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維芳(蘇州北控環(huán)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蘇昆山215300)
混凝-化學沉淀用于滲濾液預(yù)處理研究
孔維芳(蘇州北控環(huán)??萍加邢薰?,江蘇昆山215300)
通過混凝和化學沉淀的方法對高濃度滲濾液原液進行預(yù)處理,研究混凝藥劑的投加量和化學沉淀藥劑使用時的投加比例,確定好上述變量后綜合混凝和化學沉淀兩種方法用其來處理滲濾液原液,研究該方法對COD和氨氮的去除率。
滲濾液;PAC;PAM;磷酸銨鎂;混凝-化學沉淀法
1.1 實驗試劑
從某城市的垃圾填埋場取適量的垃圾滲濾液,滲濾液中含有的BOD5質(zhì)量濃度約為3300~3600mg/L,COD的質(zhì)量濃度為10000~12000mg/L,SS的質(zhì)量濃度為300~340mg/L。pH值約為6.5~8.5。
實驗試劑:磷酸氫二鈉、聚丙烯酰胺、硫酸鎂、氫氧化鈉、聚合氯化鋁等。
1.2 實驗儀器
實驗儀器:玻璃儀器、酸度計(pH計)、攪拌機、光度計等。
1.3 試驗方法
測定COD含量:
采用國標法對滲濾液原液的COD和氨氮進行測量。
混凝試驗:按照試驗標準,取適量垃圾滲濾液放在燒杯中,并將酸度值調(diào)整到標準值,將聚丙烯酰胺、聚合氯化鋁兩種試劑加到燒杯中,并放置在攪拌器上方,先高速攪拌約30s,攪拌速度為150r/min,再緩慢攪拌約10min,攪拌速度為100r/ min,將其放置1h后進行取樣,測定廢水中含有的COD,可采取重鉻酸鉀方式。
沉淀試驗:按照試驗標準,取適當已經(jīng)經(jīng)過混凝處理后的垃圾滲透液放置在燒杯中,并將其余兩種試劑加進去,通過攪拌器攪拌約30min,取適量清液,采取納氏試劑光度法,檢測出廢水中的氨氮含量,用標準方式測定廢水中BOD5。
滲濾液原液測定COD 10350mg/L,氨氮為400mg/L。
2.1 混凝實驗
2.1.1 PAC最佳投加量
在通過投加不同量的PAC到原液中,通過測量COD的數(shù)值得到表1,關(guān)于投加量和COD去除率的關(guān)系表。
表1 PAC投加量對去除率的影響
通過對數(shù)據(jù)的分析可以得出,PAC的投加量在1000mg/L時COD去除率最高達到42.98%。
PAC在投加后發(fā)生水解等一系列化學變化,前期隨著PAC的投加COD去除率慢慢升高,達到一定限值后水中的PAC水解產(chǎn)物和膠體形成電中性的基團,進而沉淀,此時再增加PAC投加量脫穩(wěn)的膠體再次穩(wěn)定,變現(xiàn)為COD去除率下降。
2.1.2 PAM最佳投加量
將PAC的投加量限定在1000mg/L,PAM投加量定位2mg/L,3mg/L,3.5mg/L,4mg/L,4.5mg/L,5mg/L,得到COD去除率隨PAM投加量關(guān)系表,如表2。
表2 COD去除率隨PAM投加量關(guān)系表
將PAC投量固定為1000mg/L,通過表2數(shù)據(jù)分析可知,當聚丙烯酰胺的試劑量為3.5mg/L時,廢水中氨氮去除率最高,一旦超過該值,其去除率將會顯著降低。有機高分子類型的混凝劑通常會比較敏感,劑量約為2~5mg/L,無須過多,究其原因,有機高分子類型的混凝劑在反應(yīng)過程中會發(fā)生吸附作用,只要劑量超過臨界點,膠體可能會被大量高分子鏈包圍,進而形成穩(wěn)定顆粒。
2.2 沉淀試驗結(jié)果
選擇化學沉淀劑劑量:
氨氮含量經(jīng)過混凝處理后不會發(fā)生大變動,當前,主要采取化學沉淀方式將廢水中的氨氮含量去除,其中鎂離子等的比例應(yīng)控制在1:1:1[3~4],受到垃圾滲濾液本身構(gòu)成成分較為復雜等因素的影響,應(yīng)進行用量實驗,具體結(jié)果如表3~4所示。
表3 磷酸鹽投加比和氨氮去除率關(guān)系
表4 鎂鹽投加比和氨氮去除率關(guān)系
由表可知Mg2+、NH4+和PO43+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1:1時,去除率相對穩(wěn)定,當某一變量增加時,不會影響到整個去除率,但有可能會提升廢水硬度,因此,其物質(zhì)量投比例應(yīng)為1:1:1。
通過對垃圾滲濾液進行混凝-化學沉淀的實驗研究得出了最合適的藥劑投加量和pH值。
混凝過程中PAC投加量為1000mg/L,PAM為3.5mg/L,pH約5.5?;瘜W沉淀過程中Mg2+、NH4+和PO43+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1:1,pH為8.5~9.
混凝和化學沉淀綜合使用能有效的降低主要污染物COD氨氮的指標,降低后續(xù)生化處理的運行負荷。
[1]沈耀良,楊栓大,王寶貞.垃圾滲濾液的混凝一吸附預(yù)處理研究[J]中國給水排水,1999,15(11):10~14.
[2]尹 鵬,高 湘.混凝-沉淀法去除老齡垃圾滲濾液中難降解物質(zhì)[J].科技信息,2010,15:356~357.
[3]姚重化.混凝劑與絮凝劑[M].北京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1991.
[4]仝武剛,王繼徽.磷酸銨鎂除磷脫氮技術(shù)[J].工業(yè)用水與廢水,2002,33(5):4~6.
X703
A
2095-2066(2016)35-0012-02
2016-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