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慶平+于源良
摘 要:電力經濟實驗室是為電力企業(yè)分析數據、預測電力市場走向、運用數據信息平臺等進行電力供需分析與判斷的實驗的平臺。電力經濟實驗的構建框架在新形勢下主要由數據信息、業(yè)務支撐、應用三個平臺搭建而成。
關鍵詞:電力經濟類實驗室;人工職能;開發(fā)與建設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24.177
1 電力經濟實驗室建立的目的和作用
電力經濟實驗室的工作內容是以理論為基礎,運用數學模型、信息技術手段,對經營、電力供應和需求、電力發(fā)展等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建立這樣一個實驗室的目的和作用是:
(1)對數據進行收集、整理、計算、分析,在實驗室平臺上進行信息共享、處理和發(fā)布;
(2)研發(fā)電力經濟分析預測應用軟件,為這個目的開展各項基礎性工作;
(3)運用軟件實現電力經濟分析與預測。
2 電力實驗室整體結構
電力經濟實驗室的架構由數據、業(yè)務、應用三大平臺搭建而成。數據信息是電力經濟實驗室進行研究的基礎;應用面向操作者,是展現電力經濟分析預測和實驗的窗口;業(yè)務支撐是將數據新信息與應用連接起來的橋梁。
(1)數據信息平臺囊括了電力系統(tǒng)的海量原始數據,根據電力經濟實驗室的工作準則,所有的原始數據要統(tǒng)一進行管理和發(fā)布,使用統(tǒng)一的數據應用接口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使用信息技術手段對數據進行信息化處理后,所有的有用數據由專業(yè)數據庫保存。專業(yè)數據庫囊括了成果數據庫(存放分析計算結構和分析預測結果)、文檔數據庫(保存文本和多媒體信息)、權限數據庫(管理工作人員的)等等。
(2)多維數據模型克服了傳統(tǒng)數據和信息導入報表的模式,將大量的數據使用多維數據模型進行重新保存,這樣做可以克服傳統(tǒng)存儲模式的諸多缺陷: 對數據實現動態(tài)管理,在制度、表格、指標、口徑等發(fā)生變化時,多維數據模型可以適應這些變化進行實時管理,利于對大量的數據進行存儲和查詢。模型中設置了時間維、地區(qū)維、指標維,具體的顯示如“某年月日”,將數據使用三維的手法加以表現。具體操作為設立數據維表,記錄大量的信息,包括文字、數字等,將這些信息進行層次結構的分配,然后設立主鍵和關鍵字,只需鍵入一個主鍵,就可以對龐大的信息進行多個維表描述。
電力數據統(tǒng)計對數據范圍內的信息進行分析。包括經濟、能源、氣象、電力等等類別的信息,這些類別的內容相互之間都有聯系,需要通過建立關系數據庫系統(tǒng),采用多維數據模型來對關系進行事實數據劃分,形成多個維表,表現維度的數據,例如統(tǒng)計口徑、撞擊類型。
(3)業(yè)務支撐平臺將數據信息和應用進行連接。具有擴展、可用、經濟的性能。將數據和應用劃分為模塊,授予管理、計算、推力的權限。平臺上主要分為查詢、專業(yè)用戶、管理員等三類用戶,以角色的級別進行權限設置,具體可分為系統(tǒng)管理員、數據管理員、應用管理員、數據發(fā)布、審核、瀏覽、刪除等權限,實現權限的的各種分配管理,形成數據、功能、文檔等模塊的明確的分工[1]。
1)任務管理將數據、模型、指標加以分析和預測,有效管理工程流程,引用任務的概念,對操作流程等加以區(qū)分,對用戶進行監(jiān)管。形成恢復用戶操作的過程,每個過程都包含了任務的節(jié)點、條件、屬性,節(jié)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
2)工具軟件擴展了計算方法,提供與第三方軟件連接的接口。對應系統(tǒng)總的子模塊,形成具有良好開放性的分析、預處理模型。
3)模型庫利用計算的方法進行模塊化設計,在接口處增加、刪除、修改、模型,形成多樣化的模板方案,供用戶選用,可視化的算法模型組合界面,便于用戶自定義。同時通過模型可以實現數據的分析、繪制曲線圖、條形圖等。
4)知識庫和推理機對計算規(guī)則、評價指標等進行推力,基于智能工程實現電力需求預測、DSM措施等,對電力需求進行分析。深入研究人工智能,擴展知識庫和推理機引用范圍。
(4)應用平臺面向客戶、實現電力供需分析和實驗功能的預測和分析,內部有專家討論廳、數據管理、信息服務等模塊。
1)電力供需分析模塊是對經濟、電力、電量等進行查看和分析的模塊,預測總量和變化趨勢等,形成比重變化、貢獻率、橫向縱橫對比等數據。數據結果存在在成果數據庫,最終形成文檔存在文檔數據庫里,可分為市場環(huán)境、電力需求、供應、供需平衡幾大類。
2)電力供需特性分析模塊分析了經濟、氣象、電力等數據的關系,根據模型對比數據庫中的相關模型的關系,如氣象因子和負荷的關系、重點行業(yè)產值、電力彈性系數、用電量、行業(yè)產值單耗分解、小火電與電力供應、社會節(jié)電的電力需求,等等。
3)預測電力供需模塊對未來的電力數據和發(fā)展形式進行預測,包括總量分析、變化趨勢分析鞥等,該模塊的數據分析結果存在在成果數據庫內,圖形存放在文檔數據庫內,預測過程包括通過模型方法對歷史數據進行擬合、實現預測等因素的優(yōu)化,尋找合理的預測結果和精度。
4)專家討論廳包括了注冊、研討、角色管理等環(huán)節(jié),遵照人機交互、以人為本的理念,通過視頻、音頻等輸入手段,對突出、熱點問題進行研討,將專家的經驗、智慧應用到電力分析的領域,專門解決難點問題。
5)數據管理和信息服務模塊形成包含數據、查詢的報表,生成文檔和在線編輯,將報告、圖形、表格等進行上傳和下載。便于電網內的各單位查看通知,下載文件模板等,建立電力市場分析預測平臺,開展各項電力市場分析預測工作。
6)系統(tǒng)管理及維護模塊設置用戶級別權限,對任務、日志等進行管理,設置數據校核等參數。
7)設立實驗室內的實驗環(huán)境,模擬試驗人工智能、知識庫、推理機、電力供需指數等系列變化規(guī)律。對電力需求、供需變化進行研究,探究影響電力供應和需求的移速,了解電力同經濟之間的關系等[3]。
3 結語
經濟實驗室具有數據庫模版建立、研發(fā)人工智能成果的功能,擁有多維數據庫、專家研討聽等眾多功能強大的模板,為電力企業(yè)對市場進行分析和預測提供了強大的實驗功能,今后需要不斷提高分析預測水平,開拓更加暢通的渠道,深化研究電力供需預警功能的更新與建設。
參考文獻:
[1]朱振飛,胡靜,王小紅等.定制電力實驗室的開發(fā)與建設[J].江蘇電機工程,2015,34(02):31-36,40.
作者簡介:郭慶平(1959-),男,主要從事營銷管理工作,研究方向:電力營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