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任
南城縣龍湖鎮(zhèn)地處南城、資溪、黎川三縣交界的大山深處,在這大山深處的深處,藏匿著一所村小——竺由小學,曹奇發(fā)就是這所小學的老師和校長。
用生命和愛堅守
1990年,18歲的曹奇發(fā)從南城師范畢業(yè)后,分配到龍湖鎮(zhèn)竺由小學當老師,在此一干就是26年。這期間,調進調出的老師一撥又一撥,他沒有為之心動,而是用生命和愛默默地堅守這片紅色的土地,用熱血和青春點亮孩子們前行的希望。
去年初夏的一天,曹老師正在上課,耳朵突然傳來一陣陣鉆心的刺痛,并伴有“嗡嗡”聲,他感覺眼冒金星、頭暈目眩,心想這是耳病又犯了。他立即做了一個深呼吸,強忍劇痛,接著上課,一直堅持到下課。后來疼得實在難以堅持上課,在妻子的一再催促下,利用雙休日,讓妻子陪著到縣城醫(yī)院檢查。經醫(yī)生診斷,他患的是急性化膿膽脂瘤性中耳炎,再拖下去,膿液就會腐蝕面部神經,造成內耳充血,危及生命。醫(yī)生叮囑他趕快到省城醫(yī)院手術治療。聽說要到省城醫(yī)院去治療,他趕緊問:“要幾天?”醫(yī)生說:“要徹底治愈,最少要兩個月,而且耳朵不能受強音干擾?!眱蓚€月?曹老師帶的是畢業(yè)班,再過一個多月學生就要參加畢業(yè)考試。不行,這絕對不行,只有拖到放了暑假再說。最后在曹老師的堅持下,縣城醫(yī)生同意利用每個星期五為他做病情監(jiān)控跟蹤治療。就這樣,曹老師用頑強的毅力,堅持一天又一天,上完一課又一課,硬是熬到放暑假了,才來到省城醫(yī)院住院治療。當主治醫(yī)生看到他的病情拖到這么嚴重,很想責怪幾句,待了解情況之后,搖搖頭又點點頭,感嘆地說:“當老師的,也有這么堅強的人!”
在省城醫(yī)院住院的一個星期,是曹老師26年來因病離開孩子們最長時間的一次。
一個都不能少
竺由小學距離縣城70多華里,交通不便,信息不暢,是全縣目前唯一一所寄宿制村級小學。
今年夏天的一個晚上,天黑雨急,曹老師備完課,正要去學生寢室巡查,一個學生急沖沖地跑進他的宿舍,帶著哭腔喊起來:“曹老師,不好了,陳濤同學不見了!”
說起這個陳濤,曹老師十分熟悉,這可是一個行為乖僻、離群索居的孩子,爸爸媽媽長年在外打工,由奶奶照看。在這么一個雨夜他何故離校?又會去哪里呢?從同學們反饋回來的信息分析,陳濤因與同學吵嘴,受了委屈,想爸爸了,回家的可能性很大。當然,曹老師另外安排了兩路人馬分別到校園內和村子里尋找,自己一個人打著手電,頂風冒雨,沿著崎嶇的山路,深一腳淺一腳地走進了大山里茫茫的夜幕中?!拔乙欢ㄒ业剿业膶W生一個都不能少!”曹老師在心中堅定地說。8華里的路程,曹老師足足走了兩個多小時。當他敲開陳濤的家門,迎來了孩子奶奶詫異的目光,看到陳濤安然的樣子,他心中的大石頭終于落地了,身子也仿佛軟下來癱坐在地。
過了一會兒,雨稍微小了些,曹老師急著趕回學校。他對陳濤說:“孩子,以后想爸爸了,老師用手機幫你給爸爸打電話?!闭f完曹老師又一頭沖進雨中?!安?,我不要給爸爸打電話,我有曹爸?!焙⒆又赡奂冋娴脑捳Z飄蕩在夜空中,曹老師心中流過一股股暖流。
我來背你過去
214省道貫穿龍湖鎮(zhèn)全境,因道路改建,竺由橋拆除重建,施工方僅搭了座簡易木橋供村民來往和孩子上學。今年春夏之交,受臺風影響,天降暴雨河水暴漲,沖毀了木橋,也沖斷了孩子們的求學之路。曹老師一面向上級反映情況,一面與當地漁民商議,懇請他們用自家的漁船接送孩子。純樸的鄉(xiāng)親扛起木槳說:“曹老師,你的事,沒的說,走!”鎮(zhèn)中心小學也與鎮(zhèn)政府配合,送來了救生衣。
每天清晨,他打著赤腳和老艄公一同劃船到河對岸迎接上學的孩子,幫他們穿好救生衣,并趟著泥水背他們上船;過河后,又趟著泥水把他們一個個背上馬路,一同來校上課。下午放學后,他又一個個地背孩子們上船,護送學生過河回家。這樣一接一送就是半個月,在無橋的河面上,他與鄉(xiāng)親們用“愛”架起了一座求學之“橋”,用“愛”亮起了大山深處最美的一道風景。
曹老師常想,這輩子恐怕走不出“大山”了,因為自己離不開這些孩子。自己的職業(yè)是教師,教師不就是一座“橋”嗎?我就是學生的“橋”,當看到一撥又一撥的學生從自己的“橋”上,跨到知識的彼岸,心中是自豪的,更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