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邊客
先解釋一下,題目中的“小院”,是指縣里的部、委、辦、局等下屬單位。大院里的“小院”林林總總,粗算起來近百個。臨時機構(gòu)更是不斷變換著花樣生出,有的變著變著就變成了常設(shè)的。表面看上去,“小院”里都風平浪靜,一年又一年地重復著那幾件事,大家“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撐船便撐船”,然而細究起來,“名堂”還真不少。
越精簡越膨脹。我在大院待了二十多年,當初的組織部不足20人,如今70人也打不住。那時的房管局才十幾人,如今差不多一個步兵連。那時沒有的機構(gòu),如城管、規(guī)劃、公路、機關(guān)事務、新聞辦等等,現(xiàn)早已掛牌有的已經(jīng)很龐大了。
等級差別海大。用“衣分三色,食分五等”來形容“小院”之間的差別并不為過。凡是“一把手”是常委和縣級領(lǐng)導的,大都是一等“小院”,在全縣一般具有“通吃”的地位。不過,這里不應漏了財政局,雖然局長不是常委什么的,但因為是全縣的“度支部”,也毫無懸念地位列一等 “小院”。這些年不少縣的“財長”都兼了縣政協(xié)副主席,高配了。二、三等的“小院”,權(quán)勢相對就小了,不過,隔三差五仍會有人來燒香拜佛。最可憐的是像文聯(lián)、工商聯(lián)等“小院”了,遇事唯有磕頭作揖一途,“煢煢孑立,形影相吊”,就是他們在大院里的寫照。我曾見到一個場面,史志辦主任去財政局要經(jīng)費,同樣都是大院里的“小院”,同樣都是正科級的“一把手”,但前者在后者面前就像孫子一般點頭哈腰。
有“皇糧”“雜糧”之分?!盎始Z”好理解,而“雜糧”呢?就是“自收自支”,這在交通、土地、城建等部門都普遍存在。于是,人又因 “糧”不同而分了高與低。進哪個“院”吃什么“糧”,靠的多是背后“拼爹”。一等爹的進一等“小院”,二等、三等的也很自覺的“對號入座”?!翱h長”的“七姑八姨”也是分等級的,表兄表妹以及妻侄、保姆什么的,則多進了三等以下的“小院”。前不久我到一家一等“小院”辦事,聊天時熟人介紹了辦公室的各位大員,張三是某書記的兒媳,李四是某人大主任的外甥,王五是某大老板的小姨子,趙六是某部長的情人??梢娛虑橐膊荒堋耙桓哦摗保粲袀€一等舅舅、公公乃至情夫什么的,也能起到一等爹的作用。
尷尬的副職。有道是“一把手是絕對真理”,故不管在哪個“小院”,副職們都必須認這個“命”。但“小院”之間又有不同。有的能從“一把手”的權(quán)力中分一杯羹,比如財稅、土地等部門,副職多也分管一塊,故也多少有點實權(quán),在大院里走起來也能搖頭晃腦幾下。有的純?yōu)椤皳跫啤?,有家“小院”里的一個副局長,分管全縣生豬屠宰,但有職有責卻無權(quán),下面有事也從不找他,后來一家屠宰場銷售含瘦肉精的豬肉,被媒體曝光,省領(lǐng)導批示嚴肅處理,結(jié)果這老兄“首當其沖”被“雙開”,外加判刑3年(緩刑3年),而“一把手”卻安然無恙。最尷尬的恐怕是管宣傳的副職了,雖然身列“常委部門”,但管新聞的手中沒有媒體,發(fā)個稿還求別人,管理論的沒有陣地,也沒人聽他的“高論”,里外上下都是“空對空”,故根本沒人買賬,在大院里晃起來頗為尷尬。我曾問一位任宣傳副職的,在這里混個啥呀?他說盼著借這個“平臺”能熬個局長或鄉(xiāng)長干干,就到了出頭之日了。
其實,各地類似的大院里的“小院”多著呢,只不過“型號”不同罷了。我想里面都裝著很多“故事”吧。
【王乃玲/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