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浩峰
如今,中俄軍貿走到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階段——中國進口俄裝備旨在拾遺補缺或者說錦上添花。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得到蘇聯較為先進的米格戰(zhàn)機,以及海軍所謂的“四大金剛”,到由于中蘇關系惡化而一度中斷從蘇聯進口軍事裝備,再到中蘇關系正?;爸撂K聯解體后復又采購俄制戰(zhàn)機、艦船。如今,中俄軍貿走到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階段——中國進口俄裝備旨在拾遺補缺或者說錦上添花,而俄羅斯眼看著中國的艦船下餃子般下水,特別是2017年大型驅逐艦將紛紛下水,甚至動起了從中國購買武器的念頭。
改變解放軍萬國武器局面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上,飛越天安門廣場上空的是解放軍繳獲的蔣軍飛機,走過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閱的部隊,其裝備亦堪稱“八國聯軍”、萬國武器。至于海軍,則更多地采用了國民黨起義艦只比如“重慶”號巡洋艦等。
2016年12月15日,結束對美國的友好訪問后,中國海軍艦艇編隊前往此次出訪的最后一站加拿大維多利亞進行友好訪問。圖為海軍“鹽城艦”,是投入現役的第12艘054A型護衛(wèi)艦。
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特別是抗美援朝期間,中國空軍接收了蘇聯一批米格戰(zhàn)機,這是第一代噴氣式戰(zhàn)機,在當時各國空軍中也算先進裝備。海軍,則費盡周章才從蘇聯分兩批買來四艘二手驅逐艦——“鞍山”號、“撫順”號、“長春”號、“太原”號,是為中國海軍長期以來看家底的“四大金剛”。這些20世紀三四十年代建造的艦只,修修補補加些改造,一直用到20世紀八九十年代才全部退出現役。
盡管蘇聯并非將其最先進武器拿來支援中國,甚至中國用于抗美援朝而接收的蘇聯裝備,也最終通過購買的方式支付了不菲的費用,特別是蘇聯最初并不想將驅逐艦這樣的較大型裝備交付中國,但無論如何,蘇聯裝備改變了解放軍萬國武器的局面,初步實現了軍備制式化。
二次現代化的“補品”
20世紀50年代末,蘇聯結束了全面援華,不僅撤離了原子彈專家,也將幾乎所有軍事工業(yè)和民用工業(yè)專家撤回。在此期間,中國不得不依靠自主研發(fā),以及同南斯拉夫、羅馬尼亞等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進行互動來改善工業(yè)體系。至于站在工業(yè)產品前端的空軍、海軍裝備,則頗有舉步維艱之勢。
尼克松訪華后,特別是中美建交后,中國與美國、歐洲在軍事裝備領域有所互動,比如美國幫助中國對殲-8戰(zhàn)機進行航電改造等,使得中國??昭b備有了通往20世紀中后期世界水平的可能性。然而其后,由于西方制裁,中國一度中斷了與美、歐的軍事裝備改造合作,盡管與歐洲一些國家包括以色列暗通款曲,但無疑“進補”速度太慢。
2016年11月2日,廣東珠海,第十一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俄羅斯空軍“雨燕”飛行表演隊翱翔天際。
直到中蘇關系正常化后,包括蘇聯解體后,中國從俄羅斯復又進口了一大批??昭b備。其中包括當時在蘇聯和俄羅斯來說都屬于自用先進裝備的蘇-27戰(zhàn)機。1989年9月,蘇聯《紅星報》刊發(fā)了一篇對蘇軍總參謀長沙波什尼科夫大將的專訪。沙波什尼科夫表示,如果中國希望獲得米格-29之類的高性能飛機,“蘇聯政府認為不存在政治障礙”。這番言論在國際政治界、軍事界引起了極大的反應,這使得人們紛紛關注,中國是否會購買米格-29戰(zhàn)機。但當時,無論中蘇,都沒人會想到,最終中國買走的是更為好用的蘇-27。
作為蘇聯國土防空軍新接手的重要裝備,蘇-27當時只部署在蘇聯本土,即便駐守東歐的蘇軍部隊也還沒有列裝。1990年,中國總理李鵬訪蘇。李鵬向蘇聯方面提出恢復和擴大兩國在航空、航天技術領域的合作,并且同意以政府貸款的形式向蘇聯提供食品和日用消費品換取莫斯科同意向中國出售航空技術裝備。1990年5月31日,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率領大型軍事代表團訪問蘇聯,雙方簽署《軍事技術合作協(xié)定》以及《中蘇政府間軍事技術合作混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紀要》,中國購買蘇聯武器的工作進入程序化談判階段。正是在這次會談中,中國軍人不但了解了赫赫有名的米格-29戰(zhàn)斗機,還了解了蘇聯一種更先進好用的殲擊機——蘇-27。最終,中國引進蘇-27成功。盡管蘇聯解體,俄羅斯首任總統(tǒng)葉利欽承諾繼續(xù)履行向中國出售蘇-27的義務。1992年6月27日,首批12架蘇-27戰(zhàn)斗機,包括8架蘇-27SK單座型和4架蘇-27UBK雙座教練型,由俄羅斯后貝加爾軍區(qū)的吉達機場起飛,經蒙古領空,于當日上午10時15分安全飛抵中國安徽蕪湖空軍基地。1992年11月25日,剩余的12架蘇27SK單座型飛機由阿穆爾河畔共青城航空生產聯合公司機場直抵蕪湖空軍基地。在大型軍用運輸機領域,中國至少擁有17架俄制伊爾-76飛機,其中包括至少3架空警2000和數架空中加油機。當然,伊爾-76亦有部分是從烏克蘭進口的。
擁有蘇-27等一系列蘇聯、俄羅斯制造的裝備,堪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第二次軍事現代化道路上的“進補”。而中國海軍亦在1999年至2006年期間,從俄羅斯進口了4艘“現代”級驅逐艦,是為“杭州”號、“泰州”號、“福州”號和“寧波”號,一舉改變了中國海軍大型艦艇青黃不接的局面。潛艇方面,中國自1994年開始至2002年最后一次下單,共向俄羅斯訂購了12艘基洛級潛艇。
俄已向中國購買不少軍品
中國在從俄羅斯進口了S300地空導彈之后,一度在土耳其軍購項目中,與俄羅斯展開競爭,中國的紅旗-9地空導彈并不遜色于俄制導彈。盡管如此,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仍于2014年4月批準向中國出口更為先進的S-400。
“遼寧”號脫胎于蘇聯海軍“瓦良格”號,與俄海軍“庫茲涅佐夫”號是姊妹艦。
航母方面,歷經數年艱辛,中國終于從烏克蘭黑海造船廠拖回原本屬于俄羅斯海軍的“瓦良格”號航母,之后改裝成功,如今此一舷號16的中國海軍巨艦名曰“遼寧”號,在許多方面很有可能勝出其姊妹艦——俄羅斯海軍“庫茲涅佐夫”號。當然,中國并不滿足于擁有二手庫茲涅佐夫級航母改裝成的訓練艦,目前自主研發(fā)的航母正呼之欲出,且很有可能一代更比一代強,代際變化也會超乎想象。
中國海軍早已對從俄羅斯進口的4艘現代級驅逐艦進行了現代化改裝。與早年“新十年,舊十年,修修補補又十年”的“四大金剛”不同,如今中國海軍在繼續(xù)用好現代級的同時,相繼開發(fā)了051B、051C、052B、052C,其中052C人送綽號“中華神盾”。目前,有先進垂發(fā)系統(tǒng),人送綽號“第二代中華神盾”的052D已裝備4艘,接下來近10艘052D將相繼交付部隊,頗有“下餃子”之勢。而萬眾期待的055萬噸大型驅逐艦亦將撩開神秘面紗。
早在2015年即有傳言稱俄羅斯艷羨中國造船勢頭之猛,希望引進中國的導彈驅逐艦054A。當時,軍事專家張召忠曾經對媒體稱:“054A可有效填補俄護衛(wèi)艦數量之不足?!北M管到目前為止,俄羅斯并未從中國進口護衛(wèi)艦,但俄確實已開始采購中國軍品。比如2015年4月,中國與俄羅斯簽署合同,俄羅斯海軍向中國采購用于遠洋綜合補給艦的海上補給系統(tǒng),該海上補給系統(tǒng)由武漢船用機械有限責任公司自主研發(fā)。這5套補給系統(tǒng),將安裝于俄羅斯正在建造的“帕申院士”級14000噸級中型綜合補給艦。更早之前,2014年6月俄方向武漢船用機械有限責任公司訂購過12套全回轉舵槳,該公司的這項技術是國內首創(chuàng),投入生產后很快就得到了俄方訂單,主要用于船舶的動力定位,還可用于船舶慢速運動和海工平臺的主動力。
再比如2014年底,作為對俄制裁的一部分,德國著名燃氣機生產商MTU公司停止向俄羅斯海軍供應之前訂購的一系列柴油機,受此影響的俄軍在建艦艇包括先進的20385型輕型護衛(wèi)艦、21631型導彈艦、21980型岸防巡邏艇等多種艦只。作為應對措施,俄軍一方面加快了同級國產機型的研發(fā)力度,主要由科洛姆納工廠負責生產,一方面也積極向其他國家采購,21980型的柴油發(fā)動機就選中了中國河南柴油機重工有限公司的TBD620V12,根據俄方2015年5月的報道,這項采購由負責建造21980型的澤廖諾多利斯克造船廠向中方采購,一共包括兩組共4臺船用主機和相關附屬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