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宇
廚房是家中狹小的彈丸之地,宇宙則是浩瀚無邊的時空,兩者能有什么關聯(lián)呢?澳大利亞天體物理學家斯蒂芬·休斯就找到了一種關聯(lián),他通過烹飪,用食物來模擬形形色色的宇宙現(xiàn)象。休斯戲稱,自己已經將天體物理學引入了廚房,因此這種廚技被稱為“美食物理學”。下面我們將會看到休斯的“美食物理學”,也許它不十分嚴謹,但絕對是非常有趣的。
掉落的牛奶產生“超新星”
在廚房工作時,你是否曾經失手掉落剛剛開瓶的牛奶或者果汁,瓶中的牛奶隨后從瓶口噴出,濺了你一臉?休斯就曾有過這樣的經歷,但他瞬間意識到,這可以和天體物理學中的Ⅱ型超新星爆發(fā)聯(lián)系起來。
當一顆大質量恒星——大約10倍于太陽或者更大——來到了“生命”的盡頭,它就會發(fā)生慘烈的爆炸,即產生了Ⅱ型超新星。爆炸由恒星鐵核的突然塌縮引發(fā),恒星的其余部分隨之塌縮,猛烈撞到鐵核后反彈,這一過程產生的沖擊波從恒星內部向表層傳播。當沖擊波到達表層時,那里已經沒有可以再用來沖擊的星體物質了,所以恒星的外層就猛烈地噴入太空。
相同的道理,牛奶瓶掉落后會導致瓶底受到擠壓(即瓶底“塌縮”),然后會將牛奶向上沖擊,也形成一股沖擊波。當這股沖擊波到達瓶口的時候就沒有可以用來沖擊的牛奶了,所以牛奶被噴向空中,濺了你一臉。
烘焙一個小宇宙
在烘焙食物時,你同樣也能看到宇宙的演變過程。
天體物理學家常常用“葡萄干面包”的比喻來解釋宇宙的膨脹。其中,面包中的面團代表宇宙中的空間,葡萄干則代表宇宙中的星系。
想象一下,當葡萄干面包被放到烤箱中烘焙的時候,你正坐在面團中的一個葡萄干上,你可以看到,面團正在膨脹,其他的葡萄干正在遠離你。同樣,我們在銀河系中觀察宇宙,會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的星系都在遠離我們。
于是在廚房里,休斯常常烘焙一種他戲稱為“Hubble Damper”的面包,以此來紀念美國天體物理學家埃德溫·哈勃。因為哈勃首次明確證實了“星系正遠離我們”這一宇宙現(xiàn)象,而且他還發(fā)現(xiàn),星系越遠,退行的速度就越快。
不過,為了增加所謂的“現(xiàn)實主義”,休斯用紅莓干代替了葡萄干——紅莓是紅色的,星系則是在“紅移”。下面是“Hubble Damper”的完整配方:450克自發(fā)面粉;一小勺鹽;80克冷凍黃油;185毫升水;170克紅莓干。上述材料混合均勻后,在200℃的烤箱中烘焙30分鐘,面包即可出爐。
玻璃杯中的日落
“為什么天是藍的?”這是孩子們最常問到的一個天文學問題,而許多父母卻不知怎么回答。如果你遇到這樣的問題,不要慌張,你可以在廚房里做點事情來解釋“藍天”。
找一個直線側壁的玻璃杯,用它裝一杯水,向水中滴一滴牛奶并攪拌。找一個LED手電筒向水中照射。當你從光束的發(fā)起端望向末端(順著手電筒的方向看),你會發(fā)現(xiàn)光束的末端是黃色的。如果你在杯中看不到LED的光束,那么加水稀釋一下。
LED的光束有一個黃色的末端,這意味著藍光已經被分離出去了,這就是所謂的“散射”。如果你在夜間進行實驗,關掉廚房的燈,從側面觀察這杯水。你會看到藍色的輝光——這些就是被牛奶散射的光。恭喜你,你已經在廚房里創(chuàng)造了屬于你的“日落”和“藍天”。
在現(xiàn)實中,太陽光通過大氣層到達地面。相比較于紅色波段的光來說,大氣層空氣中的分子更喜歡散射藍光。在白天,藍光從各個方向到達我們的眼中,相當于我們從側面看水杯,這讓天空看起來是藍色的。當太陽接近地平線時,陽光需要透過更厚的大氣層,相當于我們以端對端的方向看水杯,此時藍光因散射所受損失較多,日落變成了紅色。
怎么樣?斯蒂芬·休斯的“美食物理學”是否打動了你?當你再回到廚房的時候,也許會有些新的奇思妙想吧。那么,大膽實驗吧,在你改進廚藝的同時,沒準還會學到許多新的物理知識呢!
大科技·科學之謎2016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