安室”,后人把她獨具一格的詞體稱作“易安體”。而易安二字,已經(jīng)傳神地道出了這位千古詞人的長壽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