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春曉
我在一本作文書上看到了《媽媽,請您理解我》這樣一篇作文,寫的是一個孩子放學回家,那天沒有家庭作業(yè),他以為可以聽自己喜歡的音樂,結(jié)果媽媽要他做奧數(shù)題為參加全國奧數(shù)競賽做準備。晚飯后,本以為可以盡情聽音樂了,可是還沒等他聽夠,又被媽媽催著睡覺去了。結(jié)尾,小作者寫道:“可憐天下父母心,可希望父母也能‘可憐天下兒女心,給我們一個自由的空間吧!”
在這篇文章的后面有一個叫“閱讀點津”的欄目,里面這樣寫道:“可憐天下父母心!”母愛是偉大的,厚重的母愛滋潤著我們,讓我們在陽光雨露下茁壯成長。母愛也是沉重的,母親把無盡的期望放進孩子的書包,重壓在孩子的雙肩上,孩子被壓彎了腰。聽聽孩子的呼喊:“讓我好好地玩一次吧!”
看后引起了我的思考:“閱讀點津”里的導語是在讓家長關(guān)注孩子的內(nèi)心想法,方向應(yīng)該是沒錯,但文章中并沒有反映出“孩子被壓彎了腰”的狀態(tài),何苦在“閱讀點津”里要很矯作地幫著吶喊“讓我好好地玩一次吧!”小學高段正處在孩子自我意識明顯開始覺醒之際,如果家長、老師對于自由與規(guī)則、快樂與責任不加以辯證剖析,一味縱容孩子隨性發(fā)展,會導致孩子成年后規(guī)則感與責任感缺失。
從這篇閱讀材料中,我找到了兩個教學點。第一個教學點,是通過這個例子讓孩子明白在課外閱讀中自己要有思考有主見,要有辨析是非優(yōu)劣的能力,印在書本上的觀點并非一定就是對的。本課教學的引導,可以助力他們批判性思維的養(yǎng)成。第二個教學點是關(guān)注當下孩子們的成長狀態(tài),學會更理性地看待自己,不要不加審視地喊“給我們一個自由的空間吧”“讓我好好地玩一次吧”。我想通過課堂的理性引導,讓他們平復情緒,以對自己負責的態(tài)度從容成長。
于是,在家長開放日那一天,我結(jié)合閱讀材料上了一節(jié)面向家長和孩子的開放課。首先引導他們讀材料,弄清孩子希望媽媽理解他的什么?再找出媽媽干涉他的兩個場景,拋出問題:“你覺得媽媽蠻橫嗎?”引導孩子明白,適當?shù)墓芾矶酱偈菋寢尩呢熑?。接著又問:“孩子說想玩有錯嗎?”讓孩子知道想玩也是天性,誰都想玩。然后追問:“但能不能放任玩?”讓孩子明白一個年齡段有一個年齡段的重要任務(wù),要學會控制。緊接著話鋒一轉(zhuǎn):“如此說來,難道這篇作文不該寫?沒有價值?”讓孩子明白作文的價值在于“言為心聲,表達真情實感”。這篇作文通過三個場景寫出小作者自己想聽音樂但沒有得償所愿,從自己的角度寫出了真情實感 ,況且人物對話中有鮮活的生活,是一篇好作文。但我們要清醒地看到,這篇好作文所包含的思想是那個還處于混沌成長中的孩子的思想,我們在讀這樣的好作文的時候,要用成熟的理性的眼光來辨析,所以設(shè)計了前述幾個問題。問題包含著強大的思維碰撞的能量,碰撞一次思維就開闊一次,道理也明晰一次,孩子的認知能力又提高一個層次。最后讓他們也通過抓場景抓典型對話的方法來寫一寫自己和父母之間發(fā)生的跟學習有關(guān)的沖突的事,達到讀寫結(jié)合的目的。
這不僅僅是一堂結(jié)合了讀寫的課外閱讀指導課,還是在喧囂浮躁的自由成長價值觀泛濫時注入的一劑清醒劑,讓家長和孩子理性看待成長中的自由和規(guī)則、快樂和辛苦付出等命題,引導孩子成為有自己思想的人。
作者單位:重慶市兩江新區(qū)金山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