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東+汪霞
摘要: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重點在于培養(yǎng)一流人才。本文以斯坦福大學經濟學專業(yè)為例,從課程、教學與科研三個方面分析其本科人才培養(yǎng)特色。即,通識教育與專業(yè)教育有機結合,課程設置緊密圍繞人才培養(yǎng)目標;教師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有效的參與性環(huán)境;科研與教學緊密融合,培養(yǎng)學生獨立研究能力。斯坦福大學構建了以目標為導向的課程體系、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和以能力為基礎的科研訓練,它為我國高校本科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提供可資借鑒的范例。
關鍵詞:斯坦福大學;本科人才;課程;教學;科研
在我國實施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戰(zhàn)略背景下,培養(yǎng)大批創(chuàng)新人才既是時代賦予高等教育的神圣使命,也是實現(xiàn)高等教育內涵式發(fā)展的重要途徑,還是推動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關鍵手段。但“為什么我們的學??偸桥囵B(yǎng)不出杰出人才?”錢學森認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yǎng)科學技術發(fā)明創(chuàng)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這個問號至今已有十余載,在此期間政府相繼出臺政策,不斷推動高校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2015年,國務院頒發(fā)了《統(tǒng)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為我國大學沖刺國際前列、創(chuàng)建世界頂級學府吹響了“沖鋒號”?!斗桨浮诽岢雠囵B(yǎng)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加快推進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推進科教協(xié)同育人,完善高水平科研支撐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機制”[1]。
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是世界著名的研究型大學,它為美國培養(yǎng)了大批精英人才。本文以其經濟學專業(yè)為例,從課程、教學與科研三個方面來分析它的本科人才培養(yǎng)特色,以期為我國高校本科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提供有益借鑒。斯坦福大學經濟學專業(yè)在《QS 2015-2016年世界大學排名》位列全球第三[2],僅次于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通過提供高質量的本科教育,“使學生建構完善的知識體系,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培養(yǎng)終身學習的能力,成為有責任感的社會公民”[3]。它的經濟學專業(yè)本科人才培養(yǎng)目標是:“使學生了解現(xiàn)代社會的經濟形勢,掌握分析現(xiàn)代經濟問題的知識與技能,培養(yǎng)他們評價公共政策的判斷力?!盵4]為了全面實現(xiàn)本科教育目標,斯坦福大學在開展以提高個人綜合素養(yǎng)為目的的通識教育的同時,又進行了以培養(yǎng)學科知識、技能與能力為目的的專業(yè)教育。
一、以目標為導向的課程體系
“課程設置是教育教學的核心,它的科學性與先進性不僅關系到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xiàn)和畢業(yè)生的質量,而且還直接決定著大學在激烈的教育競爭中的勝敗?!盵5]斯坦福大學通識課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有效表達能力,使其成為合格的社會公民;專業(yè)課程側重于向學生傳授經濟信息知識、理論知識和技術知識,以培養(yǎng)高質量的經濟人才。通識教育與專業(yè)教育有機結合,通過各種方式將龐大復雜的知識體系進行整合與濃縮。
2013年,斯坦福大學進行通識教育改革,實施新的通識教育課程,包括思維與行為方法(Ways of Thinking / Ways of Doing)、有效思考(Thinking Matters)、寫作(Writing and Rhetoric)、外語(Foreign Language)四類必修課,其目的在于“全面培養(yǎng)學生深度閱讀、有效交流與批判性思維的能力,使其能夠建立不同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并指導他們未來理性地工作與生活”[6]。思維與行為方法必修課分為審美與詮釋(Aesthetic and Interpretive Inquiry)、社會調查(Social Inquire)、科學方法與分析(Scientific Method and Analysis)、形式推理(Formal Reasoning)、應用性量化推理(Applied Quantitative Reasoning)、參與多樣性(Engaging Diversity)、道德推理(Ethical Reasoning)、創(chuàng)造性表達(Creative Expression)八個模塊。學生必須在這八個模塊中按要求選修11門方法類課程,“掌握必要的生存知識與技能,不斷適應新的挑戰(zhàn),促進未來蓬勃發(fā)展,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社會公民”[7]。有效思考必修課包括自我塑造教育(Education as Self-Fashioning)、結構化的博雅教育(Structured Liberal Education)、藝術熏陶與文化生活(Immersion in the Arts: Living in Culture)、在多元學習環(huán)境中體驗科學發(fā)展(Science in the Making: Integrated Learning Environment)和一些方法類課程,旨在“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表達問題的能力,指導他們的科學實驗、文學理解與政策分析,幫助他們在演講、討論、合作學習活動中求同存異,解決問題”[8]。寫作必修課包括寫作1(Program in Writing and Rhetoric I)和寫作2(Program in Writing and Rhetoric II),注重“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分析、寫作與口語表達能力,使其掌握必要的修辭技巧,并能進行有效的自我表達”[9]。學生還要完成一學年的外語課程,主要“培養(yǎng)外語能力,促進其它課程的學習,并使他們適應不同文化背景中的生活、工作、學習與研究”[10]。
斯坦福大學經濟學本科生的專業(yè)課程分為核心經濟學課程、經濟學領域課程(Field Courses)、專業(yè)寫作課程和自由選修課程四類,其目的在于“使學生掌握經濟分析的基本工具與定量分析技術,能夠清晰地思考、合理地解決政治經濟領域的問題”[11]。學生總共要修滿80學分專業(yè)課程,其中55學分必須在斯坦福大學完成,25學分可以通過學分轉移獲得。核心經濟學課程共計35學分,但學校只開設了《經濟學導論》《統(tǒng)計方法導論》《經濟分析1》《初級微觀經濟學》《初級宏觀經濟學》《應用計量經濟學》等六門課程,每門5學分,所以學生還可以自由選修一門核心經濟學課程。學生必須在斯坦福大學修完4門經濟學領域課程,修滿20學分;并要選修一門《經濟政策研討課》,完成5學分的專業(yè)寫作課程;還要選修4門經濟學類課程,完成20學分的自由選修課程。
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
斯坦福大學前校長杰拉德·卡斯帕爾(Gerhard Casper)教授曾說過:“一所僅僅是‘教學大學的大學就像是高中的延伸或者是一個培訓場所,不是我認為的真正意義上的大學?!绹髮W之所以好的一個因素就是它們賦予年輕學生參與的機會,而不僅僅是坐在教室里做知識的接受者?!盵12]學生的參與十分重要,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特征便是參與性,創(chuàng)造有效的參與性環(huán)境是教師教學智慧的表現(xiàn)。[13]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通過課堂講授、個人展示、小組討論、學術研討等方式,使學生獲得知識,培養(yǎng)他們閱讀、寫作與口語交流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和獨立研究能力。
通識教育課程的班級規(guī)模較小,一般不超過15名學生,以研討課為主,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如多元學習環(huán)境中體驗科學發(fā)展(SIMILE)是一門寄宿制課程,學生共同生活,一起學習。教師通過大量的案例向學生介紹科學、醫(yī)學與技術的發(fā)展歷史,使他們了解人類對自然世界與人造世界的認知演變。課程教學包括每周2小時小組討論、3小時課程學習,4小時課程寫作;教師在課堂上演示古代科學技術,帶領學生參觀博物館、科技遺址,還會邀請著名專家學者舉辦講座;學生還要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大量手工作業(yè)。[14]
《經濟分析1》是本科生的專業(yè)核心課程之一,在2014-2015學年冬季學期由克里斯·麥克勒教授(Chris Makler)任教,主要采用講授法,輔之以課外指導。每次課結束后,他都會把課件上傳到網絡學習平臺,但所傳課件并不包含課堂全部內容。學生只有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做好筆記,才能順利完成家庭作業(yè)和通過課程考試。他每周還會布置大量課外作業(yè),學生必須在當周完成,并在周末課程輔導上提交。教學助理在每個周末會舉行50分鐘的課程輔導,主要是收發(fā)課程作業(yè),檢查學習材料,解答課程中的疑難問題,還會介紹一些課堂中沒有講到的企業(yè)案例。課程考核包括家庭作業(yè)、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三部分,分別占總成績的25%、30%和45%。[15]
三、以能力為基礎的科研訓練
斯坦福大學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創(chuàng)設許多研究機會,鼓勵學生參與各種科研活動。經濟學系的每位教授都會給本科生授課,他們在向學生傳授經濟學知識的同時,還以自己的學術成就傳遞著經濟學的專業(yè)魅力和社會價值。學生通過密切參與大學的研究活動,能夠發(fā)展起對于科學基本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培養(yǎng)其開放的心智和濃厚的興趣。這會使他們將最新知識轉化為創(chuàng)新活動。[16]
學校經常舉辦各種學術活動,定期邀請國際知名學者和經濟行政官員來校講演,并設有專門款項資助學生赴外地參加學術會議。如在2014-2015學年,學校圍繞18個經濟學研究主題,舉行了155場學術講座、研討會和工作坊。[17]學校還要求學生進行課題研究,培養(yǎng)獨立研究能力。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個人研究興趣確定研究課題,而隨后的收集、整理與分析資料、設計研究過程、開展實驗等,均由學生獨立完成。教師一般不解答研究過程中的具體問題,只是在方向上給予必要的指導,學生要定期向教師匯報研究進展。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學生各方面能力均得到極大地提升。
本科生在知識儲備、能力、經驗方面還不夠成熟,需要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熟悉科研工作,磨練科研基本功等。[18]學生通過參加本系教授的科研項目,了解經濟學的研究問題、研究意義與研究背景,區(qū)分不同研究方法的優(yōu)點與缺陷,掌握查閱文獻的方法,熟悉經濟學研究的整個過程、主要環(huán)節(jié)及其注意事項。大三學生還要獨立開展經濟學專業(yè)課題研究,全面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和知識應用能力。專題實踐研究是計量經濟學課程的一個重要內容,學生可以自由選擇研究問題。學生使用經濟學基本原理和經濟學分析方法,對所選問題進行理論假設、測度變量、收集與分析資料,形成一份完整的研究報告。
四、評價
斯坦福大學“通識教育教會學生需要做什么及為什么需要,專業(yè)教育則教會學生能做什么和怎樣去做”[19],兩者相互滲透,共同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師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建構主動參與的課堂環(huán)境。學校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類科研活動,培養(yǎng)他們獨立研究能力。
1.通識課程提供“心靈裝備”,塑造合格社會公民
通識教育作為本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斯坦福大學開設高質量的通識課程,“全面激發(fā)學生潛在的學術興趣,培養(yǎng)學生取得學業(yè)成功必不可少的心靈裝備”[20]。學校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有效表達能力,不僅體現(xiàn)在通識教育目標上,還貫穿于教學實踐之中。思維與行為方法必修課、有效思考必修課直接強調思維的重要性,寫作與修辭必修課、語言必修課在提升學生表達能力的同時,也滿足了思維訓練的要求。學校開設大量的通識寫作課程,而且有效思考必修課及各院系開設的同類課程也能滿足寫作課的修學要求。正如斯坦福大學校長約翰·亨尼斯(John Hennessy)教授所說:“大學有一種觀念,即工程師只需知道如何使用計算器或電腦,不用掌握寫作與演講的技巧。這可能是對年輕人最大的謊言。……寫作與演講是一切學科中最有價值的兩項基本技能?!盵21]
斯坦福大學通識教育積極倡導學生理性地生活,關注社會重要問題,并從多個視角進行解答;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重要的知識、技能與交往能力,將對他們未來職業(yè)產生長期的影響。[22]學生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掌握知識,更主要的是要加深對知識思想文化內涵的理解、學習能力的生成以及思維習慣的培養(yǎng)。[23]所以說,斯坦福大學通識教育努力培養(yǎng)學生成為“完整的人”所具備的四種能力,即“有效思考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做出恰當判斷的能力、辨別價值的能力”[24]。
2.專業(yè)課程結構合理,緊密圍繞人才培養(yǎng)目標
斯坦福大學專業(yè)課程設置呈現(xiàn)出很強的層次性,它把一些主要的專業(yè)課程分解成幾個由低到高的級別,加強課與課之間的縱向銜接。學校要求學生在入學之前必須完成相應的數學課程,具備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這是攻讀經濟學學士學位的前提條件。學校把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分為初中高三個層級,并開設了經濟統(tǒng)計學、計量經濟學、數學經濟學等技術性課程,這樣既有助于學生打好專業(yè)基礎,又能幫助學生掌握更高深的經濟學知識。學校還制定了課程彈性追蹤表(Flexible Tracks),把經濟學領域課程和自由選修課程分為金融、經濟政策、經濟行為、經濟戰(zhàn)略、經濟學研究、國際經濟與發(fā)展等六類,這給學生選課提供了詳細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