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香
語文也有四門功課:聽、說、讀、寫。聽,不是問題,說的時候有聲調(diào)傳遞感情,往往還能夠聽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說得往往也比較準確;但是,“讀”就不一定了,由于文章只是一個個漢字,沒有聲調(diào)、語氣的直接體現(xiàn),所以不少學生不會閱讀,讀不出文章的精妙之處。不少人感到困惑,為什么學生越來越不愛閱讀,尤其是不愛閱讀老師們推薦的作品,甚至是老師越推薦,學生越反感,越按越抵觸。但是,作為高中語文教師,培養(yǎng)學生好讀書、讀好書的習慣,是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課外閱讀老師學生因勢利導相聲有四門功課:說、學、逗、唱;語文也有四門功課:聽、說、讀、寫。只要不是聾子,都能夠聽得見,并且由于說的時候有聲調(diào)傳遞感情,往往還能夠聽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只要不是啞巴,都能夠說得出,并且借助聲調(diào)高低、語音輕重,說得往往也比較準確;但是,“讀”就不一定了,由于文章只是一個個漢字,沒有聲調(diào)、語氣的直接體現(xiàn),所以不少學生不會閱讀,讀不出文章的精妙之處。更由于書籍記載的不僅僅是意思,更傳承著人類文明,學生通過閱讀作品吸收人類文明的優(yōu)秀成果。因此,閱讀是學生學習的重要一環(huán)。古人講:“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遍喿x就是語文學習的重中之重。
筆者從事語文教育多年,一直非常重視學生的閱讀,不管是課內(nèi)閱讀,還是課外閱讀,都投入了大量精力。但是,筆者越來越困惑,為什么學生越來越不愛閱讀,尤其是不愛閱讀老師推薦的作品。
經(jīng)過調(diào)查了解,我發(fā)現(xiàn),學生現(xiàn)在的閱讀興趣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長的錯誤認識及由此產(chǎn)生的對學生的影響,也有初中時老師為追求升學率對學生施加的負面影響,還有傳播媒體的多元化(影音、網(wǎng)絡、報刊等)對閱讀主體的分流的影響,當然,也有名著年代久遠,距離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有一段距離,閱讀相對艱澀(尤其是中國古代名著、有的人面對文言文存在畏難情緒)的原因,等等,所有這些集中起來,反映在學生這個閱讀主體上,就是好學生“不敢”讀書,“壞學生”不好(hào)讀書,中等學生好讀書,不知道那些是好書。這話說得有點絕對,但基本符合事實。還有一個就是“快餐式閱讀”“消遣式閱讀”的泛濫成災。我覺得,最后的這種才是學生最難解決的問題。
筆者認為,一是不做“滅絕師太”。不要老是以為自己是正義的化身,對一切名著之外的作品一律大喝:“哪來的異端!”然后趕盡殺絕。畢竟“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世界多姿多彩,文學更是異彩紛呈,學生的閱讀也應該是興趣各異。有了這種認識,再來看學生的閱讀就會是另一番樣子。
二是學會認同。我們現(xiàn)在不少老師讀了不少名著,或者說雖然讀得不多,但對名著有了比較清醒的認識,所以覺得學生讀名著有好處,于是就拼命督促學生讀名著。談話要有共同點才能夠找到心理相容,否則,“話不投機半句多”,無法溝通,又怎能夠讓學生接受老師的觀點?如果一味地排斥學生的閱讀作品,貶低學生的閱讀品位,又如何能夠使學生認同老師的推薦呢?所以,要學會認同。
三是要因勢利導。有了認同,學生和教師就會有共同的話題,共同的閱讀內(nèi)容,才能從他們那里了解到他們的閱讀需求,他們的興趣愛好以及產(chǎn)生的原因,也才有可能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閱讀不足,然后逐步引導他們走上自己要指向的道路。
四是“授之以魚”。老師自己先讀好名著,將其中的精彩章節(jié)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受到體驗到其中的妙處,感覺到名著的獨特魅力,從而“心向往之”,自然就會找來名著閱讀,教師再“火上澆油”,適時指導,學生經(jīng)過咀嚼,就會“甘之如飴”,自己體會到其中的妙處,自然就會產(chǎn)生閱讀的興趣,作品本身也就具有了吸引力,學生也就會產(chǎn)生閱讀的動力,讀名著的勁頭也就會越來越大。
五是“授之以漁”。就是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與技巧。有了科學的方法,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會大大提高,興趣自然就會越來越濃,形成良性循環(huán),螺旋式上升,最高境界就是學生已經(jīng)“欲罷不能”。
六是鞏固提高。光是閱讀還不行,還得讓學生得到成功的喜悅。方法也有若干,如專題性閱讀,集中一段時間專門閱讀某一個作家的作品,或某一個時代的作家的作品,然后舉行討論會,讓學生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或論文,或演講,或表演,使學生得以充分釋放自己的閱讀所得;舉行知識競賽,讓學生展示自己廣博的知識面,從而還得成功的體驗;將自己的作品發(fā)表,得到更大范圍的認可……
要特別注意的是,閱讀是共性的,但閱讀的內(nèi)容和閱讀的收獲肯定不是一樣的?!耙磺€人讀莎士比亞,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千人一面”是萬萬要不得的,那是在扼殺閱讀,全國八個樣板戲的歷史絕不能重演。不管是讀名著還是讀時文,只要學生樂于閱讀,就是好事情;只要學生讀有所獲,就值得鼓勵;只要學生不讀低級庸俗的作品,就不要限制;時間長了,學生自然就會有一雙識別作品高下的“慧眼”。
若真的如此,則學生的課外閱讀,就不會是一個難題,語文教學的效果,也就會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