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淺談應國墓地歷代國君墓

2017-01-12 17:09:00李波
東方教育 2016年12期

李波

摘要:應國墓地是兩周時期位于平頂山的姬姓諸侯國——應國的貴族墓葬。出土各類文物一萬多件,僅帶銘文的青銅器就達200多件。2012年,平頂山博物館基本陳列鷹城古韻——平頂山歷史與文化陳列面向社會開放。其中第二展廳應國印象與第三展廳楚漢文明主要展出了應國墓地出土的西周早期至戰(zhàn)國時期的青銅器、玉器、陶器等。本文結合平頂山博物館展廳文物,按照歷史發(fā)展的脈絡,簡要介紹了應國墓地發(fā)現的12座國君墓及相關墓葬的概況。

關鍵詞:應國;應國墓地;國君墓;平頂山博物館

一、應國墓地位置和墓葬分布

應國墓地位于平頂山市新城區(qū)滍陽鎮(zhèn)北滍村西邊的一道南北走向的狹長土嶺——滍陽嶺上。滍陽嶺南北長2400米,東西寬100米,南面是白龜山水庫,西臨應河,隔河與應山相望。應國墓地主要是指西周至春秋早期應國貴族的墓葬區(qū),也包括應國滅亡之后的楚國墓葬,兩漢時期的平民墓葬,還有個別唐代、清代墓葬。迄今為止,應國墓地共發(fā)現墓葬310多座,主要其中兩周時期貴族墓葬60余座,應國墓葬42座,應國國君及夫人墓近20座。應國墓地南段被一條大溝和一條水渠貫穿,將其分成三個南區(qū)、中區(qū)和北區(qū)三個部分,南區(qū)為應國早期墓葬,中區(qū)為應國中期墓葬,北區(qū)南段為應國晚期墓葬,北段主要就是楚國貴族墓葬。

二、應國墓地的發(fā)現與發(fā)掘

應國墓地的發(fā)現始于一件銅簋——鄧公簋。1979年12月,一位來自平頂山市郊區(qū)磚瓦廠的農民發(fā)現了一件青銅簋,先是帶到了寶豐縣文化館,后來又賣到了寶豐縣廢品收購站。市文管辦同志獲知此事后幾經周折,終于在廢品收購站找到了這件銅簋,并將其贖回。同時,他們也初步磚瓦廠所處的滍陽嶺與應國墓地有關。從1986年開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市文物管理局組成考古隊開始對應國墓地進行發(fā)掘??脊湃藛T首先選擇了一號墓進行發(fā)掘,墓中出土各類文物1000多件,有五鼎六簋,說明墓主人是國君級別的人物;此外,還發(fā)現了之后成為平頂山市徽標志的白玉線雕鷹,這件玉鷹與當時征集到的鷹形馬銜鑣都印證了這里是曾經以鷹為族徽標志的應國所在地。

三、應國的由來

古應國傳說起源于黃帝時期的應龍氏部落,應龍是上古傳說中長有翅膀的神龍,相傳應龍幫助黃帝打敗了蚩尤氏。夏商時期,古應國位于山西朔州應縣一帶,后遷至河南魯山縣應鄉(xiāng)。古應國和商一樣,是以鳥為圖騰。周武王滅商之后,古應國也一同被滅。西周應國始于武王封其第四子應叔于應,承襲了早期應國國名,同樣以鷹為族徽。西周應國都城位于應國墓地南側滍陽古鎮(zhèn),上世紀60年代白龜山水庫建成后被淹沒于水下。春秋早期,歷經約360年的應國被楚國所滅。

四、應國墓地歷代國君墓

應國貴族墓地可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墓葬排列上國君墓基本在一條直線上,按照由南向北的方向,越向北越晚。各個國君墓的旁邊一般有國君夫人墓及其他近親墓。

1.早期墓葬

第一代國君墓是M232,墓主人即應叔,又稱作應監(jiān)、應公,所處年代為成王、康王時期,是周武王第四子,周成王的兄弟。成王時期管叔、蔡叔、霍叔勾結紂王之子武庚發(fā)動叛亂,史稱三監(jiān)之亂。周公東征平叛,應叔作為四監(jiān)之一,沒有參與叛亂,還協助周公平定叛亂,因此被尊稱為“應公”。平頂山博物館應國印象展廳展出有M232出土的銅人面具、青銅兵器、原始瓷器、海貝等。M232西側為M231,是應公少夫人墓,展廳展出有該墓出土的陶豆、陶鬲、綠松石串珠項飾、松石聯珠組合項飾等。第二代國君墓是M230,墓主人應侯,所處年代為康王、昭王時期,他是第一代應公的長子。展廳展出有該墓出土的組合銅獸面具。同時期墓葬有M242,墓主人旡,是二代應侯兄弟,展廳展出有該墓出土的旡鼎、柞伯簋;M229,墓主人應事,應國姬姓大夫級貴族,展廳展出有該墓出土應事觶、應事爵;M48,墓主人伯徫,二代應侯長子,或戰(zhàn)死,展廳展出有該墓出土的伯鼎、伯簋。

2.中期墓葬

第三代國君墓是M86,墓主人應侯謚號釐公,所處年代為穆王時期,展廳展出有該墓出土的青銅兵器、車馬器等。同時期墓葬有M50,墓主人匍,是一位應國外交官,匍盉即出自該墓;M210,墓主人聴,應國貴族,展廳展出的叟銅鼎即出自該墓;M213,墓主人未知,展廳展出的“冉父庚”銅鼎即出自該墓。第四代國君墓是M84,墓主人應侯爯,謚號武侯(出自應侯見工諸器銘文),所處年代為共王時期,展廳展出有兩件該墓出土的銅面具。同時期墓葬有M85,是第四代應侯夫人,展廳展出有該墓出土的三鼎四簋組合、盤龍鈕蓋盉、瑪瑙項飾等。第五代國君墓是M87,墓主人應侯見工,所處年代共王、懿王、孝王、夷王時期,曾率軍征伐南夷。該墓多次被盜,墓里所出的見工鼎、見工簋、見工編鐘等藏于北京、上海、陜西、日本等地。臨近的M88為見工夫人墓,該墓同樣被盜,2000年平頂山市西高皇一魚塘打撈上來的應侯見工鼎、應侯盨據推測出自該墓。第六代國君墓是 M104,墓主人應侯,或稱應公(出自M95公作敔諸器)所處年代為夷王、厲王時期,展廳展出的兩件無蓋鄧公簋即出自該墓;臨近的M105為第六代應侯夫人墓,名應嫚毗,展廳展出的帶蓋鄧公簋、封虎鼎即出自該墓。由于磚瓦廠取土,這兩個墓葬遭受破壞較為嚴重。

3.晚期墓葬

第七代國君墓是M95,墓主人敔,自稱應伯,又被稱為侯氏,所處年代為厲王、共和時期,曾率軍征伐南淮夷。展廳展出的敔簋即出自該墓,此外,還出土有侯氏鬲,是其為夫人應姚所作。湖北鄧國墓地出土的侯氏簋是其為出嫁到鄧國的女兒孟姬所作。臨近的M96是敔的夫人應姚墓,出土有應姚鬲4件。第八代國君墓是M38,墓主人應侯,所處年代為共和、宣王時期,是敔和應姚的兒子,展廳展出有該墓出土的應姚鬲2件。第九代國君墓是M13,墓主人應侯叔誥父,晚期稱應公(出自M8應公鼎),所處年代為宣王、幽王時期,據推測是敔和應姚的孫子。M13多次被盜,展廳展出該墓出土的應姚簋4件、應姚盤、應姚鬲2件,應侯鼎2件,應侯方壺,均是1988年由新華公安分局移交。同時期的臨近墓葬M12,出土有大量的青銅鏃,據推測墓主人應該是一名武士,而且是叔誥父貼身護衛(wèi)。第十代國君墓是M8,墓主人應侯,所處年代為幽王、平王時期,即西周末至春秋初,該墓出土有應公鼎,據推測是叔誥父所作。第十一代國君墓是M6,墓主人應侯,所處年代為平王時期,展廳內應申姜鼎展柜的銅鼎、銅簋、銅鬲、銅壺、銅盤、銅尊、銅爵、銅觶、銅方彝、銅甗均出自該墓。臨近的M7是其夫人應申姜的墓葬。第十二代國君墓是M1,墓主人應侯,所處年代為桓王、莊王時期,展廳展出的五鼎六簋組合、石圭、石貝、青玉線雕蟬和部分青銅車馬器即出自該墓,此外,平頂山市的市徽標志、平頂山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白玉線雕鷹也是出自該墓。

結語

應國國君共傳13代,最后一代應侯所處年代為莊王時期,或因為戰(zhàn)爭原因,未能葬于應國墓地,應國的存在也戛然而止。然而,應國印象展廳末尾展柜展出著一件戰(zhàn)國錯金鳥書銅戈,上有銘文“應侯啟之用戟”。據推測,可能是應國滅國后在楚國扶持下又在故地復國。應國經歷了大約360年,在漫漫歷史長河中轉瞬即逝,歷史的車輪不斷向前,古應國跌宕壯闊的歷史,終究被淹沒于白龜山水庫靜靜的湖水之下,只有博物館里的一件件文物在無聲地訴說著古老的故事。

參考文獻:

[1]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平頂山市文物管理局:《應國墓地I》,大象出版社,2012年7月;

[2]平頂山博物館:《鷹城古韻——平頂山歷史與文化陳列》,中州古籍出版社,由中州古籍出版社,2014年9月;

[3]王龍正:《古應國訪問記》,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0年8月。

桑日县| 玉树县| 海兴县| 丰台区| 龙里县| 无棣县| 抚远县| 开平市| 津南区| 临沂市| 甘泉县| 霸州市| 公安县| 加查县| 威宁| 横峰县| 清新县| 涪陵区| 称多县| 隆德县| 中阳县| 娄烦县| 土默特左旗| 昂仁县| 页游| 会宁县| 波密县| 秭归县| 广宗县| 阳山县| 灵寿县| 临澧县| 安溪县| 丰原市| 依兰县| 扎囊县| 乡宁县| 绩溪县| 常宁市| 通河县| 通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