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琴
摘要:“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教師要精心設計提問,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設置符合學生心智的生本問題,發(fā)展學生的整體素質,真正實現(xiàn)生本課堂。本文針對小學語文課堂如何以生為本,提高提問的有效性入手,從講究趣味性、針對性、層次性、創(chuàng)造性四個方面進行具體闡述。
關鍵詞:提問;生本;有效
實施新課程改革以來,許多教師的教學觀念也在悄悄地發(fā)生變化以生為本,因學定教,“生本課堂”的優(yōu)勢逐漸發(fā)揮出來,被廣大教師所認同。語文教學包括對文本的解讀、內(nèi)容的選擇、教學過程、反饋的評價等,這些都要走向生本,而提問則是語文課堂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樣也要走向生本,如何以學生為本發(fā)揮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讓小學語文課堂煥發(fā)生本之花呢?
一、關注心理—講究趣味性
我們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了興趣就像是在扼殺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就是被迫地學習。小學階段的孩子生性活潑思維也比較的活躍對很多事物充滿好奇心。因此,我們教師課堂提問可以在關鍵處設置懸念,以此激發(fā)孩子們學習的好奇心,通過提問,學生討論,寓教于樂,在平淡的課堂教學中引出一些新奇,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嘗到成功的樂趣,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喚起學生學習語文的求知欲,從而提高學習語文的效率。如:我在教學《學會看病》一課時,我先為學生播放非常感人的歌曲《母親》當學生都陶醉在美妙的音樂當中時,讓學生談談聽了這首歌讓你想起了誰?孩子們都動情地說是媽媽。于是我繼續(xù)問想起了媽媽什么?有同學說:“想起媽媽每天都要到地里干活,回家還要做飯,太辛苦了!”有的說:“有一次我突然肚子痛媽媽馬上送我去醫(yī)院,路上媽媽看我疼的厲害擔心得都哭了”還有的說:“媽媽的愛是天底下最無私的愛,她只有付出不求回報”聽著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談論著母愛如何偉大時,我順勢來了個轉折:“可有這樣的一位媽媽。行醫(yī)多年的她不給生病的兒子看病,反而逼著孩子自己拖著生病的身子去醫(yī)院看病,你們說這樣的媽媽是不是太狠心了?”看著孩子們驚訝的表情,我提出了今天大家要探究的問題:這位母親到底愛不愛自己的孩子?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她當時又是怎樣想的呢?此時教師的提問激起了學生思維,頓時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起來。
二、順應需求—講究針對性
課堂提問目的是為了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落實教學目標而采取的師生雙邊活動。教學目標完成情況的如何,是我們衡量一堂課效果好壞的重要標準。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吃透教材,在設置問題時要設計出能夠緊扣這課教學目標的一些關鍵的問題。例如《花的勇氣》一課的教學目標之一是:抓住關鍵詞句深入體會、感悟語言表達之精妙。體會作者對生命的感悟,并能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歷感悟生命的勇氣,樹立信心。在教學這課時,我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圍繞著課題,直撲中心,課文中哪些句子最能體現(xiàn)花的勇氣?作者是如何寫出這些花的勇氣的?發(fā)揮想象這些花是綻放的樣子是怎樣的?讓學生就這些問題展開討論,從具體語句中了解作者是怎樣寫出花的勇氣的,體會作者用詞的精妙。
三、尊重個性—講究層次性
教師要善于使用最有效的辦法使學生牢固樹立學習信心,因此在課堂提問之前,尤其是一些難度比較大的問題,可以設計一些比較容易的問題,先幫助學生起跳,再易到難,由表及里,由具體到抽象,有層次,有梯度,使孩子們的思維一步步地像高級的思維發(fā)展,最終達到“跳起來摘桃子”的理想境界。一位教師在教《跨越百年的美麗》時,在分析完課文后他提問學生:“居里夫人是一個怎樣的人?沒有學生舉手,教師馬上應變,將這個頗有難度的問題化作三個問題:①居里夫人成天在煙熏火燎的實驗室里攪拌著一堆廢渣說明了什么?②她把自己的獎杯獎章拿給自己的小女兒當玩具說明了什么?③遇到各種困難她還堅持下來這又說明什么? 學生順利理清了自己的思路,回答出了問題,這位老師善于尋找學生“已知區(qū)”和“最近發(fā)展區(qū)”的結合點,在知識的“增長點”上布置懸念,讓一個比較難的問題變成幾個比較的小問題,由淺入深,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發(fā)現(xiàn)意識,讓學生順著坡度前進,順利達成目標。
四、凸顯思維—講究創(chuàng)造性
語文教學是一門創(chuàng)造性思維頗豐富的學科,而創(chuàng)造性的提問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欲望,引起學生探究問題的強烈的興趣和動機,并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因此,教師提出的問題要開放,不要局限在圈定的范圍之內(nèi),提出的問題盡可能讓學生從多角度去思考尋求答案。如:在教授《井底之蛙》一課時,我出示了青蛙跳出的課件,讓學生來說說青蛙跳出井口后將會怎樣?大部分學生都說看到綠綠的小草、美麗的花朵,聞到陣陣的花香,還有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正當老師傾聽與學生對生活的贊美之言時,一位學生忍不住叫著:“我覺得青蛙還可能看到被污染的小河,路邊到處都是垃圾成堆。”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說什么的都有,而我并沒有把“想當然”的觀點去框定學生的思維,順勢提出:那么我們能不能用什么好辦法來挽留小青蛙呢?讓它安心地快樂地與我們生活在一起。這時,學生們躍躍欲試,興趣盎然,有的說:“做個廣告牌,上面寫上警示語來告訴人們應該與動物成為好朋友?!庇械恼f:“我們不僅要知道環(huán)保知識,還要向同學、家人、朋友宣傳愛護動物、保護動物的知識?!弊詈?,我肯定了學生的見解,學生們在愉悅的狀態(tài)中受到鼓舞,在輕松的氛圍中碰撞出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火花。因此,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很容易獲得滿足,老師也感到勞動的價值,師生都能從創(chuàng)造的光輝中感覺到生命的涌動,語文因創(chuàng)造而精彩,創(chuàng)造因語文而燦爛。
總之,提問是一種工具,讓提問成為培養(yǎng)和發(fā)展每一個學生能力的橋梁,是我們永恒的期待。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提問,設置符合學生心智的生本問題,發(fā)展學生的整體素質,讓生本之花在這里綻放。
參考文獻
[1] 牛建勇.《小學語文教與學》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中心,2010.5.
[2] 林宏濱.《新教師》,2013.2.52-53.