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世龍朱 鋒彭啟松
1.南京市江寧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江蘇南京 211100;2.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江寧醫(yī)院檢驗科,江蘇南京 211100
不同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的陽性率結果對比研究
陶世龍1朱 鋒2彭啟松2
1.南京市江寧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江蘇南京 211100;2.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江寧醫(yī)院檢驗科,江蘇南京 211100
目的探討微生物檢驗方法檢驗不同臨床采樣的標本的結果,尤其是在陽性率上的比較,進行研究分析。方法對照試驗法,將2014年與2015年從1~12月全年的臨床標本進行微生物檢驗,將2014年全年的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作為A組,2015年全年的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為B組,A、B兩組全年的臨床標本大致可分為,呼吸道標本、血培養(yǎng)標本、傷口分泌物標本以及痰標本、大便標本、尿液標本。進行兩組結果陽性率的對照比較,總結結果及影響結果的因素。結果A組微生物檢驗陽性率結果為呼吸道標本41.69%,血培養(yǎng)標本17.60%,傷口分泌物標本22.49%,痰標本17.83%,大便標本21.61%,尿液標本35.75%,B組結果分別為:32.22%、12.48%、18.00%、12.27%、19.93%、31.22%。兩組陽性率比較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微生物檢測能夠為臨床診斷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jù),同時也能反映當下流行疾病的情況。為了探討微生物檢測中存在的問題,實驗發(fā)現(xiàn)兩年不同臨床標本陽性率的差異明顯,尋找原因,制定相關的措施,為臨床診斷疾病提供準確的參考價值。
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陽性率
臨床標本檢驗一直是一種常用的診斷疾病的方式[1],已經(jīng)廣泛應用到各級醫(yī)院臨床診斷中,并且其結果對疾病診斷、疾病治療、疾病恢復以及疾病復查都有重要臨床價值[2]。隨著醫(yī)療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和醫(yī)學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對微生物檢驗的各項技術進行著不斷的更新[3],已經(jīng)可以準確的診斷標本中存在的各種致病因素,和細胞恢復情況,在臨床上有著重要地位。但近年來發(fā)現(xiàn),臨床標本在進行微生物檢查時常發(fā)生各種除標本自身以外的不利的影響實驗結果的情況[4],如技術操作,從標本采集、送檢到檢驗等,或者是實驗人員自身經(jīng)驗和技術問題,都嚴重影響了標本微生物檢查陽性率[5]。因此本次針對不同臨床標本的微生物檢查陽性率的結果進行了兩年之間的對比并且對影響因素進行了總結分析,具體研究過程如下。
表1 A組B組臨床標本的陽性率比較(n,%)
1.1 一般資料
分組對照實驗法,分為A組與B組,其中A組為2014年1~12月期間我院臨床采集的所有標本進行微生物檢驗組,一共5120份,其中呼吸道標本有1204份,血培養(yǎng)標本有1034份、傷口分泌物標本有989份,痰標本有1021份、大便標本有472份,尿液標本有400份。B組為2015年1~12月期間我院臨床采集的所有標本進行微生物檢驗組,一共6320份,其中呼吸道標本有1904份,血培養(yǎng)標本有1234份、傷口分泌物標本有1189份,痰標本有1011份、大便標本有572份,尿液標本有410份。A、B組所有標本采集均來自臨床患者,并且由專業(yè)醫(yī)護人員采集[6]。對兩組的一般資料中相對應的信息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7],結果表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檢驗方法
兩組所有臨床標本均按照臨床采集標準,由專業(yè)醫(yī)護人員進行采集,標本微生物檢驗用全自動的細菌鑒定藥敏儀進行檢驗,操作由專業(yè)實驗檢驗人員進行,根據(jù)全自動細菌鑒定藥敏儀的操作說明進行檢驗,將檢驗結果中的陽性結果進行統(tǒng)計,并應用統(tǒng)計學方法進行計算。
1.3 結果觀察
針對標本微生物檢驗陽性率進行結果觀察,從所有采集的標本中按照呼吸道標本、血培養(yǎng)標本、傷口分泌物標本以及痰標本、大便標本、尿液標本分別兩兩比較陽性率的方法,進行兩組比較。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微生物檢驗結果中所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均用SPSS18.0系統(tǒng)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A組與B組比較,結果表示:A組微生物檢測陽性率顯著高于B組,兩組結果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同時結果表示,兩年的呼吸道標本檢測陽性率都是最高的,表示兩年檢測中呼吸道疾病較為嚴重。并且尿液標本的陽性率位居第2位,表示泌尿科疾病也是兩年間較為流行的疾病。在結果中總結影響兩年陽性率的因素及兩年間較為流行的疾病。
臨床上常用的診斷和判斷疾病發(fā)生和發(fā)展的手段,其中之一就是實驗室中的標本微生物檢查,已經(jīng)被廣泛應用到各個鄰域當中,并且其自身的臨床價值一直是不可替代的[8]。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口的不斷增長,醫(yī)院成了疾病與健康的常入環(huán)境。具不完全統(tǒng)計[9],每年幾乎有90%的人口去醫(yī)院進行各項身體檢查,其中包括疾病診斷、復診、篩查等,常應用的手段就是采集患者的呼吸道標本[10]、血培養(yǎng)標本[11]、傷口分泌物標本以及痰標本[12]、大便標本[13]、尿液標本進行實驗室的微生物陽性檢查,微生物陽性檢查通過反應各標本中的陽性與陰性率來判斷患者患有疾病的情況,或者通過陽性率來確定治療的效果,對診斷和治療疾病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們進行了本次實驗來分析不同臨床標本的微生物檢驗陽性率的變化。
實驗結果中,呼吸道標本檢驗出的陽性數(shù)是所有標本中檢驗出最多的,并且在陽性檢驗率上呼吸道標本高達41.7%,可以說明近兩年的呼吸道疾病較為流行。但是兩組比較中發(fā)現(xiàn)2015年全年的呼吸道標本微生物檢驗中,不論是陽性數(shù)還是陽性率對比2014年全年都有所下降;并且整體調(diào)查結果比較,也顯示出2015年的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的陽性數(shù)與陽性率都到低于2014年的標本微生物檢驗陽性結果。分析其中原因,可以總結一下幾點(1)在采樣期間患者可能因個人原因(情緒、不配合、病史、用藥史等)或者護士人員的操作不規(guī)范,影響了標本的采集或者標本的污染,從而影響了結果。(2)實驗室檢查應該是具備執(zhí)業(yè)資格證的專業(yè)檢驗人員進行,并且檢驗人員的知識與技術能力也影響著實驗結果,不同檢驗人員都有自身檢驗的習慣,往往會造成結果的不同。(3)檢驗用具,不同的臨床標本有其專用的檢驗用具,兩組實驗結果的不同,也很有可能是在微生物檢驗時使用了不符合標本儲存的培養(yǎng)基[14]。(4)微生物檢驗都有一定檢驗標準,不能因為個人醫(yī)院或者個人意志來隨意評判標準,這也是產(chǎn)生差異的一種重要影響因素。(5)實驗室的溫、濕度,以及空間大小,布局等都是有一定標本要求的,不能隨意改動,因為實驗壞境的變化直接影響微生物檢驗陽性的結果[15-16]。(6)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醫(yī)學領域?qū)ξ⑸餀z驗的儀器多種多樣,并且各有特點,但是在結果上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差別,因此在觀察統(tǒng)一患者的不同時間段的微生物檢驗陽性率時,最好使用同一檢查儀器。(7)臨床標本進行微生物檢驗時要同標準,統(tǒng)一所用配合實驗的試劑,使用前要進行檢查,試劑有無變質(zhì),破損等情況,避免檢驗結果存在因為實驗用具和試劑不同而影響的檢驗結果。
綜上,臨床上不同臨床標本常進行微生物檢驗,通過陽性率檢驗結果來為診斷和判斷患者的疾病和治療情況,為了避免不同時間段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陽性率結果的差異,就要不斷規(guī)范人員與標準在操作與檢驗中的要求。
[1] 巫啟文.不同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陽性率的對比研究[J].醫(yī)學信息,2015,(33):10-11.
[2] 劉大鷹,胡灼君,農(nóng)天雷,等.痰液、血清、支氣管肺泡灌洗液聯(lián)合檢測細胞角蛋白19片段對肺癌診斷的臨床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1):2223-2225.
[3] 武華,陳靜,楊秀蓮,等.微生物檢驗在醫(yī)院感染控制中的價值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2012,22(8):2964.
[4] 羅怡.探索室間質(zhì)評與室內(nèi)質(zhì)控在微生物檢驗中的臨床價值[J].醫(yī)藥前沿,2016,6(19):31-32.
[5] 毛巧霞,孫美蘭,陳鋒,等.檢驗科微生物檢驗質(zhì)量的影響因素與病原菌耐藥性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5(17):3920-3922.
[6] 馬妍.關于食品微生物檢驗人員生物安全防護措施的研究[J].現(xiàn)代食品,2016,4(7):1-2.
[7] Danny McCormick,Amresh D Hanchate,Karen E Lasser, et al.Effect of Massachusetts healthcare reform on racial and ethnic disparities in admissions to hospital for ambulatory care sensitive condition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hospital episode statistics[J].BMJ: British Medical Journal,2015,350(8004):12.
[8] Sakova, Nikoleta,Sadecka,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May bryndza cheese from various regions in Slovakia based on microbiological, molecular and principal volatile odorants examination[J].Journal of Food and Nutrition Research,2015,54(3):239-251.
[9] 楊軼慧,張茜林,吳炯,等.2008至2012年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就診人群血脂水平回顧調(diào)查[J].檢驗醫(yī)學,2013(11):981-987.
[10] 李宏輝.不同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的陽性率流行病學分布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11(15):50-52.
[11] 姚力偀,唐友東.非血液標本的1,3-β-D-葡聚糖檢測對放療后侵襲性真菌感染的診斷價值[J].四川醫(yī)學,2016,37(4):430-432.
[12] 方毅,趙付菊,張景皓,等.痰標本中檢出一例水生拉恩菌[J].檢驗醫(yī)學,2015(7):774-775.
[13] 于麗華,賈榮娟.大便標本采樣裝置在臨床應用中的效果觀察[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6,22(12):1813-1815.
[14] 趙紅波,胡明皓,李旖旎,等.黃銅礦與斑銅礦在酸性細菌培養(yǎng)基中的電化學溶解對比[J].中國有色金屬學報(英文版),2015(1):303-313.
[15] 張繼平,呂紅,宋巖,等.基于網(wǎng)絡條件的機械工程虛擬實驗室建設[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6):208-210,213.
[16] 賀愛民,陳文萍. 不同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的陽性率結果對比研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4,52(32):119-120.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positive rate of microbial test in different clinical samples
TAO Shilong1ZHU Feng2PENG Qisong2
1.Jiangni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Jiangsu, Nanjing 211100, China; 2. Clinical Laboratory, Affiliated Jiangning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1100,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sults of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in different clinical samples, especially in the comparison of positive rate, and to research and analyze the results.MethodsThe clinical specimens from 2014 to 2015 were given microbiological tests. The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of clinical specimens for the whole year of 2014 was taken as group A. The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of the clinical specimen of the year 2015 was taken as group B. The clinical specimens of group A and group B can be divided as respiratory specimens, blood culture specimens, wound secretions specimens and sputum specimens, stool specimens, urine specimens. The positiv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results were concluded.ResultsThe results of microbiological test in group A were respiratory specimens with 41.69%, blood culture specimens with 17.60%, wound secretions specimens with 22.49%, sputum specimens with 17.83%, stool specimens with 21.6% and urine specimens with 35.75%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group B were 32.22%, 12.48%, 18.00%, 12.27%, 19.93%, 31.22%. The positiv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Microbiological testing can provid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reflect the current epidemic situation.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problems of microbial detection, the experiment finds that the positive rate of different clinical sample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wo years. Finding the reason and formulating relevant measures are important to provide accurate reference valu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of disease.
Clinical specimens;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Positive rate
R446.5
B
2095-0616(2016)19-122-03
2016-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